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应用型乳品工程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探索

时间:2024-05-19

陈大卫 张臣臣 关成冉 顾瑞霞

【摘 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型,多元化的办学模式及多层次的人才培养模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应用性较强的乳品工程专业对于理论基础知识深厚、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的需求则更为迫切。通过转变观念、构建平台、动态管理、重视激励等途径来完善乳品工程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进而提高乳品工程专业的高级应用型复合人才的培养质量。

【关键词】应用型;乳品工程;双师型

中图分类号: G64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7)20-0044-002

Exploration on the Construction of "Double-qualified" Teaching Staff in Application Dairy Engineering Specialty

CHEN Da-wei ZHANG Chen-chen GUAN Cheng-ran GU Rui-xia

(Key Laboratory of Dairy Biotechnology and Safety Control of Jiangsu Province,College of 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Yangzhou University,Yangzhou Jiangsu 225127,China)

【Abstract】With the transform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from elite education to popular education,the diversified mode of running schools and the multi-level talent cultivation mode is the inevitable trend of higher education development. And the application of strong dairy engineering for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deep knowledge,with rich practical experience of the "double teacher" teachers are more urgent needs. Through the transformation of ideas,build platform,dynamic management,attention to incentives and other ways to improve the dairy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double teacher" team of teachers,and then improve the dairy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advanced composite talents training quality.

【Key words】Application type;Dairy engineering;Double type

在高等教育大眾化的形势下,为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高校需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向着培养应用型人才等多元化的综合型大学发展;而培养产学研结合的应用型本科人才来服务社会经济的发展将是许多高校未来的主要任务,也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及动手能力,以满足学生就业和社会对技术应用型人才层次提升的需要[1]。

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体系中,师资队伍建设是至关重要的一项工作。除了要求教师具有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外,还要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而在这过程中“双师型”教师是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根本保障和客观要求[2]。乳品工程专业作为应用型较强的专业,对于这方面的师资队伍要求更为紧迫,因此,本文以乳品工程专业为例,探讨在培养乳品工程专业人才过程中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1 “双师型”教师的含义

目前,我国对“双师型”教师还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也没有形成一个明确的、统一的标准,它最早是在职业教育中提出的,为了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并使得理论知识充分运用到生产实践中,适应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而提出来的[3]。有些人认为,有“双职称”、“双证书”、“双素质”即为“双师型”教师[4]。但是根据国外的发展历程,不论是哪一种提法,都要明确“双师型”教师的核心:首先必须具备高等学校教师的基本条件,即思想政治素质、身心等素质及教育理念、教学能力、文化素养等能力;同时还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特长及实践技能,能将自身的专业实践知识深入浅出地传授给学生。“双师型”教师既能从事专业理论知识的教学,又能从事与生产实践相关的教学。因此,无论是在学历、职称方面,还是在知识、能力等方面都对教师有更高的要求。如果认为“双证”或者“双职称”即为“双师”,那么会误导“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工作。本科院校的高级应用型复合人才的培养不仅要提高学生理论知识的“厚基础、适应面广”,还要提高学生的生产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本科院校对于“双师型”教师的要求比职业院校更高、更为严格。

2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不足

虽然“双师型”教师在高职院校和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中已处于较快的发展阶段,但是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而对于应用型较强的乳品工程专业来说,问题则更为明显。

2.1 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不足

长期以来,本科院校的教师大多由博士毕业后直接走上讲台,而他们所接受的教育主要以专业理论知识为主,乳品专业的博士也不列外,虽然他们具备深厚的乳品基础理论知识,但在生产实践的学习上较少;即使有实践课程,也主要在学校的实验室里进行,缺少与企业的深入联系,从而导致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的缺乏,很难给学生良好的实践指导。endprint

2.2 “双师型”教师的人数偏少

应用型的本科院校在转型的发展过程中越来越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而对于传统的本科院校来说,“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起步较晚、人数偏少,难以满足教学的实际需求;这和学校的发展方针有一定的关系,还没有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中转换过来;同时,大部分的教师来源于高校博士毕业生,在接受教育过程中更主要理论知识的学习,即使考取一定的专业技能证书,但仍弥补不了实践能力的缺陷。还有一部分教师来源于企业人员,他们有过在企业工作的实践经验,但是,在专业理论知识上还缺乏应有的厚度。上述的几种原因造成了“双师型”教师比例偏低的现象。

2.3 “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制度不健全

本科院校正处于转型中,对于教师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不够,虽然在教学能力培养方面均采取了一些措施,但仍以理论教学和科研能力为注,从而偏离了培养高级应用型专业人才的目标。另外,国家对于企业和相关单位接受高校教师进行社会实践的规定尚属起步阶段,大多数企业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不愿意接受教师参加社会实践,而近几年推行的产学研合作的教育模式还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学校难以定期安排教师到企业参与生产实践;因此,不利于高校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随着综合型大学发展模式的提出,教师不仅要做好教学任务,还要在科研上有所突破,工作压力繁重,基本上没有时间和经历进行生产实践。 即使有时间到企业学习,但时间也较短,仅能走马观花。

2.4 缺乏“双师型”教师评价激励机制

长期以来,“崇尚学术、轻视技术”的思想在我国高校已形成较为深厚的基础,在职称评审过程中过于注重科研项目的成果,在教师人才引进中过于看中学历和职称,对教师的生产实践经历和能力则缺乏相关的要求[5]。再加上没有有效的激励机制,使得已具备“双师”能力的教师享受不到更好的待遇,也看不到更好的发展前景,导致“双师型”教师缺乏一定的诱惑力,无助于提高已有“双师型”教师的工作积极性[6]。

3 乳品工程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要求

乳品行业属于朝阳产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乳品专业的人才培养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人们也意识到“双师型”教师在培养这类专业人才的紧迫性,并采取了一些有效的举措来加强这类教师队伍的建设。不同的高校对于“双师型”教师队伍的需求也不一样,但对于乳品工程专业而言,除了专业知识外,还需要提高以下几方面的能力。

3.1 课堂的教学能力

在课堂教学方面,教师首先应该具备乳制品方面的深厚功底;其次,由于乳品工程專业属于交叉学科,知识体系较为庞杂,从而要求教师具有其他学科的基础知识,能够熟悉的运用化学、物理学、微生物学等方面的知识来讲解乳的基础理论[7]。再次,实践教学作为乳品工程专业教学的重要环节,与课堂理论知识的教学相辅相成,对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目前的实践或实验教学多为验证性的,缺乏创新性,而研究性或自选性的实验较少,约束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为了提高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应用能力,教师还需要在教学内容和方法等方面进行创新[8]。最后,随着乳品工业的不断发展,乳品加工技术的不断进步,教师应该能够与时俱进的将课堂的理论知识与先进技术、设备及前沿科技,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能及时的掌握先进的加工技术,从而迅速适应乳品企业的发展需要。

3.2 专业实践经验

乳品工程专业与乳品行业的联系较为密切,更注重实践活动的开展。可进行不同于传统授课方式的教学,例如,可以利用“参观-学习-实践-学习-应用”的教学方式[8],即在学习专业课前,先让学生到企业参观,初步熟悉乳品企业的概况,形成自我认同感,增加吸收对专业课的学习兴趣;然后经过专业课学习后,再让学生回到企业熟悉乳制品具体的加工工艺;最后在专业学习结束后,再次回到企业,通过生产实践将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生产结合起来,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而在这过程中,就要求教师自身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对乳品企业的生产环节有足够的了解,这就需要教师定期到企业进行生产实践和科技项目的研发,不仅可以服务于企业,也更有利于课堂教学能力的提高。

4 乳品工程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途径

4.1 重视“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本科院校的教学模式正处于转型阶段,对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重视程度不够,所以对于“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和提升也就得不到足够的关注。然而随着乳品工业的迅速发展,对于高级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双师型”教师才是我们培养这类人才的重要队伍,它不仅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规范,还要求教师具备严格的资质,它所提供的教学内容也是不可替代的[];因此,我们需要充分意识到它对于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意义,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与建设。

4.2 丰富实践平台

高等学校对于人才的引进有着严格的要求,大部分都要求有博士学历,而受到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限制,博士缺乏相关专业的生产实践经验,而乳品企业人员往往又达不到从事高等教育的要求,这就要求学校要创造过多的机会让教师拥有过多的实践平台。而通过校办乳品企业、到乳品企业挂职锻炼以及鼓励教师通过自身的资源进入企业实习等途径来丰富实践平台。另外,还可以通过聘请乳品企业的技术人员开展培训、讲座等形式来加强乳品专业“双师型”教师的队伍建设。

4.3 重视激励措施,丰富培养机制

高校应该重视激励措施,通过对到企业进行生产实践的教师发放津贴或转化为绩效,也可以通过加大对科技成果较好的服务于乳品企业的项目主持人的奖励等措施来提高教师联系企业的积极性。另外,还需建立有效的培养机制,通过教学与生产兼顾、全脱产到企业生产实践及到企业挂职锻炼等模式来丰富“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机制。

5 总结

应用型教育将是未来发展的一个趋势,也是未来高校办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它需要培养面向企业、具有扎实理论知识、综合应用能力较强的高级应用型复合人才。而建设一支不仅具有较高学术水准而且具备较强生产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实现这个培养目标极为关键的一环,它需要社会、高校和教师本人多方面的努力。

【参考文献】

[1]陈小虎.“应用型本科教育”:内涵解析及其人才培养体系建构[J].江苏高教,2008,8(1):86-88.

[2]张云峰,赵德望,徐颖,等.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14(4):161-162.

[3]朱振洪,徐铌,赵洁.生物与制药工程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1(11):72-72.

[4]牛自成,李晓杨,朱其静.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以安徽省高职院校为例[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6,30(1):112-116.

[5]金心,孙钦荣.关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师资队伍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5,23(1):117-120.

[6]周卫东.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探索[J].教育探索,2013(3):83-84.

[7]张和平,张佳程.乳品工艺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

[8]陈大卫,陈霞,黄玉军,等.乳品科学与技术课程教学探索[J].科技视界,2016(26):104-105.endprint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