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9
常旭 张悦
【摘 要】传统的填鸭式教学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实践能力的要求。针对性提出基于同一工程案例分解的顺序模块教学法,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分析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工程分解;案例教学;顺序模块;分析能力
0 引言
针对现有的课程体系,围绕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专业设置、专业课程及教材等方面进行深入的调整是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能够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专业人才的重要基础环节[1-3]。其中案例教学法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分析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4-7]。岩土工程专业具有理论和实践结合紧密的特点,多数课程内容是工程实践的产物,因此单纯的照本宣科,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本文根据近两年的教学实践活动,提出了同一工程案例分解的顺序模块教学法,在教学活动者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1 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存在的问题
(1)授课任务繁重。岩土工程专业课学习周期比较长,内容枯燥。尽管采用了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但是知识体系繁杂,信息量太大,枯燥的理论分析或叙述,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形成了老师讲,学生睡的局面。而老师为了完成规定的授课任务,很少与学生互动,偶尔有问题穿插,学生也茫然不知所以,结果形成了自问自答的局面。
(2)理论和实践脱节。巖土工程专业课实践性很强,学生很难把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联系起来,学生普遍感觉学习过程中枯燥无味,不知道其具体使用方法。在传统教学活动中,教师大多按照章节顺序逐一讲解,并以案例说明;但是由于这些案例都是针对某一个知识点的而设计的,因此一门课往往会有多个案例,而且往往这些案例之间的关系并不大,因此学生也只能零碎、片面地看待问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得不到提高。而且,最为重要的是,一旦遇到实际问题,学生更不知如何下手,更难以全面分析并给出综合性的解决方案。因此,采用案例教学法可以有助于摒弃“填鸭式”教学方法,教会学生如何积极有效地学习,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及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课程体系繁杂,难以综合掌握。岩体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繁杂,具有知识跨度大、实践性强、案例典型等特点。课程所含理论知识涉及力学、工程技术、经济与管理等多学科领域,学生往往难以整体掌握。但是岩土工程专业课程与工程生产活动密切相关,课程内容是工程实践的总结,课程的内容大都和典型工程设计及其施工实践相关,这一特点为岩土工程专业研究生案例教学的实施奠定了基础。
2 同一工程案例分解的顺序模块教学法的具体实施
由于研究生大多经过本科阶段的学习,对本专业的知识体系大都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和掌握,这是案例分解并进行顺序模块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前提。本文仅以某隧道工程为案例,讲解该教学方法的应用。首先以该隧道工程为案例分解为不同的模块,进而设计参与该案例的课程如:《工程地质学》、《高等岩土力学》、《隧道施工技术》和《岩土工程数值计算》等。课程的设计和展开将按照下列顺序进行:
(1)《工程地质学》的授课教师根据该案例的工程背景,详细讲述工程的水文地质条件及岩层岩性特征,同时介绍教材中的相关基础理论知识。
(2)《高等岩土力学》的授课老师结合该工程的实际条件,讲述相关岩体的物理、力学特性,重点介绍该工程岩体的力学模型及其相关参数的确定方法。
(3)在上述老师介绍实际工程背景的基础上,由《隧道施工技术》课程针对性提出该工程的施工方案设计及其实施过程。同时介绍其它施工技术的适用性及其适用条件。
(4)在进行了各种的准备和辅助内容以后,由《岩土工程数值计算》课程针对该工程项目的水文地质条件,岩性特征,施工技术等具体情况,建立大型数值计算模型,对该隧道工程的变形等整体结构特性进行模拟和预测。
3 结束语
通过该案例的讲解,使得各个课程之间有明显的前后衔接和脉络联系,具有浑然天成,互为补充的特点。从学生的角度来讲,由于目标工程不变,授课内容前后一脉相承,更容易抓住重点,激发学生的兴趣。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在学习课程知识的同时,自觉形成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科学方法和思路,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毕业设计及毕业论文的质量,而且对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大有裨益。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内容是针对一个案例进行的顺序模块教学,可能无法涵盖整个课程体系所包含的内容;因此,需要在组织和设计该教学方法的时候进行全面考虑,统筹安排,针对性设计多个工程案例,以期全面覆盖课程体系所要求的授课内容。
【参考文献】
[1]姚彬.浅谈案例教学法在VFP 教学中的应用[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8.6.
[2]伍一.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建设的探讨[J].高等理科教育,2006(1):118~119.
[3]张兄武.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中国高等教育,2010,8(15):50-51.
[4]许青云.论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对策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1,1(5):21-23.
[5]Martinez M T, Fouletier P, Park K H, et al. Virtual enterprise organization , evolution and control[ J]. Production economics, 2001, 74:225-238.
[6]何宗键,覃文忠.“Learning by Doing”教学模式的探索[J].计算机教育,2002(12) :26-27.
[7]张洪田.构建开放式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1,33(8):73-76.
[责任编辑:朱丽娜]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