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以开放实验室为依托的学生科技社团创新与实践

时间:2024-05-19

刘长红+张承云+唐冬+吴德伟+向建化+裴九雄+王沁芳

【摘 要】针对目前高校学生科技社团存在场地、设备和指导教师短缺的难题,提出以开放实验室为依托的学生科技社团建设新模式,既发挥社团文化的活跃性和辐射面大的长处,补足开放实验室建设中的管理短板,又充分利用开放实验室在场地、设施和指导教师队伍的优势,发展繁荣学生科技社团,实现二者融合共贏,进而构建一种优秀学生科技社团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大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团结协作精神培养,形成一种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方法、新思路。

【关键词】学生科技社团;开放实验室;创新能力;培养模式

创新是一个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国家教育中长期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高校的中心工作是人才培养,要加强实验室等基本建设,要支持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指出,要充分发挥大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热情鼓励学术科技型社团。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各高校都在探索如何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许多高校通过大力发展学生科技社团,开展学术讲座、科研立项、社会实践等社团活动,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实践动手能力、创新创业意识等,从而培养学生敢于创新、团结协作的科学精神[1],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 学生科技社团的发展现状

学生社团是指由高校学生依据兴趣爱好自愿组成,为实现成员共同意愿,按照其章程自主开展活动的群众性学生组织。学生科技社团主要涉及学术科技类和创新创业类学生社团,以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目标,通过开展专业特色活动,传播与专业相关的知识信息,结合有关课题、社会现实问题进行研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创业精神,开拓人才培养的新途径[2]。

1.1 学生主体作用突出、辐射面大

学生社团是学生自主组织与管理,具有包容性,打破了高校院系、年级与专业限制;成员具有流动性,一人可同时加入多个社团;活动内容主要包括学术交流、科研活动、学科竞赛等多个方面,其成效具有辐射性,对于丰富学生课余生活、繁荣校园文化、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2 活动场地设施和经费缺乏

由于高校扩招等原因,使得部分高校尤其是经济发达的一、二线城市高校教学、科研、办公场地紧张,无法为学生社团提供足够的场地和仪器设施。此外,学生社团由于学生组织的身份难以获得足够的活动经费,导致社团活动难以稳定开展。而对于理工科类科技社团,科研活动、学科竞赛等活动所需要的实验耗材等经费额度大,成为制约提高科技活动质量的瓶颈。

1.3 合适的指导教师不足

很多高校考虑到学生社团自我管理的非正式学生组织身份,对学生社团工作指导等方面的扶持力度不够,没有稳定的指导教师,无法对社团发展进行有效的帮扶。而由于指导老师的工作未得到学校充分认可和重视,学校未配套相应的激励机制和奖励措施,大部分教师对指导学生社团积极性不高,因此,目前绝大部分学生科技社团的指导教师严重不足。

2 开放实验室的现状

高校实验室是进行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基础和保证,也是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提出,学校的各类实验室要对本科生开放,实现资源共享,提高使用效率。因此,开放实验教学是近年来高校实验教学改革的新举措,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但目前在开放性实验室管理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3]。

2.1 理念开放不到位

高校一直存在实践教学依附理论教学的传统观念,认为主要目的以验证所学理论为主,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一直存在。而开放性实验很多人认为不是在正常教学计划中的课程安排,因此,对于开放性实验给予的重视不够,导致学生参与度不高。须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强调"以学生为本",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创造条件。

2.2 仪器设施开放不够

由于开放时间长、学生使用频次高、使用人员不固定,给实验室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尤其是仪器设备的使用与维护以及安全问题也随之增多,导致仪器设施开放有限。高校应完善硬件设施建设,合理配置资源,实现实验仪器设备等硬件资源开放。

2.3 人力资源开放短缺

由于开放性实验室的参与主体是学生,所以开放时间通常是学生的课余时间,时长也会超过正常的上班时间,实验室人员不足、工作繁重成为普遍现象。学校未制定合理的激励政策,实验技术人员和指导教师积极性不高,导致学生在开放实验中未得到有效的专业指导。

3 建设思路

3.1 构建开放实验室和学生科技社团"融合共赢"管理模式

积极引导学生科技社团参与开放性实验室管理,同时解决学生社团和开放性实验室管理遇到的难题。一方面,利用学生社团的活跃度和辐射力解决学生对开放性实验室参与度不高的问题,同时通过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学生传、帮、带解决开放性实验室专业技术人员不足、制度执行不到位的难题;另一方面,开放实验室反过来也可为学生社团提供活动场地、仪器设备、经费以及指导教师队伍。更为关键的是,学生社团学生也是开放实验室使用的主体,能主动地站在自身角度深入思考实验室管理模式,有利于管理模式的创新,从而达到学生社团和开放实验室"融合共赢"的效果。

3.2 思路与措施

以坚持“一个原则”,适应“两个转变”,推进“三项改革”为建设思路。即坚持“实践中提高素质”的育人原则,使学生的基本素质、团队意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以提高;适应从“以培养共性为主”向“以培养个性为主”观念转变和适应从“以传授知识为主”向“以培养能力为主”观念转变[4];推进社团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改革,推进教学、培训内容和方法的改革,推进社团管理模式的改革,形成稳定的指导老师队伍和培养体系,吸引广大学生加入科技社团。endprint

4 实践的影响与实效

4.1 建设理念具有特色

通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依托省级实验教学中心的优越性,融入渐进式系列创新实践课程和课外导师制的培养,精心建设学生科技社团,进而建立起一套具有特色的创新人才培养理论,即,树立精英意识,提倡自主式管理,注重品德素质养成,引入多元化教学,注重个性化培养,强调团队合作。学生通过将自己掌握的理论转化为实践成果,提高创新能力,同时,在实践中不断地进行认识和训练进一步萌发灵感。

4.2 师生积极参与创新活动

广州大学创客协会依托广州大学信息处理与传输实验教学中心(省级)场地、设备和师资,协会平均每年吸引全校300多新会员加入社团,近几年,组织科技创新讲座、培训60余场,4000余人次参与,形成了学生积极参与科技创新的良好局面。并建成创客空间,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大学生科技创新培养模式,近几年,成效显著。中心教师承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部级、市级科研项目20多项,发表科研论文100多篇,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20多件。中心教师每年组织学生科技创新"冬令营"、"夏令营"活动,至今已六届,并积极组织和指导学生參加挑战杯、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电子设计竞赛、数学建模大赛、创新创业大赛等各级各类学科竞赛,学生获奖60余项,其中,国家级奖励6项,省级奖励27项。中心教师多次获学生科技活动“优秀指导老师奖”。中心和学生社团的成果也多次获得国内知名媒体的报道和社会广泛关注。

5 结语

依托开放实验室建设学生科技社团,不仅提高了实验室及其仪器设备的使用率,而且促进了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深入开展和质量提高,也加强了师生间的交流,还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管理能力等综合素质,有助于形成学生社团发展与开放性实验室管理互为促进的良好局面。更为关键的是,探索出一种科技社团活动与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人才培养新模式,推动学校、学院学生科技社团工作的开展,引领了大学生科技创新素质的总体提高,同时为高校理工科专业教育教学改革中创新人才培养工作,提供了一种新思路、新方法。

【参考文献】

[1]黄荣晓.高校社团活动对大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J].科技视界,2014(2):43-44.

[2]郑召丽,王琪,陈方鑫.浅谈高校科技类专业社团建设的措施及意义--以合肥工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大学生科技与创新协会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3(38):121,122.

[3]陆宝萍.积极发挥学生社团作用加强开放性实验室管理[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6(04):220-222.

[4]孙岩,王晓迪,田文志.科技社团活动在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中的作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10):85-89.

[责任编辑:朱丽娜]endprint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