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互联网环境下图书馆空间再造

时间:2024-05-19

刘芳+杨思思

【摘 要】受季羡林先生《我的书斋》启发,借助互联网络,探讨了以“个人”为出发点,研究“项目”为目标的虚拟图书馆空间再造问题。

【关键词】互联网;图书馆;虚拟空间再造

0 背景

前不久,读季先生《我的书斋》,他说有个十分喜爱的书斋,藏书几万册,是北大教授中的“藏书状元”。这些书都是他的朋友而且是密友。每当他走进书斋,书们立刻活跃起来,仿佛能听到向他问好的声音,也仿佛能看到跟他招手的情景,倍感亲切。然而,有时也让先生窘态毕露,要找一本书,往往遍寻不得,“只在此屋中,书深不知处”。只好去借,等把文章写好,书还给图书馆之后,无意之间,竟然找到了要找的那本书。经常重复这样的喜剧。他说要努力修持,将来能获得“天眼通”和“天耳通”,只要想要哪本书,伸手便可拿到,如探囊取物[1]。

季先生的愿望是拥有一个相对独立的书斋,方便地检索与获取研究资源,满足读书、治学、写作的需要。现在,图书馆可借助发达的互联网数字技术,打造“个性化虚拟图书馆”,即再造虚拟图书馆空间,实现先生的愿望。

1 图书馆虚拟空间再造

1)虚拟空间再造的必要性:随着互联网发展,将“藏在深闺”的文献资源更有效地组织并展现给读者,让读者不必来到图书馆就能方便地利用资源,是图书馆应该思考的问题。本世纪之初,国际图书馆界就在思考图书馆作为场所的价值问题[2]。2016年“中国高校图书馆发展论坛”对“空间再造及服务推广”进行了探讨,强调高校图书馆空间再造,推广服务创新。因此,空间再造是服务工作的新热点[3]。突破传统图书馆围墙,利用发达的网络工具,将资源数字化,在线化,构建虚拟图书馆,再造图书馆空间成为必然。

2)虚拟空间再造的可能性:首先,基于各种需求、涵盖各学科多类型数据库不胜枚举。我馆就已购中外文期刊、电子书和学位论文、科技报告,引文及分析评价,检索平台和软件,自建数据库30多个,基础数字资源极为丰富。其次,网络条件十分发达。据统计,截至2014年12月,网民规模达6.49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47.9%。[4]以互联网为主的一整套信息技术在经济、社会生活各部门应用,将传统产业在线化、数据化。[5]图书馆让各种“资源”通过“在线”、“预览”和“流动”,实现资源价值,满足读者需要,使虚拟空间再造成为可能。

3)虚拟空间再造涵义:所谓虚拟空间再造,是不依赖于图书馆实体空间,借助互联网络,构建“个性化虚拟图书馆”。在这个虚拟空间中,读者能像在实体图书馆一样,方便地浏览、检索、获取所需的资源,进行科学研究和论文写作。

2 虚拟空间再造模型

受季先生《我的书斋》启发,空间再造以“个人”为主体,以“项目”为依托,借用图书馆基础平台,进行资源搜集、组织、管理和使用。示意图(如图1)。

从图看出,每一组“人、资源和项目”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个性化虚拟空间”(如A,B,C,D)。这个空间的使用,不需要特定的物理环境,只要有网络存在,有移动终端,就能随时随地的完成资源的检索、组织、管理与利用。不仅如此,借助于互联网,“个人”在课题研究时,通过对资源的检索利用,又可进入“他人的虚拟空间”达到“人物互联”。进而实现人与人,人与资源,资源与资源互联互通互用,相当于给“人”长上了“天眼通”和“天耳通”。在需要“广征博引”时就不需要像季先生那样四处奔走了。

3 虚拟空间再造要点

1)以“个人”为本,创建个人参考文献图书馆。“图书馆空间再造”的关键与出发点应与“互联网+”创新尊重“人性”的主要特征相一致。[6]所以按照读者的治学方向,利用中外文数据库及相关文献管理软件收集贮存“个人”所需的各种参考文献,包括文本、图像、表格和方程式等为论文写作提供文献参考服务。

2)以“项目”为依托,提供信息,以APP形式呈现给读者。依托电子图书移动阅读平台,对中外文图书、期刊、报纸、学位论文、标准、专利进行整合,以移动设备作为阅读载体,实现资源一站式搜索,导航和全文获取阅读。[7]

4 虚拟空间再造的方法及例子

NoteFrst是一款为科研人员开发的文献收集、管理,论文写作、发表、论文仓储的全流程服务软件和平台。[8]因此,可用这个工具,构建“个性化虚拟图书馆”,研究人员在这个虚拟空间环境中自由的检索、利用和分享文献资源。

以材冶学院某本科生甲为例,收集“粉末冶金”为主题的文献,在CNKI中命中13003条学位、期刊和会议论文记录,经对基金限定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年代限定为“2013.1.1-2017.5.26”,含“煅烧”关键词检索,命中150条。将这些记录导入NoteFrst中的“粉末冶金”文件夹,这样就从图书馆基础资源中定制了供甲同学使用的“个性化虚拟图书馆资源”,相当于给甲再造了一个特定的“虚拟图书馆空间”。他在研究项目时,可学习并对这些资料“添加标签”做笔记,写研究论文时用“插入到word中”作参考文献引用并在论文后面自动形成最终参考文献标准格式列表。资源的获取、使用简捷又方便。就象有“天眼通”和“天耳通”一样。当然,甲同学还可收集“纳米材料”等其它主题的文献。另外,甲同学还可“一键分享”,将“个人资源”在研究团队中分享,有效开展科研协作。同样的,乙同学、丙同学和丁同学等都可用相同的方法分别再造具有个人治学特色的“虚拟图书馆”,并在这个“虚拟空间”中自由地学习研究和写作。

5 虚拟空间再造的条件保障

好的“个性化虚拟图书馆空间”能给科研工作助推加力,需以下条件保障:

1)网络流畅安全稳定,价格便宜:免费,安全,便利和稳定的网络环境,是空间再造的前提保障。加强网络设备的连接,重视网络病毒防范。

2)资源管理軟件功能齐全,方便易用:支持的参考文献格式要多,写作模板要全;连接的数据库要多,检索方法要简便通用,好学好用,界面友好。

3)数字资源更新及时,使用简便,价格价廉:维护、更新及时;检索界面友好,方法简单,易学易用;资源浏览体验轻松舒适,图文并茂,功能区醒目。配上学科导航,资源使用指南,使用范例和常见问题解答,实时在线咨询等。

6 结语

再造虚拟空间,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图书馆自身发展的必然。以“个人”为主体,“项目”为导向整合资源,利用数字、网络技术再造“个性化虚拟空间”,如同构建一个个“我的书斋”,让无数个季先生,长上“天眼通”和“天耳通”,自由徜徉在资源的海洋,快乐地读书、治学与写作,是图书馆人努力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季美林.读书 治学 写作.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17-19.

[2]Coppola,Gene.Florida Libraries.Fall2010,53(2):14-15.

[3]黄少琴.“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空间再造研究[J].四川图书馆学报,2017年,第1期总第215期75页.

[4]陈晨,杨君.新常态下的新机遇[N].光明日报,2015-04-02.

[5]阿里研究院.“互联网+研究报告[EB/OL].[2015-5-26].Http://i.aliresearch.com/img/20150312/20150312160447.pdf

[6]同3.

[7]李莉,康健,王中岳.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高校图书馆新服务研究,《图书馆:社会发展的助推器》,13页.

[8]http://d.dxy.cn/preview/2342005.

[责任编辑:田吉捷]endprint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