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9
马晓丽 王晓静
【摘 要】本文以“一带一路”战略发展为背景,以培养高素质国际型外语人才为目标,首先介绍了“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及其重要影响,然后分析了国际型外语人才培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最后重点提出了国际型外语人才培养的具体措施,希望能够对今后国际型外语人才的培养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一带一路”;国际型外语人才;培养现状;培养措施
0 引言
2013年9月,国家主席***出访哈萨克斯坦时,首次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同年 10 月,习主席在印尼国会发表演说时又提出“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提出,可以促进国际交流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建设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经济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在“一带一路”战略下,国与国之间的交流明显增多,跨国交流已然成为当今世界的主流。语言作为国际交流的重要手段,在国际往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众所周知,一个国家要实现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培养。面对“一带一路”带来的新契机,现阶段各个行业都在极力寻找能够适应全球化发展的国际型外语人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2 年)》中指出:“提高我国教育的国际化水平,更好地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对外开放发展的要求,培养一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惯例与规则、能够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 “一带一路”的互联互通除了硬件方面,如“海陆空”交通设施的完善,同时在“软实力”,如外语人才的培养方面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要想在“一带一路”发展契机下,广泛参与国际事务,加快走向国际平台,增强国家整体影响力,就必须加快培养高素质国际型外语人才,国际型外语人才的培养已刻不容缓。
1 国际型外语人才培养现状
目前,我国高校外语教育模式过于陈旧,培养出的外语人才大多属应试型,普遍存在重视语言知识、文学能力的发展,而忽视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培训,这样就造成许多外语人才毕业之后,只熟悉语言基本概念,而不懂得如何运用专业知识,在一定程度上缺乏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社会适应性相对较差,口语交际能力极度欠缺。学者文秋芳在2016年就曾指出,人才培养阶段存在的三个主要问题在于:1)缺乏双向思考语言人才培养的模式;2)未能全面了解非通用语专业布点顶层设计的机制;3)对人才培养模式的科学性不强,而且针对人才培养的目标不够明确。此外,还有众多学者纷纷指出,国际型外语人才的培养与高校师资力量也密不可分,教师作为培养学生的奠基石,其自身的教学水平也应具备国际化水准。与此同时,就目前来讲,我国高校外语教师赴国外参加学术交流的机会很少,因此他们未能及时获取国际最新科教动态,不能很好地向学生传授国际最新理念。由此可见,现阶段我国高校培养的外语人才远远不能满足“一带一路”下国际型外语人才的需求,所以针对具体问题提出相应的培养对策已成为一个重大的研究课题。
2 国际型外语人才培养措施
针对国际型外语人才培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笔者拟从人才培养目标、高校师资力量、人才培养模式以及中外合作办学这四个方面阐述国际型外语人才的培养措施,希望能够弥补国际型外语人才培养的不足。
2.1 人才培养目标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沿线各个国家和地区纷纷培养能够更好地适应现阶段经济发展的国际型外语人才。常言道,做每件事情之前必须要有一个既定目标,事先规划好蓝图,并结合现状分析调整既定方案。在“一带一路”视角下,一个国家想拥有更多参与国际事务的权利,必须具备硬件和软件方面的条件,就软件方面而言便是语言人才的高效培养。尤其是进入21世纪,国际交流增多而外语人才稀缺,各个国家和地区都急需高素质、复合型、专业型的国际型外语人才。这样的人才通晓国际惯例与规则,能够积极关心国际事务,拥有高素质的道德水平和修养,能够在遇到困难时,冷静有效的处理难题,并能够适应快速发展的经济,更好地达到多元化国际型外语人才培养的既定目标。
2.2 高校师资力量
毋庸置疑,教育是培养人才必不可少的奠基石,而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更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外语教师的综合素养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外语教育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当前教师的国际化能力还不能很好地培养国际型外语人才。因此,对外语教师来讲,最重要的莫过于发展其自身的国际化水平。外语教师可以通过国际文化学术交流,汲取最新国际知识,提升自身整体素养。与此同时,他们还可通过多种渠道,获取国外教育的新理念,了解最新科教发展动态,完善自身教学理念。此外,外语教师还应从实际出发,根据现状积极寻找高能有效的多元化教师培训渠道,以提升自己的国际水平。如此一来,他们就可以通过课堂向学生传授新知识,有效帮助学生提升整体国际认知度,培养出真正适应社会的国际型外语人才。
2.3 人才培养模式
在培养外语人才的过程中,改变我国外语人才培养模式尤为重要,考虑到“一带一路”背景下对国际型外语人才的战略需求,那么高等教育必须建立科学性的国际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即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专业型外语人才。在外语教学中,教育者除了要向学生传授全面的语言基本知识之外,还要格外重视向他们传授必要的语言学习技巧。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才能从“向学习者传授知识”转化为“培养学习者学习知识的能力”,帮助学习者在今后的人生中不断地汲取新知识,为他们打造终身学习的宝贵平台。具体而言,首先,高校应注重培养具备良好道德品质的学生,并能够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其次,高校应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的生态式教学,以学生的学习需求为主要参照点,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处理解决问题的能力。再者,高校应多举措并举培养高素质人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提高实战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国际变化的快速发展需求。
2.4 中外合作办学
目前,中国各类高校大都开设外语类专业,这一举措为校际合作和校外合作提供了优势互补的资源条件。鉴于此,高校可以选择适合本校发展的国际院校,加强中外合作办学,共享国际教学资源,积极学习国外的先进教学资源,尝试引入高效的国外教学质量,由此提升教学整体质量,实现多元化国际型外语人才培养的高效发展。此外,应鼓励教师和学生利用长、短期的合作学习交换项目,寻找适合自己专业的切入点,使外语学习变为一种本土语言的学习,使外语融入目的语语境,更好地获取语言文化信息,拓宽国际视野,为国际型外语人才注入新鲜的活力。
3 结语
综上可知,目前我国高校国际型外语人才培养不容乐观,然而,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各个国家间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国际型外语人才的培养变得至关重要。我们应一方面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加强高校师资力量建设,同时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加大中外合作办学力度。唯有此,我们才能抓住机遇,优化外语教育结构,努力培养多元化的国际型外语人才,用高质量、多元化的外语教育为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顺利实施提供保障,推动我国经济、文化健康發展。
【参考文献】
[1]胡文仲.新中国六十年外语教育的成就与缺失[J].教学与研究,2013(3).
[2]王宁.外语人才应该为人文社会科学的国际化作出贡献[J].中国外语,2014(5).
[3]王晓静,宋晓焕.论以学习者为主体的自主学习理论[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9).
[4]文秋芳.“一带一路”语言人才的培养 [J]. 语言战略研究,2016(2).
[责任编辑:张涛]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