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日本康复治疗学的发展沿革及对我国启示

时间:2024-05-19

黄任彦

【摘 要】通过分析日本康复治疗学的总体发展沿革历程及其在相关领域取得的成果,提出对中国的康复领域现状具有借鉴价值的经验教训,改善中国康复领域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求进一步的提升发展。

【关键词】日本;康复治疗学;启示

The Development and Revolution of Rehabilitation in Japan and Revelation to China

HUANG Ren-yan

(Nan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Nanjing Jiangsu 210046,China)

【Abstract】By analyzing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throughout the course of Japanese studies and the results of rehabilitation methods and its achievements in various fields,summarizing the lessons which have reference value to Chinas current situation in the field of rehabilitation,we can overcome our own problems and shortcomings,in order to further enhanced development.

【Key words】Japan;Rehabilitation;Revelation

日本康复治疗学起步比欧美晚,经过多年来不断的发展,从单纯的模仿追随到独立的拓展创新,现已成为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康复领域较为发达的国家之一。观察分析日本康复事业发展历程,对我国当下康复事业的进展和突破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1 康复治疗学在日本的起源和发展

1923年,高木宪次教授成立“日本肢体不自由儿福利协会”标志着日本康复事业展露雏形。随后康复概念引进日本,于1945年正式起步,从20世纪60年代起进入迅速的发展阶段。政府的重视和投入,业界人士的不懈努力和社会的支持合作致使日本康复教育体系、医疗机构运营、社会保障系统等均不断完善,直至今日与西方国家并驾齐驱,领先于同时期开展康复事业的大部分国家。

2 康复治疗学的高等教育

20世纪50年代,北海道大学和京都大学率先开设康复治疗学专业,对康复治疗师进行专业化培养。从20世纪60年代起日本的国立和公立大学就开始设立物理治疗和作业治疗两个康复专业,学制是3年或4年。两个专业分支方向均有其相应硕士和博士(大学院)专业。本科阶段的课程设置包括医学基础课程、专业课练习/实习课和每年一次的实习课程。值得一提的是,20世纪末期,日本人口老龄化不断加深,各高校将老年康复相关的课程课时增加并着重强调,体现出高校课程的设置是与时俱进的。物理治疗和作业治疗专业的毕业生均要通过严格的国家考试后才可取得相应职称,入职后薪水也较国内丰厚,享受公务员待遇。

3 康复机构

二战结束之前日本的康复机构多针对军队设立,1960年后才逐渐转向民用,在某些医疗机构中开始开展脑卒中的康复治疗。1969年兵库县立康复中心和1973年神奈川县综合康复中心的成立之后,日本逐渐在全国范围内成立了较大的公立康复机构。如今康复中心是日本康复机构的主要形式,其他还有医院内设的康复科室和专业性的疗养院。

3.1 康复中心

日本的康复中心大多为国立,具有较大的规模,较广的涵盖范围和强力的技术支持。康复中心一般分为医院、训练所、学院和研究所4个部分。它同时承担着接诊患者、指导康复训练、培养康复人才和康复技术研究的职责,是日本康复活动开展的重要基地。随着时代的推移康复中心内部也出现了分化和改变,现在相当一部分康复中心演变成专业的康复医院,优美的环境,贴心的服务和充足的专业人员配备使其成为许多患者的首选。

3.2 综合医院内康复科室

综合医院康复科室最先是辅助其他临床诊疗科室,或由其他科室间接承担其职能。隨着康复治疗在日本的发展和成熟,现在的康复科室已开始独立担当教学、临床诊断、科研等工作。2001年,随着ICF的概念引入日本,日本医院康复科得到进一步重视,与各个科室的合作也更加紧密。经过20多年的发展和更新,恢复期康复病房已成为医院康复科最常见的提供康复服务的组织形式。基本配备有康复专门医师、护理、介护人及PT、OT、ST人员。康复医师主要负责患者的临床诊断、功能评定和康复处方; 治疗师根据其处方进行相关的功能评估及康复训练,康复护士主要负责指导其做ADL训练。

3.3 疗养院

疗养院是为残疾人、老年人和慢性疾病患者等主要康复对象开设的治疗机构。在进行康复训练的同时,疗养院还会为患者提供悉心温暖的生活照顾服务,营造家一般的感觉。疗养院一般坐落于自然环境优美的远郊或山区,其氛围较为舒适放松,适合长期的调整和修养。疗养院收纳的患者病情也相对集中,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方便以群体活动让患者身心得到慰藉。

4 社会康复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深受战乱之苦的病伤残人士成为日本社会中不容忽视的一部分群体。社会层面的支持和关怀成为他们生活中或不可缺的力量,主要通过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和社区康复的开展表现出来。

4.1 社会福利及保障

战后政府逐渐建立比较完善的卫生和福利制度,如医疗保险、健康护理保险等。残疾人作为社会主要弱势群体之一,其社会福利制度也建立并实施得较为完善;残疾人的社会保险,在康复机构接受治疗训练和教育,及其重返社会后所需的环境改造的费用均由政府承担。对于老年人,日本举国全面覆盖医疗保险和照护保险,保证其医疗和照护方面的需求。2013年,日本人的平均寿命达到89岁,其平均寿命连续20年远远高于世界上其他国家地区的平均水平居全球第一。

4.2 社区康复服务

在社区康复概念普及之前,患者一般前往康复机构接受康复治疗。1984年后日本社会观念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人更加重视个体感受而摒弃传统的康复模式,社区康复渐渐受到重视和青睐。社区康复的工作人员的角色可由教师、医生、社会工作者等职业的人担任,他们协助患者家属共同帮助患者更好地适应周围环境,料理自己的生活。社区一般还有职业教练员对患者进行就业康复,训练患者参与工作的能力,并对其工作状况进行追踪和及时反馈。通过社区作为纽带将社区康复人员和患者紧密相连,在很大程度上能有效促使患者更快更好地融入社会。

5 康复领域的日本特色

近几十年来,日本在康复领域的逐渐成熟使其已不再满足于一味的模仿,而是尝试着开辟自己的道路。经过专业康复人士和机构的持续研究和探索,日本在康复领域诸多方面均取得较多技术和理论突破。

5.1 瘫痪功能评定法

1972年日本东京大学上田敏教授首创的上田敏法,在Brunnstrom法的基础上的补充和完善,将原来从偏瘫程度分级的6级扩充为12级,更加细化和丰富了原先的评级内容,现已成为国际康复医学界常用的偏瘫运动功能测评方法之一。此外,札幌医科大学吉尾雅春教授于1995年提出的运动功能检查法以及学者金子翼提出的简易上肢检查法也因具有操作简单且评估结果准确的特点广受好评,在对患者上肢功能的检查中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

5.2 外骨骼康复机器人

21世纪以来,随着机器人技术的逐步发展,世界各国对康复机器人的研究和开发愈加重视。其中日本在外骨骼康复机器人的研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如日本筑波大学(University of Tsukuba)研制的HAL系列外骨骼康复机器人,通过帮助患者完成髋关节和膝关节的屈伸动作使其进行正常的步行动作并增加负载能力,为下肢残疾者和行动不便的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5.3 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 Reality)在康复领域的运用

虚拟现实技术(VR)主要包括模拟环境、感知、自然技能和传感设备等方面。在电脑模拟的虚拟环境中,使用者可通过跟踪球、HMD、感觉手套与周围环境进行互动。早在2007年已有人提出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对认知障碍的患者进行康复训练,VR中的视线追踪功能可对单侧忽略患者进行引导。随着近几年日本VR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现在日本已有科研团队开发出虚拟现实康复系统,通过多通道的感知反馈,患者可通过运动自己的肢体操作虚拟幻肢完成任务。使用此康复系统能够减轻传入神经阻滞,提高患者对疼痛的敏感度,它主要应用于臂神经丛损伤的和手臂截肢患者的运动训练。

6 对我国康复事业发展启示

作为中国的邻国,日本自古以来就与我国交流密切,社会文化生活习惯与我国也有较多相似之处。当代我国所面临的许多社会问题都是日本曾经面对或正在经历的。因此比起西方国家,日本在康复领域的经验和心得更加具备参考借鉴的价值。

6.1 重视康复人才的教育和培养

二战后为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尽快振兴本国经济增强国力,日本政府积极采取诸多措施,其中最史无前例的举措是把每年的全部财政预算的20%以上投入到教育领域,那正是日本康复事业开始起步的时候。现在日本的康复教育体系已较为完善,康复医师,PT,OT等康复工作人员能够受到专业的理论和指导技能培训。而我国在康复教育方面还处于萌芽阶段,要走的道路还很长:高校本科阶段将康复治疗专业分PT、OT方向培养的学校仅首都医科大学、南京医科大学等少数医科院校;教学资源的分配也并不太均衡,OT,ST的相关资源可获取性不及PT;国内开设康复治疗专业硕士、博士的高校也为数不多,许多本科学生只能选择转向其他专业(如神经病学、骨科学)继续深造。如今,中国康复人才数量远远小于市场的需求量,这样的供需不平衡表明康复教育的推进刻不容缓。

6.2 在模仿的基础上创新

日本是一个善于模仿的国家,受西方先进医疗技术影响,日本的康复事业刚起步时基本都在追随和学习美国,但现在日本的康复水平已不亚于美国。原因在于他们的“模仿”并不等同于中国的“山寨”,他们不仅仅满足于大量翻译美国资料文献和引进治疗器械,还组建众多学术研讨组织对现有的知识技术进行深度的分析研究,最终提出新的观点理论和更适应本国社会状况的康复方案。近20年来日本在康复领域的独创成果也证明了他们的努力。良好的学术氛围是康复事业发展重要的驱动力,因而我国也应鼓励更多康复人才专注于科研创新,增加研究资金的投入,提高研究人员的待遇。

6.3 结合本国国情,发挥自身优势特色

中医文化源远流长,先人流传下来的精湛医术和无穷智慧是日本及其他西方发达国家所望尘莫及的。虽然中医的科学性在国际上仍受到多方质疑,但在国内的市场还是相当广阔,中医治疗的功效也是受群众信赖和认可的,且针灸、推拿手法对许多疾病特别是疑难杂症有针对性的治疗效果,现今中医手法的临床应用也显示出其在康复效果方面的潜质,如推拿中“拔伸法”类似于康复手法中的“牵引”,“拨法”与“关节松动术”也有异曲同工之妙。此外,推拿手法中的“滾法”“一指禅推法”乃中医特有手法,可与运动治疗法相互配合进行治疗。传统中医理论与现代康复技术融会贯通,中国必能开辟出独具特色的康复道路,真正做到“老有所养,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参考文献】

[1]王天舒,朱毅.日本康复相关专业本硕博培养现状与启示[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4,29(2):156-161.

[2]姜贵云.日本综合医院内康复医学科的设置[J].中国临床康复,2002,6(10):1489-1489.

[3]王茂斌.关于考察日本康复事业的报告[J].中国临床康复,2002(2):217-219.

[4]程滨,王培生.日本与美国康复专业杂志动向——浅析日本康复医学的发展[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1990(1).

[5]王俊华.康复机器人技术和中国对策[C].第八届全国神经康复学术研讨会,2012.

[6]刘乐.日本残障人员的社区康复服务介绍[J].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 2011(2):16-18.

[7]唐强,吴云鹏.偏瘫的上肢功能评定方法及应用[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9, 24(6):576-578.

[8]李新赋.日本社区康复医疗现状[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1994(1):29-31.

[9]黄秋晨,密忠祥,崔志茹,等.日本康复设施建设基准及对我国的参考意义[J]. 中国医院,2012,16(6):17-20.

[10]Akashi K.History of Japan Rehabilitation Medical Society.Since the beginning of written history.:After Its Starting[J].Japanese Journal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1984,21(2):1-3.

[11]Mana K.A personal account of the rehabilitation system in Japan[J].Developmental Neurorehabilitation,2009,12(1):1-2.

[12]Sano Y,Wake N,Ichinose A,Osumi M,Oya R,Sumitani M,Kumagaya S, Kuniyoshi Y.Tactile feedback for relief of deafferentation pain using virtual reality system:a pilot study.J Neuroeng Rehabil.2016 Jun 28;13(1):61.doi:10.1186/s12984-016-0161-6.

[13]Baheux K,Yoshizawa M,Yoshida Y.Simulating hemispatial neglect with virtual reality.J Neuroeng Rehabil.2007,7,19:4:27.

[責任编辑:田吉捷]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