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双一流”建设开启了当代中国高校发展与改变的新进程。伴随着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深度改革与实践,特别是近年来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以及中西方高校研究生的交流、碰撞与融合,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教学团队、高素质人才和科研成果。
本课题主要以郑州大学考古专业的历史积淀为基础,面对新世纪以来考古学的发展变化,以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目标,重点研究和探索了地方高校考古专业的发展模式问题。通过三年的系统研究与两年多的实践,形成了通过交叉学科和田野实践引领专业创新的新理念,建立了以高校为主导的田野考古教学模式,形成了以中原考古为核心和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本成果中的田野考古教学模式、科技考古教学模式为国内部分高校考古专业所借鉴,并因其对学科发展的强力推动引发了广泛关注。
一、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一)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
一是历史学专业课程体系的“科学化”“国际化”问题。随着大量自然科学手段被引入历史学研究,以及考古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国际化,考古学与中国史专业的研究生培养体系面临着“科学化”“国际化”的问题,这对教师队伍、教学平台、课程体系和培养方式都提出了新的要求。《田野考古实习》是高校考古专业最富特色的核心课程,以往多与地方文物考古部门合作,以配合基建等方式开展,随着田野技术的发展和研究生培养专业化规范化要求的提升,需要建立更符合高校研究生教学的田野实习工作模式。中国史研究生的培养也同样面临这个问题,以往的实习、实践模式过于单一,已经不能适应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二是教学方式的改革问题。以往考古学与中国史专业的教学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以参观考察,形式简单。随着文化遗产热和公众考古的兴起,以及文博考古工作的国际化,对学生的专业视野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改革传统教学方式,提升人才培養质量,是新世纪考古学与中国史专业面临的重要问题。
(二)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
1.紧跟学科发展前沿,建立涵盖不同专业领域的中原考古和中原历史教学团队。教师队伍建设是专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目前团队中博士学位者占80%以上,从师资规模和专业领域覆盖面上看,已接近国内考古学科一流水平。在扩大师资规模的基础上,通过青年教师“教学导师制”和田野考古平台的多学科合作,大力推动新老教师的教学研究传承,推动不同方向教师间的交流和整合。
2.适应社会需求,调整招生规模,完善专业培养方案,突出专业特色和学科前沿。第一,试行分方向培养,在专业培养方案中设置考古学模块课程和文化遗产模块课程,供学生选择。第二,推行专业基础、田野实践和学科前沿并举的“2+1”课程体系。其中的“2”指专业基础和田野实践,“1”则是学科前沿。这样一方面压缩、优化了从旧石器到宋元考古的传统主干课程,突出“中原考古”优势特色;另一方面适应考古学科发展前沿,增加了《定量考古学》《聚落考古概论》《环境考古》《动植物考古》《体质人类学》等新的课程,实现了对各学科分支,特别是新兴方向与前沿方向尽可能的全覆盖。
3.立足田野,完善高校田野考古教学模式。在国家文物局和地方文物考古部门的支持下,建立了由考古专业主导的田野考古实践基地,包括郑州西北郊田野考古实习基地、古荥整理基地(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基地)等。田野教学工作围绕《田野考古实习》课程设计,建立多学科的指导教师团队,保证发掘地点、进度,对调查、钻探、发掘、整理的一整套流程进行规范化,制定了《郑州大学田野考古工作细则》,完善了高校田野考古教学模式。
二、主要改革成果和实践效果
首先,构建了梯队合理、具有发展潜力的考古学与中国史专业师资队伍,重新设计和修订了考古学与中国史专业研究生教学课程。目前,已取得一些与本项目相关的教研成果,包含部分研究生教改论文以及其他教研成果;本课题组进行多次与本项目相关的师生交流会,项目负责人先后五次对考古学与中国史专业研究生教学方案的修订、培养目标等进行了讨论与总结,对教学、实践、课业、论文写作等方面均提出了希望和要求。
其次,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获批河南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心承担的“中原考古与早期中国研究”和“中原文明传承与发展”被列为河南省优势特色学科“中原历史文化”的重要研究方向,并出版论著十余本;与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合作建成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考古学专业在原有官庄遗址实习基地的基础上,2018年又增设车庄、虎丘岗考古实习基地。历史学院与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合作的“洛阳东汉帝陵考古调查与发掘”获201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发现”;考古专业师生主持发掘的官庄遗址,入选2018年度“河南省五大考古新发现”,并入围2018年度“全国十大考古发现”终评。
最后,组织中国史研究生赴应天书院、伊川二程文化园举办游学会讲,开展实践教学和情景教学活动;前往洛阳、济源等历史遗存地区和鄂豫皖地区进行学术考察和调研;再赴洛阳、新县等地进行实践教学和情景教学活动,引导研究生参加科研项目;选派中国史研究生赴美国密西西比大学、中国台湾地区佛光大学进行为期半年的交流学习。
三、成果水平和实际推广应用价值
项目实施过程中获得的一系列经验,能够为国内其他高校相关领域提供参考与借鉴,具有实际性的推广应用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适应社会需求,扩大招生规模,完善专业培养方案。为适应社会对历史学人才的迫切需求,强化了实践型人才的培养。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突出了课程涵盖面和专业特色,突出了实践环节和教学方式创新。第二,紧跟学科发展,建立了涵盖不同领域的中原考古教学团队。目前考古专业团队人数达31名,其职称、年龄、学历结构更趋优化,使原有以从事传统考古的师资为主,扩展到包括动植物考古、体质人类学、中西交流等分支学科的较为完善的师资队伍。从师资规模和专业覆盖面上看,已跻身国内考古学科一流水平。第三,强化实践环节,田野考古教学取得了突出的成就。本项研究开展以来,配合田野考古实习,先后在荥阳官庄遗址、车庄遗址进行了发掘,考古专业研究生专业兴趣和专业自豪感显著增强,培养质量稳步提升。
本项研究是考古专业立足本地优势资源,开展优势特色专业建设的积极探索。其成果不仅可以更好地指导郑州大学考古专业的发展,对于国内地方性院校考古专业的建设,亦有一定的示范意义。第一,为高校主导的田野考古工作提供了范例。郑州大学考古专业与郑州市文物局、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合作,建立了郑州西北郊田野考古实习基地、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基地等,围绕高校田野考古教学,展开田野考古工作,形成了一整套科学规范的田野工作规范细则,并创造了研究生和本科生相互配合展开实践教学的方式。以此模式而开展的荥阳官庄遗址发掘、荥阳车庄遗址发掘等,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领域都取得了突出成果,引发了广泛关注。第二,辐射相关专业,带动交叉学科人才培养。在学校支持下,将考古学、中国史、世界史、文学、艺术学等多个学科的优势资源整合为中原历史文化特色学科群,其中以考古学为核心学科之一。考古专业的飞速发展,带动了陶瓷分析、音乐考古等交叉学科的发展,同时也为其他专业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发展模式,带动了人文乃至部分理工学科专业的发展和人才培养模式更新。第三,学科跻身国内前列,专业发展模式引发关注。本项研究成果实施以来,在专业人才培养、田野考古實践训练、教学及科研方面都取得了显著进展,也推动了整个学科的迅速发展。学科和专业的长足发展引发了较大关注,四川大学、山东大学及河南省内的一些高校通过交流通讯、考察座谈等形式,对郑州大学考古专业和学科的状况进行了调研,并组织了各种比较分析。
四、特色培养思路
(一)特色培养方式
考古学与中国史研究生的培养方式,以导师为主导,同时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发挥学术群体作用的培养机制。强调在培养过程中发挥研究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更多采用启发式、研讨式的互动教学。加强研究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的训练和培养。涉及研究领域广、教学形式多样化,讲授内容多层面,既有利于全方位地扩展学生知识面,了解学科研究动向与学术动态,又能有效地提高研究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对于培养研究生的全面综合素质有了很大的改进和提升。
(二)特色培养体系
考古学与中国史研究生的特色培养体系,涵盖公共必修课、公共基础课、专业必修课和专业基础课四大主体,并与选修课相结合。根据培养目标,增加了课程数量及种类,减少了课时数,增加了学术讲座、社会实践、研讨班等所要求的学分;扩大了专业选修课的种类和数量,开设了《秦汉都城与陵寝制度研究》《中国史学术前沿问题研究》等课程;开展了互动式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赴外交流访学等不同形式的教学内容。
以传统为本,科技引领,依托学科交叉打造专业特色先进理念。考古学“2+1”教学体系,突出了融合传统与创新,既强化基础与实践,又关注前沿领域。进一步在课程体系,尤其是核心课程体系中将三者相互融合。在强化中原考古教学、田野考古教学等传统优势的基础上,增加了大量科技考古课程,以及一些文化遗产、博物馆,乃至西方考古理论的课程,突出了专业特色和学术前沿。
(三)立足田野,教学相长
在国家文物局和省市文物部门的支持下,郑州大学考古专业大力进行实习基地建设,在实习过程中完善高校主导的田野考古工作模式。实习基地的选择、工作流程和规范化,以及工作进度等方面都围绕教学展开,使实习基地不但成为研究生的实习场所,也成为教师科研一手资料的源泉,更是多学科人才培养的试验场,由此形成了融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为一体、以教学促科研的田野考古平台。
【本文系2019年河南省高等教育学成果奖(研究生教育)获奖项目“‘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历史学研究生教学的机制创新”(2017SJGLX010Y)的阶段性成果】
(课题组成员:安国楼、李锋、王建军、吴志远、杨博、张研、陈钦)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