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中日十二生肖之亥猪形象比较

时间:2024-05-19

孙巧慧

【摘 要】中日两国都有生肖文化,但十二生肖中的亥猪形象却存在差异,在中国亥猪指的是家猪,在日本亥猪指的是野猪。由于两国民族文化、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方面存在差异,所以两国的生肖亥猪也被赋予了不同的文化内涵和寓意。

【关键词】生肖文化;亥猪;形象;差别

十二生肖是中国古代对动物图腾崇拜的缩影,其特点是以十二种动物配上十二地支,形成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生肖文化在传入日本之后,虽然仍是十二种动物与十二地支相对应,但其中的亥猪形象却与中国的不同,日本的亥猪,不是家猪,而是野猪,本文将重点围绕亥猪形象,分析中日文化的差异。

1 中国十二生肖中的亥猪形象

1.1 猪的寓意

猪作为生肖属相之一,在古代人心目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生肖猪被人们赋予了很多美好的寓意,让亥猪成为深受人们喜爱的灵性吉祥之物。

1.1.1 猪象征“财富”

在汉语言文化中,猪被称作“金猪”、“乌金”,正如俗语所说“猪是家中宝,粪是地里金。”现代汉语的“家”字是会意字,它与猪也有着直接的渊源。“家”字上半部分为“宀”,下面半部分为“豕”,“豕”即为猪。在我国古代,猪被称为“豕”,古有“无冢不成家”之说,猪是家庭中重要的一部分,古人以养猪维持家计,猪是家庭财产积累的主要来源,因而猪被视为一种财富的象征。

1.1.2 猪象征“吉祥”

古语有云“猪入门,百福臻”,人们用猪寄托吉祥和运气,希望猪能帮他们实现美好的愿望。在民俗文化中,猪作为吉祥如意的象征,民间至今还流传着杀年猪祭灶神的习俗,用以祈求来年吉祥如意、五谷丰收、人畜兴旺。

1.1.3 猪象征“福气”

中国古代人崇拜猪。猪肥头大耳的特征被人们视为美好和美满的象征,并把耳朵大作为吉人天相的重要标志,认为耳朵阔大的人有福气。相传中国古代大哲学家老子就长着垂肩的大耳朵。

1.2 猪的形象在语言中的体现

在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中,猪曾经是财富、吉祥如意的象征,是幸福的代表,而在现今社会中,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猪的地位已远不如古代那样“崇高”,汉语中关于猪的词语,或嬉笑怒骂,或调侃讽刺。

1.2.1 与猪的外形长相相关的词语

猪的外形丑陋,肥头大耳,眼小嘴长,脚短体胖,邋里邋遢,这一形象在歇后语中有充分的体现。“老母猪遇上貂蝉——丑的没人样儿”,比喻奇丑无比;“老母猪的耳朵——骨头太软”,形容性格软弱,缺乏主见又没有骨气的人;“老母猪撅土豆——全仗嘴巴骨头硬”,比喻嘴硬,死不认错;“乌鸦落在猪背上——一个赛过一个黑”,比喻一个更比一个坏。

1.2.2 与猪的生活习性相关的词语

猪好吃懒做,吃了睡,睡了吃,肉长得很快,故有谚语“猪困长肉,人困卖屋”。猪的食量特别大,故有谚语“请客不请母猪客,一人抵两个”。猪好吃懒做,养尊处优,“老母猪摇尾巴——闲打屁股玩”,但猪也没有好下场,“过年的猪,早晚得杀”,一旦长得肥壮就会被宰杀,这就是“人怕出名猪怕壮”。

1.2.3 与猪的才能相关的词语

猪的形象笨拙愚蠢,如此之人被称“笨猪”、“蠢猪”。猪肥重愚钝,所以人们用“猪扶不上树”比喻无可救药之人。“辽东之豕”比喻少见多怪,讽刺有些人似井底之蛙,却自以为很了不起。“一龙一猪”是说人在幼小时并没有显著的区别,但随着年岁的增长,学问的深浅会有天壤之别,也就有了“一龙一猪”的差别。

1.2.4 与猪的性格相关的词语

猪性莽撞,所以用“狼奔豕突”来形容莽撞蛮干的人。“猪蹄子抽筋儿——乱抓一气”,比喻蛮干、胡来。猪发起怒来凶狠彪悍,横冲直撞,所以人们说“打不死野猪树上躲”,比喻惹不起躲得起。

2 日本十二生肖中的亥猪形象

公元6世纪中国的十二生肖文化传入日本时,其中的亥猪使用的是“豕”字,后来经过历史变迁,“豕”字演变成“猪”字,并使用至今。而“豕”在古语中就是指野猪,所以,日本十二生肖的“猪”一直沿用了其最初起源时的本意。

2.1 猪(いのしし)的寓意

2.1.1 猪(いのしし)象征“神勇”

在日本人的眼中,野猪是非常勇猛的动物,它体躯健壮,犬齿发达,耳披有刚硬而稀疏的针毛,背脊鬃毛较长而硬,具有很强的攻击性,是非常凶悍的动物。日本人非常欣赏野猪奋勇向前,有进无退的精神。也正因为野猪如此神勇,所以日本人喜欢用“猪”字来给孩子命名。

2.1.2 猪(いのしし)象征“健康”

日本人认为食用野猪肉可以预防百病,因此,野猪是“无病息灾”“健康”的象征。野猪全身是宝,野猪肉可强身健体,治痔疮;野猪胃可治胃病、腹痛;野猪胆可治腹痛、痢疾、食物中毒、便秘等;野猪油可治冻疮、中耳炎以及消炎止痛;野猪蹄可治关节炎、风湿,并有补血、通乳的作用;野猪皮具有解毒生肌、托疮的功效。所以,在日本各地都流行着关于野猪肉的各种民间疗法。

2.1.3 猪(いのしし)象征“丰收”

野猪繁殖能力强大,处于繁殖旺盛期的雌性野猪,一年能生两胎,每胎可生2-6崽,有时会多达11崽,它的这种高产能力在日本被看作是“丰收”的象征。

2.2 猪(いのしし)的形象在语言中的体现

2.2.1 与猪(いのしし)的外形长相相关的词语

野猪体型粗壮,四肢短粗,头大而长,耳小拱鼻长,毛色呈深褐色或黑色,长相丑陋。日语中把脖子短而粗的人称为“猪首”,长相丑陋且粗俗的人称为“猪首馬足虎背中”。野猪崽躯体呈浅棕色,背部有条状黑色花纹,让人联想起甜瓜,因此被称为“うりぼう”。

2.2.2 与猪(いのしし)的生活习性相关的词语

野猪是杂食性的,只要能吃的东西都吃,日语中的“封豕長蛇”指贪婪如野猪,残暴如大蛇,用来比喻贪婪凶残的人。野猪喜欢在泥水中打滚、洗浴,“ヌタをうつ”体现了野猪的这一特点;野猪喜欢用它的拱鼻到处乱拱,它的这种形象在日语中被称为“猪の堀ったよう”;此外,“猪の火桶”指杂乱无章、乱七八糟的的样子,“猪の居食い”指不劳而食的人。

2.2.3 与猪(いのしし)的性格相关的词语

野猪是一种凶猛、危险的动物,既勇猛刚强,也鲁莽冒进,它的这种性格在日谚中有所体现。如“手負いの猪”指受伤的野猪非常危险,也用来比喻被逼得走投无路的人会进行拼命的反击;“猪武者”指欠考虑,不顾前后而蛮勇莽撞的武士,也用来指有这种性格的鲁莽的人;“野猪にして介する者”也是指有勇无谋、鲁莽冒失的人;“猪突猛進”指像野猪猛冲猛撞似地鲁莽行事,比喻莽撞冒失、鲁莽蛮干。

2.2.4 与猪(いのしし)信仰相关的词语

自古以来,野猪在日本被作为山神、田神的象征,受到人们的崇拜。源于这种信仰,日语中有谚语“猪食った報い”,指偷吃禁食的兽肉会遭到报应,比喻做了坏事会受到惩罚,自食恶果。同时,日语中还有“猪食った温み”一词,指吃了野猪肉后身体发热,有活力,这也与前文所述的野猪肉的药用价值有关。

3 中日亥猪形象存在差异的原因

日本的十二生肖源于中国,但其中的亥猪形象却存在差别,中国是家猪,日本是野猪,从根本上来说,这与野猪在两国被驯化成家猪的历史不同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同时,由于中日两国社会文化、宗教信仰的不同,两种动物在人们的生活所发挥的作用,以及两国人民对它们的情感认识也存在区别。

家猪是由野猪驯化而来,野猪在中国被驯化的历史要远早于日本。中国的养猪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早、中期。据史书记载,在汉代以前,猪主要以放牧的方式饲养,随后逐渐演变成放牧与舍饲相结合的饲养方式。在古代,随着中国农业社会的发展,养猪不仅可以食用,也可以为农田积肥,所以猪作为六畜之一,受到人们的喜爱。到隋唐时期,我国古代的养猪业日益发达,养猪成为农民维持家计、增加收益的一种重要手段,猪肉也逐渐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主要的肉食来源之一。所以,自野猪被驯化成家猪以来,猪一直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日本,野猪被驯化成家猪并被饲养的历史要远远落后于中国,但日本人与野猪接触的历史却可以追溯到绳文时代,当时人们以采集、捕捞、狩猎为生,而野猪、野鹿成为他们经常捕猎的对象。自弥生时代初期开始,随着水稻种植技术的传入,日本进入农耕社会,粮食和蔬菜可以充分自给,作为动物性蛋白的摄取,日本人依然喜欢通过捕捞鱼虾、捕猎野兽的方式获取,而不愿去将野猪驯化成家猪饲养。这是因为日本作为一个面积狭小的岛国,四面环海,气候潮湿,一方面不太适合牧养家猪,另一方面因临近海域,渔业发达,水产丰富,所以日本人更乐于食用水产品。此外,受佛教文化的影响,675年天武天皇颁布了禁止杀生的昭令,禁止食用牛、马、狗、猴、鸡的肉,但野猪、野鹿却排除在外,这种饮食习惯一直延续到1872年,近千年食用野猪肉的习惯,让日本人与野猪的关系更加亲近。所以,相比家猪,日本人与野猪的历史渊源更为悠久。

4 结语

我国自古以来主要以农业立国,猪作为六畜之一,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与中国相比,日本从事农业生产活动要相对晚一些,猪的饲养历史也比较短,日本人对猪的认识及情感并不那么深刻。相比起猪,日本人与野猪更有历史渊源,与野猪的关系也更加亲近。所以中日两国的生肖亥猪不仅形象不同,其所被赋予的寓意和文化内涵也存在差异。

【参考文献】

[1]吴裕成.中国生肖文化[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4.

[2]顾雪梁,刘法公.中西文化对比——十二生肖寓意详解[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8.

[3]加藤迪男.十二支の話題事典[M].東京:東京堂出版,1996.

[4]南方熊楠.十二支考[M].東京:岩波書店,1994.

[5]周云忠.东西方动物名词内涵差比较——以猪的文化内涵为例证[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10).

[6]王秀文.日本“猪”民俗的文化内涵及其传承[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7(6).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