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0
孙敏敏
【摘 要】社会发展的代价问题是任何一个国家在发展过程中都不可避免的。发展与代价总是如影随形﹑不可分割。了解发展与代价的一般理论,并深刻反思中国社会发展所付出的代价,为如何使中国社会发展最大化而为之付出的代价最小化提供充足的理论基础,从而把中国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代价降低到最小程度。
【关键词】中国;社会发展;代价
追求社会的发展历来是各个国家都十分重视的问题,社会的发展是当今人类所必须面临和解决的重大时代问题。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代价与发展如影随形,没有零代价的发展,也没有零发展的代价。正确的认识社会发展与代价问题才能更好的推动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当代的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深刻探究社会发展与代价问题也显得尤为重要。
1 发展和代价及其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
发展和代价的关系问题是人类所面临的恒久而常新的矛盾问题,随着现代社会快速发展,代价问题更是急剧尖锐化,对代价问题的考察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要想对中国当代社会发展的代价问题做出一个合理的全面的考察,首先要先了解什么是发展?什么是代价?发展和代价之间又具有什么样的辩证关系。
1.1 发展和代价的概念界定
任何一种概念的提出都需要经历时代的考验和人类认识的不断深化,同样“发展”这个概念的提出也是一样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认识过程。一般意义上来说,发展是一个量的积累或者质的变化的过程。从哲学角度上来考察,发展是事物由简单到复杂、 由低级到高级不断趋向圆满和完善的过程,它所体现的是事物内在本性的实现过程,是事物变化的多向性和总体方向的前进性的统一。具体到国家或社会来说,就是人类整体的不断进步,由落后的不发达状态向先进的发达状态演变的过程。
关于“代价”的概念界定学术界众说纷纭,较为普遍的观点认为:代价是指在社会发展实践过程中,由于社会发展自身所包含的客观矛盾性所造成的某些必然性的付出与牺牲,以及由于客观与主观原因而发生的与发展目标相悖的不利于社会正常顺利发展的某些消极后果。从代价的定义中我们就可以了解到代价可以划分为两种类型,必然的代价和人为的代价。必然的代价是指,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人类通过社会实践来实现发展目标过程中一定要做出的某种投入或某种损失与牺牲。这种投入与牺牲是不可避免的同时也是必要的, 即使这种代价是人们十分不愿看到的。但这种代价是发展建设所投下的成本, 是最基本的不可或缺的付出。而人为的代价则是主观非必要性代价,是由于人类认识的局限性以及片面追求某些方面的发展忽略其他方面的发展所造成的得不偿失的代价,这种代价并不具有必然性,是可以避免的。很大程度上我们说人为性代价往往比必然性代价所带来的破坏力更大。但是,经过主体对代价的产生根源和本质的分析,是否需要付出代价以及付出代价的大小程度都是可以适当控制的。
1.2 发展与代价的辩证关系
代价作为一个价值哲学范畴的理论,它与发展的关系是深刻而复杂的,在马恩选集里记录着恩格斯曾说过“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①由此可以看出代价是社会发展中不可避免的问题,发展与代价之间存在着必然联系。
一方面,发展与代价具有内在的必然联系,二者是相互依存的。只要人类依然还在社会实践中追求社会的发展,那么就一定会有代价的付出,同时代价是也发展的动力,一定程度上的代价的支出能够有效的刺激社会的发展。因为有损失与牺牲,那么人类主体就要不断追求更大程度上的发展,所以说,没有离开代价的发展也没有离开发展的代价,代价与发展二者相互统一,互相不可分离。
另一方面,发展与代价是相互制约的。发展与代价是人类价值取向上两个相互背离的方面,发展是人类所要追寻的积极的成果,而代价是人类所尽力避免的消极的后果。在发展的过程中,无论是不可避免的还是人为的都会出现代价,代价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发展的进程,而代价的出现一定是发展的结果。
因此,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想要社会发展就一定要付出代价,只有深刻认识了代价才能更好的为社会发展做准备。但是并不是说只要付出了代价就一定可以得到人类主体想要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发展过程中应该坚持一种扬弃的态度对待代价,合理的审视发展与代价的关系,坚持在发展最大化的过程中使得代价最小化。如果不去做到扬弃代价,就会造成发展也举步维艰。
2 中国社会发展付出的代价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本文聚焦生态领域,重点探讨中国社会发展过程中生态环境领域所付出的代价问题。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项社会事业呈现出全面发展的良好局面,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整个中国的发展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但是,由于中国历史国情的特殊性,中国人口众多,中国的发展模式一路走来都是在摸索中前进的。长期以来,中国都是在传统的﹑旧有的发展观的思想下追求社会的发展,甚至一度认为经济的增长就是社会的发展,只要经济发展了,就能够实现社会进步。可以说传统的发展观从本质上来讲就是一种只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扭曲的发展观,没有看到这种发展观背后是需要付出更大的代价。
这种单纯的只强调经济增长作为衡量社会发展进步的发展观,被历史和现实充分的证实了是不全面的也是不科学的。这种传统的发展观并没有真正的消除中国的贫困,反而让中国在发展的道路上付出了更加沉重的代价,生态被破坏﹑环境污染﹑土地资源的流失﹑能源的浪费等一系列问题相继出现。生态领域所付出的代价需要消耗更多的经济来进行治理,在控制污染、改善环境质量领域就需要更多的投入,制约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危害着人类的健康。
而造成我们国家生态环境领域付出如此大代价的最主要的原因,笔者认为是因为我们错误的发展观、片面的发展道路以及人类认识水平的局限性。
长期以来,人们对代价问题是不够重视的,甚至是忽略不计的,直到随着经济的片面发展生态环境领域开始出现问题,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开始意识到发展代价观的重要性,认识到国家的全面发展,不能仅仅追求经济的增长,而忽略社会整体综合协调发展。我们应该对中国社会发展过程中所付出的巨大代价进行深刻的反省,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在未来的发展中尽量减少代价的付出。
3 如何使中国社会发展最大化代价最小化
中国社会在以往的发展过程中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这是值得我们深刻反省的。如何在发展过程中实现发展最大化代价最小化,需要我们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尊重客观规律,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结合中国国情,选择正确的发展模式。
首先,树立正确的发展代价观。正确的认识代价,全面系统的了解发展与代价的基本理论,承认代价的存在与发展是不可分割的,才能让人类主体以更好的心态处理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抛弃原有的传统发展观,敢于承认过去我们在发展中所犯的错误,对我们过去的片面的发展行为反思﹑调整,以一种更加合理的全面的发展观来推进中国的发展,将代价降低到最小化。用更加辩证的眼光对待发展与代价的关系,要求我们既要做到承认并接受必要性代价的存在,又要尽量避免人为性代价的失误,使中国的社会发展道路始终在正确的方向前进,做到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化的发展。
其次,重视代价意识,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在重视代价问题的基础上追求把握人与自然之间关系协调发展所提出的战略,可持续发展不仅重视当代人类社会的发展同时也关注未来的发展。重视代价就是要意识到社会的发展应该是在保障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下,推动经济和生态等其他各个领域全面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提出就是在协调好长期效益和短期效益﹑当前效益和未来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整体效益关系的同时,尽力弥补过去人类只单纯追求经济效益所付出的巨大代价。重视代价意识是是当今全球都应该具备的重要精神要素,资源的持续利用和生态系统可持续性的保持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目标,在生态可能的范围内确定国家的消耗标准,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处理好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关系。在改造和利用自然资源环境的过程中,时刻谨记社会发展的代价意识,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
最后,结合中国国情,选择正确的发展模式。发展与代价的关系问题并不仅仅是我们国家所面临的问题,是全世界都要积极应对的一个问题,如今的我国站在发展的新起点上,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中国选择了不同于西方国家但适合中国的独特的一种经济发展战略和发展模式。以胡锦涛总书记为代表的党中央明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理念,要求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 协调、 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总结了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并借鉴西方发展历程中的经验教训,从而提出要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目标,加大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力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在全社会提倡绿色生产方式和文明消费,形成有利于低投入、高产出、少排污、可循环的政策环境和发展机制,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全面建设节约型社会。要求我们在追求经济增长的同时解决好我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矛盾。因此为了最大程度的减少我国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在资源、环境等方面所需要付出的代价,就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努力建设全面、 协调、 可持续发展的社会。
社会要发展就一定会付出代价,中国的这些教训也告诉我们,我国发展过程中所付出的代价有些是必要的,有些却是人为性的。追求发展最大化代价最小化是我们应该追求的长远目标,为此,每个人都应该有代价意识,从代价的角度来考虑社会的发展,用代价意识来审视自己的行为是否遵循了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是否是以扬弃的态度来对待代价,不能只看发展无视代价的存在。增强代价意识,避免在取得发展进步的同时牺牲了更多不必要的利益。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2]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 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3]邱耕田.发展哲学导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4]陈红桂.从生态哲学走向发展哲学一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必然[J].理论与改革, 2004(01).
[5]刘增惠.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及实践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6]邱耕田,张荣洁.价值论视阈中的发展与代价的关系[J].学习与探索,2007(04).
[7]韩庆祥,张曙光,范燕宁.代价论与当代中国发展[J].中国社会科学,2000(03).
注释: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326.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