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0
乔婷
【摘 要】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利用一直是湿地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而当今湿地旅游在生态旅游和区域发展中起的举足轻重地位,也使之成为消除贫困、提高和改善人类生活的“点金石”。通过构建湿地旅游带动绿色收入主导因素分析评价模型,利用层析分析法和问卷调查法确定各指标评价指数,进而优选出湿地旅游创造绿色收入的主要因素。采用该评价体系对其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在开展湿地旅游时,局部小气候的改善、濒危物种保护的加强、民众环保意识的提高、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及民俗文化认知的重视是促进湿地旅游生态化、绿色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湿地旅游;绿色发展;评价体系;层次分析法
0 引言
湿地旅游是在保护湿地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以湿地景观、生物、文化等为中心,开展的湿地观赏和游憩活动,以生态旅游为目标,最终走向绿色旅游[1]。但目前,虽然很多学者对湿地旅游与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等问题进行了大量探讨和研究,但一般多是从概念、原理、影响要素等方面给予理论探讨[2],却鲜少有学者对湿地旅游促进绿色发展的主导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因此,本文通过构建影响要素的层次结构模型,利用层析分析法,优选出其重要影响因子,明确湿地旅游绿色化发展的主导因素,为今后湿地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可持续发展关系的协调提供基本依据。
1 湿地旅游的绿色化
1.1 湿地旅游资源特点
湿地资源是发展湿地旅游的基石,《湿地公园》定义的湿地类型十分广泛,但并非所有的湿地都可以发展成为湿地旅游资源。湿地旅游为湿地保护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而湿地保护为湿地旅游创造更加优美的旅游资源,二者良性的互动和完美的协调也使湿地旅游资源更加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1.2 湿地旅游绿色发展趋势分析
湿地本身类型多样化,又常和当地的地文景观、历史文化遗迹、现代化的工程园林景观相得益彰,为开展生态旅游提供了天然基石,也为旅游产品的绿色化提供广阔的前景。近年来,我国对湿地资源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如国家“8亿亩湿地保护红线的划定”与国家级湿地公园规划建设趋势的快速增长,表明我国对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重视。
资料数据及文献关键词搜索显示:关于湿地生态旅游规划和设计的研究日趋升温,这与近年来国家对湿地资源的重视相得益彰,尤其是针对国家和城市湿地公园的开发和建设,均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是湿地旅游资源开发的底线和原则,始终秉承绿色发展的理念,是湿地旅游一直兴而未衰的根本保障。其湿地旅游产品的生态化、旅游主题的绿色化、旅游理念低碳化等逐渐成为发展湿地旅游的基本要求和方向。周玲强等人针对2000年以来我国旅游规划研究领域热点问题综述中对此进行了详细总结和阐述[3]。
2 湿地旅游绿色发展综合评价体系
层次单排序及权重
构造评价矩阵:
通过群众调查和专家打分的方法,共发放200份调查问卷,有效收回194份。综合多数民众意向和专家意见,针对湿地旅游创收绿色经济主导因素分析评价体系的构建,采用1~9标度法,构建各层次相对重要性判断矩阵,采用yaahp计算工具进行数据处理并通过一致性检验。采用yaahp计算工具,得出各层次指标权重和组合权重(表1)。
3 结论
通过确定湿地旅游创收绿色收入主导因素评价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指标体系,并对此进行评价,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讨论,具备一定的科学合理性。本次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
湿地旅游对区域绿色经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如居民环保意识的提高,是环保教育的“公费教育”;生态环境的改善,是环保投资的“减资行为”。
对湿地资源的良好保护、区域环境的改善、民众环保意识的提高及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是开展湿地旅游的根本条件,也是发展湿地生态旅游、湿地旅游绿色化的先决条件。
由于该评价体系是以开展湿地旅游对区域绿色经济发展贡献研究上的一种尝试,其指标确定和体系的构建尚存在很多不完善或欠缺之处。随着该评价体系在实践研究中的应用、不断修改及完善,评价结果也将更为科学合理。
【参考文献】
[1]王立龙,陆林.湿地生态旅游研究进展[J].应用生态学报,2009,20(6):1517-1524.
[2]谭园园.基于生态理念的湿地旅游发展规划研究—以白洋淀为例[D].河北农业大学,2008.
[3]安传艳,梁留科.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研究——以河南省黄河湿地为例[J].水土保持研究,2007,14(5):236-241.
[责任编辑:汤静]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