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望江县农村“三资”管理和村级财务管理浅议

时间:2024-05-20

彭言根

【摘 要】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和财务管理,是农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也是诱发农村干部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分析了望江县农村“三资”管理和村级财务管理的现状并提出对策。

【关键词】农村;“三资”管理;财务管理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和财务管理,是农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也是诱发农村干部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和财务管理,历来是党中央、国务院重视“三农”工作的政策措施之一,也是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制度之一。根据《农业部办公厅关于组织开展全国农村财务管理专项检查调研的通知》和《安徽省财政厅、监察厅、农业委员会、审计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村级财务监督管理工作的意见》要求,我县全面开展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和财务管理工作的检查调研,自查工作进展顺利。

1 基本情况

全县10个乡镇129个行政村资金资产34111万元,其中:流动资产2142.6万元,集体投资419.44万元,固定资产31149.31万元,农业资产399.81万元。资源性资产:集体性土地2.5058万亩,林木5.1867万亩,山岭5.0119万亩,园地0.0468万亩,荒地0.3625万亩,滩涂1.7938万亩,水面5.6992万亩。近年来,我县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有效途径和实现形式,创新发展思路,优化发展机制,拓宽发展渠道,使全县村级集体经济有了新的发展。2013年底全县129个行政村集体收入达10-50万元的村4个,5-10万元的村16个,1-5万元的村34个,占总村数的42%,当年无收入的村75个,占总村数的58%。

目前,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是摆在全县干群面前的首要课题,要想发展好村级集体经济,必须先提高对村级集体债务问题的科学认识,准确界定债务属于存量债务还是增量债务,对存量债务要严格区良性债务和不良债务,积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对村级债务进行化解,切实减轻村集体经济发展负担。

2 主要做法

总结集体经济发展取得良好成效村的成功做法,我们认为我县主要是做好以下几篇文章。

2.1 选好“头雁”,配强班子,提升组织保障功能

发展和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村级班子建设至关重要。因此,我们坚持一以贯之抓好抓实村级班子建设,为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一是,选准配强村党组织书记。采取“两推一选”、“公推直选”,以及下派任职、跨村任职等多种办法,全县培养选拔了一大批年纪轻、文化高,懂经营、会管理,基础好、威信高的优秀村党组织书记。二是,不断提高村级干部能力素质。通过“菜单”点学、专家讲座、集中办班等多种途径和办法,集中对村级党员干部进行引资上项、企业管理、市场经济等方面内容的专项培训。

2.2 做好因地制宜发展文章

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必须从最容易发挥本地资源优势的项目入手,掌握各类经济资源潜力,选准适合本村发展的产业,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探索出适合本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新路子。针对村集体经济发展实情,按照经济实力强村、经济特色村、经济“空壳”村等不同类别分别确定不同的发展目标,创新出了三个发展模式。一是,资源开发型模式。立足村级集体资源优势,组织引导村级组织用好、用活集体现有资源。如望马楼村正在对已停产的窑厂申请转型生产免烧砖,年产量预计达到7000万块。二是,股份合作型模式。针对村级集体资金匮乏的实际,采取龙头企业带动,促进土地合理流转,以村集体、农户、龙头企业合股经营的方式,实现集体经济与农民群众双增收。如望马楼村与亳州一企业合股形成药材基地40亩、苗圃20亩。三是,项目带动型模式。注重发挥项目建设对村级集体经济的拉动作用,加大村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采取土地复耕的办法,提高农村土地收益率。

2.3 因地制宜,多措并举,优化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环境

根据各村之间地域条件差异较大,经济发展水平良莠不齐的实际,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采取“抓重点、攻难点”的办法,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全面发展。一是,规范集体资源出让承包管理。当前,集体土地、山场、水面等出让承包仍是我县各村集体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针对以往在集体资源承包过程中出现的价格混乱、合同手续不规范,致使集体收入流失问题,我县对各乡村集体土地、山场等资源重新进行全面核实,确定权属关系,对发包形式、合同文本做出统一规定,对各种资源承包价格进行重新确定,对承包期限按《土地承包法》执行,并制定增长比例,对全县承包费用的收支情况进行认真细致的清查,彻底改变了过去集体土地承包管理粗放、效益低下、资产流失的现象,逐步使我县集体土地、山场、水面等承包步入规范化管理的轨道。二是,积极提供政策扶持。积极引导乡村充分依托各地地缘、资源等优势,通过提供政策支持、资金扶持、协调小额贷款、盘活闲置资产等措施,鼓励外出返乡能人、种养殖大户等带头兴办创办资源开发型、生产加工型、商贸流通型、股份合作型等村办企业和富民增收项目,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增加集体积累和农民收入。三是,注重发挥干部包村联户的帮建作用。对一些自然条件差、长期经济落后的后进村,县、乡两级都采取了“领导联、单位包、干部挂”等办法,积极为集体经济发展“开绿灯”、“架金桥”。

2.4 健全机制,强化监管,保障集体经济健康发展

农村集体“三资”始终是群众关心的热点和农村工作的焦点,为加强“三资”管理,堵塞流失漏洞,实现保值增值,全县普遍推行“123”监管模式,切实保证了农村集体经济有序发展。一是,建立一个管理机构。以乡镇财政分局为依托,成立了以乡镇长为主任,纪检、农业、司法等相关人员为成员的“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主要负责监督、检查、指导、服务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负责对集体“三资”台帐的保管和调整;组织人员对村集体“三资”进行核实、评估、作价等。二是,健全两套工作流程。健全了农村集体资金和农村集体资产资源两个监管工作流程,保证村集体收入及时足额收缴,纳入“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统管资金账户,确保村集体资产资源的处置做到民主、科学、公正。三是,实行三种管理方式。通过资金委托代管、资产统一监管、资源联合协管三种管理方式,对农村集体“三资”实行委托代理服务。到2012末全县129个村普遍推行了“三资”代理模式,实现了“三资”管理规范化,保证了乡村干部清正廉洁,有效维护了集体和群众利益,堵塞了各种漏洞,壮大了村集体经济。

2.5 做好优化环境扶持发展的文章

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离不开良好的发展环境,近几年我县积极从资金扶助,资源整合等方面入手,努力为村级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注重发挥各部门工作人员优势,开展智力支农活动,增强村级集体经济的“造血”功能,各级领导每人都联系一个欠发达村,帮助出思路、找项目、跑市场、谋求村级经济发展良策。

3 存在问题

3.1 农村集体“三资”登记台账不完整、不全面

我县农村集体“三资”在登记管理上,资金、资产相对好一些,而土地尤其是“四荒”地的登记就不全、不细或没有台账登记,造成“三资”底子不清、管理混乱。

3.2 财务管理不规范

不规范的表现主要体现在财务制度执行不力,少数干部不廉洁。有的村开支不经集体研究,大额支出不讨论;有的村干部自用自批,村民主理财公章在村干部手中,民主理财小组形同虚设;有的村假公济私,挥霍浪费,借机中饱私囊,乱发福利等;有的村干部自己开票收款、长期不报账,导致无法正常结账;有的村收款开具非统一收款收据,开支白条入账;有的村报销凭证不够规范,支出凭证手续不完整。

3.3 资产收益管理不规范

有的村以其他费用支出直接冲抵承包款和租金,收支均不入账;有的村收款后,干部私自保管挪用,长期不报账;有的村资产收益使用无计划,寅吃卯粮。

3.4 合同签订不规范

主要体现在书面合同少,口说为凭;合同要素不全,条款不明,权利义务不平等或其他不符合法定要求等方面。

3.5 集体利益缺乏保障

有的村干部违规发包集体资产、资源,个人捞取好处费;个别村干部在集体山林、土地、果园、房屋设施等集体资产的发包出租时,搞暗箱操作,不进行招投标,不开村“两委”会,少数人说了算,即使开了会,又擅自变更集体决定,私自延长合同承包期。

3.6 财务公开欠规范

我县对村级财务公开工作一直高度重视,花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出台了不少行之有效的制度。但是还有些村由于干部思想认识不到位、群众意识淡薄,公布的内容、形式、时间都不符合要求,有的对于重大支出项目没有专项公布,实质性内容公开不细,有时甚至是走过场。

3.7 少数村财会人员素质低,责任心差

有的村财会人员故意拖延报账时间,无法正常结账;有的村财务人员调整以后,移交档案不全,甚至拒不移交账册凭证,其他村干部还束手无策。

3.8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和财务管理工作力量薄弱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和财务管理是乡镇农经机构管理职能之一。1992年我县乡镇事业单位改革,我县各乡镇农经站已撤销,由于机构的调整,现在各乡镇专门从事农村“三资”管理和财务管理都是委托乡镇财政分局代为管理,监管力量严重不足。此外,有些乡镇领导对此项工作认识不清,重视不够,使一些农经人员常年围绕乡镇中心工作奔忙,顾不上本身的工作业务,往往是“种了别人的地,荒了自己的田”。农经机构撤销、农经职能淡化、农经人员边缘化,是导致农村集体“三资”和财务工作管理监督跟不上的重要因素之一。

4 对策及建议

4.1 理顺工作关系,明确部门职责

必须理顺农村三资管理的主体部门,明确工作职责,才能坚持不懈地搞好委托代理工作,确保农村三资的规范管理,真正把一村一账户落实到位。

4.2 强化队伍建设,加强工作培训

建议恢复乡镇农经站,通过考试、考查考核,公开招聘补充一些工作能力强、基层工作经验丰富和现代管理业务精通的农经管理人员,优化人员结构,落实人员编制,保证工作经费,提高工作水平。并且,中央、省要每年预算拨付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专项建设和培训经费,进一步加强规范化建设,强化业务培训,提高人员素质。

4.3 规范三资管理,加强监督检查

进一步提高认识,强化培训学习,建立各项制度。重点是规范资金核算,实行一村一账户,加强票据管理,坚持民主理财,公开招投标,规范审批程序,正确进行资产科目的记账核算,认真进行资源登记,加强监督落实。

4.4 完善制度,规范操作

在落实原有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财务公开等相关制度的同时,制定出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三资”管理暂行办法》和《违反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责任追究办法》,明确其性质、模式、工作流程、监督、责任和处罚等规定,使工作开展有章可循。

4.5 摸清底子,健全台账

结合新一届村级换届,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台账进行再次核对,查缺补漏,进一步完善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台账,并将数据全部录入电脑,实行滚动管理。

4.6 严明纪律,严肃查处

围绕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和与群众利益直接相关的问题开展案件查处和监督检查工作,加大查处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和财务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坐支、挪用、贪污、买标、串标、处置不当、分配不公平等方面的案件,切实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维护好农民群众的利益,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发[1995]35号)[OL/R].http://vip.chinalawinfo.com/,1995,12,31.

[2]安徽省纪委、监察厅、农委、财政厅关于开展农村集体资产资金资源清理工作的实施意见(皖农经[2010]101号)[OL/R].http://www.ahjjjc.gov.cn/,2010,5,28.

[3]望江县统计局.望江县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R].2015,3.

[责任编辑:王楠]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