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基于校企文化对接的高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时间:2024-05-20

张松慧 熊锦江

(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 计算机与软件学院,湖北 武汉430205)

1 校企合作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必然选择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除了具有高等性外,还具有职业性和实践性等特点,为此,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要体现产业发展规划,高职教育的课程内容要反映产业工作内容,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规格要切合企业用人标准,而要实现这些目标,高职院校离不开行业、企业的支持和参与,离不开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就是要利用学校和企业各自的优势,采取课堂教学与企业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模式,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最大限度地满足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要求,使学校培养目标和企业需求紧密对接[1]。

目前,在国家宏观政策的引导下,我国职业教育领域实施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从理论层面、实践层面、政策制度层面都得到了高度认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提出职业教育要“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2]”。

2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现状

校企合作是实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已经得到各高职院校的高度认可,但是,从总体上来说,尤其是与职业教育发展比较成熟的国家和地区相比,校企合作仍然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的一个薄弱环节。

1)校企合作的保障机制尚不健全。虽然目前我国高职教育高度重视校企合作,并有宏观的政策导向,但缺乏操作性较强的政策、法规的支持[3],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在发展职业教育中的职责和权利还需进一步明确和细化。

2)校企合作的良好格局尚未形成。目前,学校受自身的技术、实验条件、科研水平所限,技术服务能力普遍不强,对企业的吸引力不强,校企合作大都处于浅层次状态。由于企业和学校在价值理念上的差异,企业还没有意识到自身在高职教育中的作用和责任,校企合作参与热情不高,目前,校企合作基本处于“学校热,企业冷”的状态[3],校企合作不够深入。

3 校企合作的契合点——校企文化对接、融合

校企合作的重要性在高等职业教育界已达成共识,但校企合作的深度还远没有与人才培养目标相匹配,找准校企合作双方的契合点是高等职业教育界面临的紧迫问题。

从表面上看,现阶段我国高职校企合作难以深化的原因是:学校主导,企业难以从中获利,所以企业缺乏参与的热情。其实,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脱节,学术气氛与实践氛围缺失等。所以,要深化校企合作从一开始就应解决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冲突,实现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对接与融合。而该领域现阶段的研究,几乎都把这个问题给忽视了[4]。

3.1 校企文化对接、融合的基础

高职校园文化除了具有大学校园文化的共同特征外,因其又依托社会具体的行业文化构建,所以还具有鲜明的职业特征。高职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是两个不同领域的文化,存在一定的差别,但都具有鼓舞人、引领人的作用。高职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建设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发挥文化软实力在规范、激励和协调人方面的作用,提高其核心竞争力。高职校园文化只有融合企业文化的一些要素,营造一种像企业一样重技术、讲实效的文化氛围,才能向企业输送更多合格人才。

3.2 校企业文化对接、融合的实践意义

高职教育是一种贴近企业实际、贴近职业岗位的教育。融入优秀企业文化的高职校园文化,不仅能够为校园文化注入新的活力,还能够体现出高职校园特有的职业文化特征。

目前,企业已经认识到人力资源持续有效的开发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有效方法,企业只有转变观念,积极参与到学校的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中,才能为自己建立强有力的人才资源库。这将有利于促进双方的优势互补,校企合作的进一步深化。

4 基于校企文化对接与融合的高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

4.1 构建校企文化交流平台

在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接与融合过程中,高职院校必须有意识地将优秀的企业文化,如敬业精神、团队精神、创新精神、责任意识、竞争意识、沟通能力等融合渗透在学生的课内外活动中,校风、学风建设中。与企业联合,精心策划并举办各种文化节、科技节,专项技能竞赛、职业技能大赛等,将职业认知、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等职业文化更多地体现在校园文化建设活动中,营造一种良好的职业氛围,构建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的文化交流平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

4.2 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常态话

对高职院校来说,企业的参与提高了学校对企业需求的敏感程度,可以制定更切合实际的人才培养方案,高质量地推进职业教育的发展。

1.高职院校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定期地召开人才培养校企座谈会。定期召开行业专家座谈会,使行业、企业真正参与到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中来,提出指导意见、建设方案,从而实现学校专业设置和课程开发与企业和社会需求对接。

2.高职院校邀请企业专家、优秀企业员工来学校进行专题讲座。学生可以从这些演讲或专题讲座中了解企业文化、企业动态,企业的工作流程、工作方式,从而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尽早制订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企业也可以实时了解学校的人才培养现状、课程开设情况、学生的职业能力,制订企业的人才计划。

3.高职院校邀请企业参与教学考核与评价。由于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最终要输送到企业,故应重视企业在教学考核与评价中的地位,邀请企业参与考核内容、考核标准的制订,如学生顶岗实习,课程设计或毕业设计等的考核。

4.3 形成“校企合作分段教学”培养模式

结合我国高职教育具体情况,以校企合作为基础,深入研究多学期分段式教学模式,实施学校集中教学与企业集中实践交替进行,构建“校企合作分段教学”人才培养模式。

从前四个大学期中各划分出一个小学期,称为“实践小学期”,分学期设定教学目标,第一学期的“实践小学期”以企业体验为主(约1周),第二学期的“实践小学期”以专业认知实践为主(约1周),第三学期和第四学期的“实践小学期”以专项技能训练为主(约2周),第五学期在学校进行综合知识与技能训练,第六学期在企业进行顶岗实践并接受企业考核。

这种校企合作分段教学模式,对于学校来说,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提高了就业成功率,缩短了学生毕业后的适应期;对于企业来说,一方面,可以在实习实训过程中招聘到对企业认可度高的优秀人才,减少对新员工的重复培训费用;另一方面,企业可以将学生的企业实习纳入自己的用工计划中,降低企业人力资源成本。校企双方也因此可以深化合作关系,实现双赢。

5 总结

高职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对接与融合,使高职学生毕业后尽快完成角色转换,适应企业的工作环境,也有利于高职院校培养出满足企业需求的高质量人才。这样,校企合作才能长久、稳定,并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双方价值的驱动下动态发展与螺旋上升,最终把彼此都带入各自的战略蓝图,构成彼此异质资源的一部分,成为可持续竞争力的源泉。

[1]蔡天作,蔡冬根.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问题与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5):137-139.

[2]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和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R].2010-07-29.

[3]徐健.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探索与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2(18):30-31.

[4]张亚军,徐亚娜,楚金华.我国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研究述评[J].职教论坛,2008(24):4-8.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