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退耕还林政策对川西农民收入的影响

时间:2024-05-20

王文军

(阿坝州小金县林业局,四川 小金县 624200)

0 引言

实施退耕还林国外有前例,主要有美、英、法、德等国家。其主要通过“保护计划”以及自发方式实现退耕还林。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通过“资源退耕计划”,“有偿转耕计划”、“保护计划”,针对退耕还林问题和需求,学界对此展开了较为广泛的研究,退耕还林政策对农民收入影响方面,国际学者多集中于退耕补偿,强调退耕还林的机会成本及对贫穷削减效益。Sven Wunder从行为经济学角度入手,却导致农户可耕地面积减少,农民直接收入下降,农村吸纳劳动力能力减弱,农产品供应量减少,农产品价格上升。

我国退耕还林试点工程始于一九九九年,十多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在改善生态环境同时,部分农民赖以生存的土地资本急剧减少,相应收入也明显降低,如何提升这部分农民收入,切实保障农民自身利益,是退耕还林工程继续实施过程中需要探讨和研究的主要内容,也是我国诸多学者关注的重点问题。尽管国内外学者对退耕还林开展了诸多定量分析,但较少考虑林地面积增减和补贴额度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本文将以此为重点,初步探讨林地面积增减和补贴额度两个因素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程度及年际变化。

1 研究区域及指标选择

川西地区行政区划包括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简称阿坝州)、甘孜藏族自治州(简称甘孜州)和凉山州。区内居住着二十多个民族,其中藏族人口多,是我国第二大藏区。据二零一零年统计,农业人口占百分之八十六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为二千七百四十三元,仅为四川省农民人均收入平均水平的一半,川西地区农民人均收入整体水平低。

川西地区耕地资源少且坡耕地密集分布,退耕还林任务重。加之其高原山地的地形,且川西地区农民对耕地具有较大的依赖性,退耕还林后农民收入水平受到较大影响。

本文参照阿坝、甘孜、凉山统计公报数据和地方政府公布的退耕还林补助金数据,选用退耕还林面积和退耕还林补助金二个指标来测度退耕还林政策实施力度。其中,退耕还林补助金为中央和地方政府对退耕还林工程投入资金总数,即包括农民获得的退耕还林补助金、涉及因退耕还林工程建设间接惠及农业生产等各项资金。农民收入选用农民人均纯收入指标。

2 退耕还林政策与农民收入的关联性

灰色关联分析是根据因素之间发展态势的相似或差异程度来衡量因素间关联程度的方法,实质是对反应个因素变化特征的数据系列进行几何比较,即通过对因素之间关联曲线比较,曲线越接近,相似序列之间的关联度就越大,反之就越小。

基于灰色系统理论要求,将阿坝、甘孜、凉山分别构建灰色系统。其中农民人均纯收入因子为参考序列,退耕还林面积因子和退耕还林补助因子为比较序列。根据相关公式可计算退耕还林政策对农民收入影响关联系数和灰色关联度。结果表明:研究区退耕还林政策的发展趋势与农民收入的发展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农民收入与退耕还林政策因子之间存在中度和较强度关联。整体上呈现农民收入与退耕还林面积的灰色关联度高与农民收入与退耕还林补助的灰色关联度。研究去农民收入与退耕还林政策的灰色关联度均达0.55以上。

内部差异上,阿坝州、甘孜州较凉山州而言,农民收入与退耕还林政策因子的灰色关联度整体水平略高。阿坝州和甘孜州退耕还林政策对农民收入影响的灰色关联度最高可达0.69以上,而凉山洲退耕还林政策对农民收入影响的灰色关联度最高为0.59.退耕还林政策对阿坝州和甘孜州的农民收入影响显著,这主要是因为与阿坝州、甘孜州相比,凉山洲林业占农业比重小,因而林业对农民收入贡献较少。

从退耕还林面积因子对农民收入影响的动态分析角度看,整体上,川西地区退耕还林面积与农民收入关联度呈现不断下降趋势;从退耕还林补助对农民收入影响的动态分析角度看,川西农民收入与退耕还林补助因子灰色关联度年际变化正态上呈下降趋势。但川西地区内部存在差异,阿坝州农民收入与退耕还林补助因子灰色关联度年际变化先上升后下降。据一些学者研究表明,在补助金发放初期,补助金额度超出了边际土地的净收益,这在很大程度上存进了农民收入提高。随着时间推移,对于川西地区绝大多数农民为少数民族,其思想观念上还是愿意选择依附当地经济,而缺乏外出务工的思想意思,农民家庭经营收入仍在农民收入中占有很大比重,于是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速度逐渐放缓。阿坝州退耕还林面积与农民收入关联度超过退耕还林补助与农民收入关联度。

3 退耕还林政策对农民收入影响的因素

基于灰色关联度分析,农民收入与退耕还林政策变化、退耕还林政策进度、退耕还林执行力度密切相关并表现出明显规律性,即影响农民收入的退耕还林政策大致分为退耕还林面积、退耕还林补助、退耕还林政策变化等三个方面。

第一,退耕还林面积。从退耕还林面积分布上看,在退耕还林第一阶段,因凉山洲海拔低,林业生长周期快,具有明显退耕还林优势,于是退耕的重点放在凉山洲。在该阶段内,凉山洲约完成川西地区百分之五十退耕还林任务。在第二阶段,凉山洲退耕还林压力减小,退耕还林压力逐渐转移到甘孜州和阿坝州。三个州中凉山洲农民收入抗外界干扰性较强,随着林木生长,退耕农民可优先从退耕还经济林中获益。

第二,退耕还林补助。退耕还林政策中明确规定,退耕还林粮食、生活、幼苗种植补助均按退耕还林面积计算,但在地方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补助金滞后等问题。农民实际退耕面积损失与补助金收益之间存在不对等关系,导致农民收入萎缩。

第三,退耕还林政策变化。退耕还林政策与农民收入灰色关联度的变动均呈现出于国家退耕还林政策变化密切相关。尤其是在退耕还林试点阶段,当四川被列入首批试点时,阿坝州农民人均收入由一九九九年的一千二百二十七元下降到二千年的一千一百九十一元;二零零四年“粮改现”政策出台后,农民收入出现弹性变化。阿坝州农民收入与退耕还林补助灰色关联度由0.66下降到0.61。

4 结论

本文侧重从退耕还林政策中退还林面积变动和退耕还林补助金角度,探讨退耕还林政策实施对农民收入影响,因缺乏来自于农户实地调研数据使得研究不够全面,研究方法的选择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力研究的深度,缺乏从计量经济模型入手来定量分析林地面积变动对农民收入的敏感性分析。同时由于林业生产周期长,退耕还林政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可能存在滞后性,这些问题都值得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1]李世东.中外退耕还林还草之比较及其启示[J].世界林业研究,2002,15(2).

[2]林波,刘庆,等.川西地区退耕还林工程及其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J].山地学报,2002,20(4).

[3]支玲,李怒江,等.西部退耕还林经济补偿机制[J].林业科学,2004,40(2).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