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0
王建生
【摘 要】摔跤是强对抗性体育项目,专项技术性强,对身体素质要求高。对摔跤运动员损伤的发生部位、类型以及发生率进行调查分析,一方面,有助于教练员和运动员了解摔跤训练中损伤的易伤部位,有针对性地加强易伤关节的周围肌肉力量和平衡协调性训练;另一方面,有利于队医及运动防护师掌握摔跤训练中运动损伤的发病规律,实现有效的预防和保护,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本文从摔跤运动损伤的特点、部位、损伤的成因、损伤的预防等主要问题进行了探析,有助于教练员和运动员了解摔跤训练中损伤的易伤部位,有针对性地加强易伤关节的周围肌肉力量和平衡协调性训练,掌握摔跤训练中运动损伤的发病规律,实现有效的预防和保护,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
【关键词】摔跤;运动损伤;预防;对策
0 前言
摔跤运动是两人直接徒手接触中使用各种抱、勾、绊、摔、拧、推、拉、带等技术动作,将对手摔倒得分或使其双肩着地来评定胜负的对抗性极强的格斗类项目。其强度大,对抗性强、动作复杂多变,具有不规则的突然性等特点。因此,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容易出现运动员损伤。本文对摔跤运动员常见损伤的原因进行充分的研究和分析,以得出最科学有效的预防方法与措施,加强对其运动损伤的理论研究,为培养、输送更多的优秀摔跤人才提供参考依据。
1 摔跤运动损伤的特点及部位
摔跤运动员损伤的特点和种类以肌肉拉伤,软组织挫伤最为常见,其次为关扭伤,皮肤擦伤和韧带拉伤等轻伤较多,部位骨折、关节脱位等重伤仅占极少数。损伤多发部位依次是:耳部、膝关节、腰部、肘关节、颈部、肩关节和踝关节。头面部的损伤在所有损伤中发生比例最高,其次是下肢,然后是躯干。损伤的发生一般伴随特定的致伤动作。
2 摔跤运动中损伤的成因
摔跤运动中损伤以急性损伤为主,但个别运动员慢性损伤和陈旧性损伤复发,也是导致其伤次增加的主要原因。
2.1 准备活动造成的损伤
摔跤运动员在比赛和训练前,如果没有进行充分或过于充分的准备活动,也很容易造成损伤。准备活动做得不充分或过于充分包括以下几种情况:准备活动后身体肌肉和神经没有进入兴奋状态;准备活动的内容与后面正式活动部分的内容衔接不好;准备活动与正式活动之间,间隔时间过长,以至于准备活动的生理效应已经消退;或准备活动量过大,使人体在未进入正式活动前已感到疲劳。
2.2 运动训练水平不够造成的损伤
运动员运动训练水平不够是引起运动损伤的一个很重要的直接原因。运动训练一般包括身体素质训练、专项技术训练、战略战术训练、心理素质及意质品质培养、自我保护能力训练等多方面。摔跤运动比较容易引起队员的膝、腰、肘三个部位的受伤,这主要是由于这些部位的关节特点和肌肉力量不足所致。专项技术水平不高造成的损伤指的是技术动作不合理造成的损伤,如运动员在使用一些反关节技术动作时,不能有效的掌握技术动作要领造成的损伤。
2.3 运动安排不合理造成的损伤
在赛前中期阶段按照运动训练计划进行的持续的大运动量,大强度训练很容易运动性疲劳而造成损伤。如果教练没有在训练中及时掌握运动员的身体、伤病状况,调整训练安排可能会造成严重的运动损伤。
2.4 带伤训练或比赛造成的损伤
带伤训练或比赛是指运动员受伤后身体状况没有恢复到相应训练强度或比赛强度的水平就参加训练或比赛。带伤训练或比赛会加重运动员受伤部位的负担,容易加重原有的损伤,造成技术动作的变形,出现不合理多余的动作而造成损伤。
2.5 身体素质发展不全面造成的损伤
摔跤运动员要全面掌握的摔跤专项身体素质,包括力量、柔韧、灵敏、平衡、爆发力、耐力素质等,在训练中,身体素质发展不全面,如:只加强大力量,大块肌群的训练,不注重小肌肉群的训练,力量素质失去平衡,或某部分肌肉力量不足,而摔跤运动对肌肉力量的要求很高,对抗或实战时突然迅猛发力易造成小肌群或肌肉力量较弱的部位损伤。
2.6 思想上认识不足造成的损伤
运动员思想麻痹大意,训练中注意力不集中或过于放松,缺少防伤意识,运动中好胜心强,忘乎所以,盲目、冒失地从事力所不及的摔跤动作导致运动损伤。
3 摔跤运动中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
3.1 准备活动要充分合理
充分、全面、合理的准备活动用于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度,并且对各部关节肌肉神经的积极性进行有效的调动,才能避免或减少使运动损伤。准备活动的内容和量应根据教学、训练和比赛的内容,以及运动员的状态和气候条件等因素而定。准备活动可采用各种跑步、关节操、拉伸、灵敏性、协调性等练习进一步提高运动员增强肌肉的力量、弹性和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3.2 加强易伤部位的针对性练习
加强易伤部位的针对性练习,提高其机能,是预防运动损伤的积极措施。由于手、肘、腕和膝关节周围附着的肌肉少而使得力量较小,承受外力的能力也较小,当外力超出它所承受的极限时,容易发生损伤,摔跤运动训练运动损伤中此类损伤的发生率极高。这就要求运动员平时训练时加强关节韧带的力量训练、腰部肌肉力量和伸展性的练习等,也应当加强易受伤的部位和相对薄弱的部位的素质训练和抗击打能力训练,减少运动损伤。因此,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运动员应多做些专项练习,提高应变能力,使各关节的姿势准确到位可以有效地缓冲预防运动损伤。
3.3 科学合理安排运动负荷
不同运动员对运动负荷的反应是不一样的,教练员需要依据运动员不同年龄、水平、健康状况,科学合理的安排训练内容,在运动量的安排上要做到因人而异,循序渐进,把握好训练和恢复,加强训练中技术分析应用与量的合理的结合,防止由于局部负担过重、肌肉疲劳而出现运动创伤。
3.4 提高专项技术水平,合理应用技术动作
加强基本技术练习,提高专项技术水平,矫正错误动作,合理应用技术动作可以有效的防止运动损伤的发生。如掌握正确的倒地技术动作是一种很重要的自我保护方法。同样,头桥技术是摆脱“危险状态”和避免两肩着地重要方法。如果专项技术应用不合理,不仅完成不了进攻或防守,反而容易造成损伤。同时,要重视各种滚翻、跃、倒地等技巧性技术的训练。
3.5 全面加强运动员身体素质
全面素质提高包括肌肉力量训练、抗击打能力、动作速度、爆发力和速度耐力等。采取多样的训练方法进行素质训练,加强与技术动作有关的肌肉素质训练,并且要注意协调肌的配合。全身素质的提高有助于提高运动员的灵活性、反应能力、抗击打能力和对机体的控制能力。在平时训练中体应注重摔跤运动员身体素质发展的全面性、专项性和科学性,可以更好的减少损伤。
3.6 加强思想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教育和医务机制
加强运动自我保护意识可以最低限度的减少损伤,延长运动寿命。首先,加强专项理论学习,端正训练态度,提高运动员对训练的认识,把预防受伤放在训练的首位。其次,平时训练进一步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学会如何在危险情况下保护自己,并多做自我保护辅助练习训练。最后,教练员和队医应在平时训练时注意医务监督,定时检测运动员的生理、生化指标。及时发现运动员伤情,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早康复。
4 结束语
总之,运动损伤是任何一名摔跤运动员取得成绩、延长运动寿命最大的敌人之一,但有些运动损伤是不可避免的,有些可以通过科学合理的准备活动、针对性练习、负荷安排、专项练习、恢复方法、自我保护和医疗机制等措施,为运动员的安全训练、安全比赛保驾护航,最大限度的减少与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钱秋生.青少年自由式摔跤运动员训练中创伤与预防[J].中国商界,2009,7.
[2]刘雪波.我国摔跤运动员运动损伤现状分析[J].体育科技,2010,1.
[3]义锋.业余摔跤运动中容易造成的损伤及预防措施分析[J].人才与教育,2014, 2.
[责任编辑:杨玉洁]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