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中职学校机电专业综合课程开发初探

时间:2024-05-20

高白川

(陕西省电子工业学校 陕西 宝鸡 721001)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工业化加速发展阶段,如何将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丰富的人力资源优势,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政府把职业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重要位置,职业学校担负艰巨的历史使命。宝鸡市实施的“工业强市”战略,将建成全国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初步呈现产业集群发展的态势,而机电产业是支柱产业。学校根据当地的产业结构的特点,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一直在探索使机电专业的课程设置与宝鸡市、陕西省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紧密联系,同时满足学生就业的需要。但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生源质量之间存在巨大差距,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不易进入自主学习状态,更不容易发现学科与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现有的机电专业教材虽然有一定的系统系、综合性,但教学内容比较枯燥。因此教师需要进行综合课程的开发,这样可使教学内容更形象、具体,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方便学生今后的就业。本文将从中等职业学校的分科教学与综合课程的开发对比做些初步的探讨。

1 传统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1.1 从教学课程的设计和安排来看,学生在校四学期仍然是 “三段式”,即第一学期是公共课,第二、三学期是专业基础课,第四学期是专业课。这种模式的最大弊端是理论性课程比例仍然较重。

1.2 从传统的教学方法来看,经常出现“学生排排座,教师满堂灌”、“黑板上开机床”的现象。这种仍然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难以真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创新性和实践性。

1.3 从考核方式来看,笔试仍是主要形式。这种方式难以正确评价一个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更主要的问题是,它为学生提供了错误的行为观念,即死记硬背知识仍是学习最重要的东西。

1.4 从技能训练来看,机电专业理论课与技能实训课分离,由于我国职业标准在规范性、系统性和科学性等方面存在一定问题,和技能实操环境建立的高投入、高成本,以及中职院校与企业联系不密切,技能训练无法真正到位。

2 设置机电综合专业课程的依据

综合课程是一种双学科或多学科的课程组织模式,它强调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性,强调不同学科的相互整合。21世纪的工作将不再运用单一的学科技能,学生们必须要看到学科领域之间的联系及其与生活技能之间的联系。教师必须在学科之间建立联系并且调整其教学,以便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有意义。

从现实来看,跨学科的综合课程开发就是将现有的学科课程综合化。强调各个学科之间的联系和一致性,避免过早地或过分地强调各个学科的区别和界限,从而防止各个学科之间产生彼此孤立、相互重复或脱节状态的一种课程设计思想和原则。遵循课程综合思想或原则设计的课程,简称为综合性课程。综合性课程是相对于有较强逻辑体系的学科中心课程而存在的课程类型。这种课程的设计要打破原有的学科界限,把不同学科的知识整合在一起。目前,课程的综合化是各国课程改革的趋势,主要特点是:重新审视传统学科分类,软化学科界限,强调以学习者的经验、社会需求、问题为核心,进行课程整合,以有效的培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即综合职业能力。原有的分科教学已很难适应这种要求。减少分科课程,开设综合课程已成为当务之急。而开发综合课程原有的的机电专业理论课与技能实训课分离就成为中等职业学校进行教学改革首当其冲的最迫切的任务。

3 机电综合课程体系的构建实施

3.1 设置综合课程

传统的“先理论后实训”还是“先实训后理论”的中职课程理论都有其局限性。因为它们都割裂了学科与技术的密切联系,没有注意到技术的综合性。正确的中职课程设置应是“理论与实训融合”的课程体系。经过广泛调研,我们确定以加强机电系统整体观念和就业能力,改革机电专业课程。即压缩机电专业理论基础课程,新开设一门专业综合课程。将传统机电专业的几门主课筛选重组,删减了不实用的理论和繁琐的公式推导,通过课程间的相互渗透,减少课程内容重叠,增加一些生产实际范例,以及实践教学与实训内容,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融为一体。下面以机电专业部分课程为例,开发综合课程:

首先,删减课程门数,适当压缩课时,使学生对必要的基础知识、实践技能学的扎实。

1)从提高学生的思想、文化科学素养和社会需求为出发点,现行机电专业教材内容必须作适当的增删。将 《机械基础》、《机械制造工艺》、《车工工艺学》、《金属材料热处理》、《公差与配合》等课程综合进行教学。一方面这几科有密切的内在联系,另一方面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减少课程门类。

2)将“电工与电子技术”设为一门配合有习作实践的综合课,突出电工基础、电机与变压器、模拟电子、数字电子和电力电子等知识点的掌握,同时通过实践课和第二课堂的形式,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如:电工工具、常用仪表的使用;焊接工艺训练、电子电路装调等。

3)运用《维修电工技能训练》中的课题,吸纳《安全用电》、《机械知识》、《电子技术基础》、《电工仪表与测量》课中的相关内容。开发为《维修电工技能训练》综合课;

4)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在教学计划的制定,教材的选用,教学方法改革等各方面都应有所体现。建立一种相对独立的理实一体化的教学体系,应和理论教学体系相配套,并贯穿于专业教学的始终。理论实践能力的培养应由低层到高层地逐渐培养,贯穿于学生从入校到毕业的整个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第一年进行技能基本功训练,如:计算机使用操作训练、电工工具、机加工实习;第二年进行专业技能训练,如:读图、识图能力训练,电工电子技术实习,基本电路安装训练;第三年进行岗位技能训练,如:机床电气维护训练,PLC应用实训,毕业综合实践,电工考证训练等,最终学生要通过劳动部门的考核鉴定,取得相应的中级工岗位证书。

其次,删减教学内容,主要是理论性太强及过深过难的知识。以宽基础、活模块为主导思想,以能力为本位,实施专业教学改革。

再次,为力求做到教学内容与企业技术在使用上同步更新,教学内容应增加新技术、新知识、新规范的介绍和应用。

3.2 结合专业知识,编写配套综合教材

现行的机电专业教材必须进行改革,以适应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育的需要。教材应从整体上安排机电专业的知识体系,实行综合教学使各分科知识有一个合理的比例,适当降低理论性,广泛挖掘工程应用实例,重视培养实践操作技能,还要反应科技新成果,使毕业生能较快地适应社会的需求,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

3.3 改善教学方法与手段

在培养学生能力的教学中,必须推进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为了使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向实践能力转化,根据课程章节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如:头脑风暴法、思维导图法、项目教学法、引导课文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工作岗位培训法等等。在充分利用原有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幻灯、投影、VCD播放设备、计算机软件等的基础上,再增加网络资源开展教学活动。

3.4 综合课程的评价

综合课程的评价应重视过程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强化综合实践能力考核。实行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与学生之间互评、教师评价等几方面评价相结合。逐步推行课程考核与职业技能鉴定一体化的课程评价模式。

4 有待解决的问题

综合课程教学是一项综合的教学改革,我校机电专业一直在探索专业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的改革,但是它涉及很多方面的改变,实施难度大,有些问题还有待解决。如教学评价体系难以量化操作、综合教学对专业教师要求很高,教师难以适应、教材内容难以及时更新等等。

几年来,我校在机电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方面做了很多有益探索,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机电专业毕业生很快能够适应就业岗位,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通过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使教师队伍受到很好的锻炼,整体教学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