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谈教改中教师与学生的主导与主体关系

时间:2024-05-20

兰明庆

(大庆技师学院 黑龙江 大庆 163254)

对“教”与“学”的关系我国历史上很早就有教学配合、师生合作的思想,《礼记·学记》中明确提出了“教学相长”的观点,指出:“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这些理论揭示出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不是知识的消极接受者,只有通过学生的积极活动,才能实现知识的转化和能力的发展。

教学是教师与学生所组成的双边活动过程,这一活动的共同目标就是完成教学任务。这教与学连接成一个整体,教主导着学,学离不开教;教是为了学,而且要依靠学;学需要教的指导,而且必须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辩证统一,是教学过程的重要规律之一。

教师的主导作用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该发一目标把挥的组织、引导、督促作用的,是“导学”。教师为主导的提法,是针对教师的性能和在整个教学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而提出的。它强调了教师对学生的思想、学习和认识的提高所起的主要指导和促进作用。“以教师为主导”的提法强调了教师在教学双向活动中作为教这一层面上的主体地位。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指学生自主选择课程内容,自主选择任课教师,自己选择上课时间。上课突出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和练习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自学、自练的能力。

传统职业教育教学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者有各自的目标和任务,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由不同的教师分别进行,这是一种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分离的组织形式。这样的教学有许多弊端。随着科学的发展传统的职业教育教学需要改革,以便适应现代形式的发展。我校开展了“一体化”教学。

所谓“一体化”教学理论,就是在教学活动中把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生产服务、科技开发等内容结合起来,在实践中教理论,在运用中学技术。其含义包括:教学目标“一体化”、教学内容“一体化”、教学时空“一体化”和师资“一体化”。

1 “一体化”教学理念的运用

1.1 变封闭教学为开放教学

随着现代化生产的发展,教育与生产联系日趋密切,企业间的竞争,更主要地依赖技术工人生产出高质量产品,这需要职业学校培养出高质量人才。而职业学校为了实现办学宗旨,也需要对口的企业为其提供改善办学条件的经验、设备和先进技术等。校企联合,确定培养人才方案,走出校门,结合生产实际组织教学,聘用生产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担任教师,安排教师定期到生产一线工作等措施,能有效加强学校与社会的联系。“一体化”教学理念需要通过学校和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办学模式,才能最终实现和贯彻。

1.2 教学和生产、科研相结合

教学和生产、科研相结合,是指三者内容上的结合和一致性,生产中用什么,教学中就教什么,教师就钻研什么。职业教育中教学、生产和科研三者相辅相成,不可割裂,不可偏废。其中,教学为生产和科研奠定理论基础,创造了有利条件;生产包括产品制造和技术服务,它不断对教学提出新的要求,为科研提供新课题;科研包括科学发现和学习最新知识技术,它为教学充实新内容,为生产开辟新途径。

教学内容和生产结合,能保持学用一致,增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学生在生产现场的实践,能够弥补教学的不足。如果再结合科研,则能保证教学内容和生产技术的先进性,培养出掌握先进技术的人才,也能使生产不断扩大。

职业学校的教学、生产和科研相结合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教学管理中的理论内容和实践内容的教学相统一;二是在教学内容中渗透新科学、新技术、新工艺;三是在教学方式上建立实训中心、教学工厂;四是教学过程中由教室向生产现场、由校内向校外延伸;五是在教学效果上通过嫁接、转化、推广和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培养出一大批能熟练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并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

1.3 建设一支“一体化”的师资队伍

建设一支“一体化”的师资队伍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这是由职业教育的性质和培养目标决定的。我国职业学校教师来源有两个主要渠道:一是应届高校毕业生,包括职业技术师范学院、普通师范大学、综合大学、高职院校等;二是社会招聘,包括各种有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能工巧匠等,他们取得教师资格以后,以专职或兼职形式担任教育教学工作。职业学校应根据每个人的不同情况进行培训,缺什么补什么。职业教育是一种与社会密切联系的教育形式,职业学校教师走向社会,接触生产实际才能了解生产技术的变化,更新教学内容。因此,职业学校应建立非文化课教师定期到生产一线锻炼和理论学习的制度,为教师接触生产实际和了解科技进步的发展动向创造条件。

行为导向教学是一种职业教育教学理念,它以追求学生的行为改变为教学目标,通过师生的交流和活动,在真实的工作场景环境中,使学生形成符合生产需要的行为规范。

2 行为导向教学的特点

2.1 以学生为主体

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在教学过程中他们是认识的主体,外界的影响、教学的内容,都要经过他们自身的判断、选择、吸纳,才能发挥作用。传统教学中教师的作用表现在课堂上滔滔不绝的讲解,行为导向教学中则表现在准备教学情景、营造学习气氛、组织和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2.2 以改变学生行为为目标

行为是人的思想、能力的外在表现,职业教育教学要使学生形成现实生产能力,教学效果要依靠学生外显的行为来检验。

2.3 以实践任务为内容

行为导向教学以学习直接经验为主,它选择生产实践中的工作任务为教学内容,围绕学生的生产实践过程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培养能力,突出实用性和职业针对性。脱离生产实践中的工作任务,就不可能使学生形成适合生产需要的行为。

2.4 以活动为方法

传统教学以教师讲解学生听讲为主要方法,它对传授知识理解原理等教学理念是有效的,但以改变学生行为为目标的教学,仅靠这种方法不能完成,需要学生的主动参与,在活动中训练和改变行为。

21世纪教育发展的趋势之一是国际化、全球化,主要标志是教师与学生的国际交流更加频繁,对正在走向信息化、知识化社会的我国职业技术教育来讲,在前进发展的过程中必须积极借鉴国际的先进教育方法和手段,以适应频繁的国际交往、广泛的国际合作。同时,我国中等职业技术院校还应加强与社会各界密切合作,通过与企业、工厂、公司等单位合作,有效地把学校科研与企业密切联系起来,将学校的科学技术和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直接为社会经济服务,以促进社会进步和经济繁荣。还可通过在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学习,吸取其他中等职业院校先进的办学理念、办学思路、知识的传授、教学方法等,有选择性地为我所用。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