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层次分析法在教学评价中的应用

时间:2024-05-20

霍海峰 温 鲜

(广西工学院鹿山学院基础教学部 广西 柳州 545616)

0 引言

教师授课是整个教学活动的核心,教师教学质量的高低是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志。课堂教学又是所采用的主要教学形式。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办学水平,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而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问题是一个比较敏感的问题。评价的客观性、公平性和综合性非常重要,否则不但不能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激励教学,反而会挫败教师的工作激情,未能达到预期的目的。为了有效的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本文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合理的教学评价指标体系,使得课堂教学评价更加科学性、层次性、可行性、动态性。

1 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

1.1 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是美国运筹学家T.L.Saaty教授于70年代初期提出的,AHP是对定性问题进行定量分析的一种简便、灵活而又实用的多准则决策方法。它的特点是把复杂问题中的各种因素通过划分为相互联系的有序层次,使之条理化,而后,利用数学方法计算反映每一层次元素的相对重要性次序的权值,通过所有层次之间的总排序计算所有元素的相对权重并进行排序。

1.2 建立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1.2.1 层次结构的划分

以教师为评价对象,学生为评价主体,建立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目标层:教师教学质量(A)

准则层(1):教学态度B1,教学内容B2,教学方法B3,教学效果B4

图1 教师教学质量层次结构模型

准则层(2):

C1:教师责任感强,备课充分,授课紧扣教材,课件(教案)完整,善于组织课堂进行教学。

C2:按时上下课,不旷课,不随意调停课,授课严谨认真,精神饱满,仪表大方整洁。

C3:热爱学生,对待学生一视同仁、严格要求,保持师生之间沟通,重视学生的意见。

表1 层次分析比较标度

表2 教学评价指标权重结果

C4:教书育人,教学认真负责,能按时批改作业,耐心回答学生提问,关注学生获得知识情况。

C5:熟悉课程内容,讲授熟练,能合理掌握时间和有效安排教学。

C6:教学有系统性,授课层次分明、概念准确,重、难点突出,有特色。

C7:能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吸收本学科新成果,介绍科学发展动向,充实教学内容。

C8:注意将本课程内容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实例列举恰当,不照本宣科。

C9:教法富有启发性,善于引导学生思考,恰当增加课堂讨论,鼓励学生提问参与讨论。

C10:学方法灵活,教学形式多样,能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和互动启发式教学等方式。

C11:意对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C12:论联系实际,讲授生动,深入浅出,难易适宜,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C13:过老师的教学,学生能掌握本课程重点,理解难点,对本课程、学科的兴趣得到提高。

C14:通过老师的教学,学生既掌握了书本知识,又增强了实际能力,能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C15:通过老师的教学,使学生启迪了思维,发展了学习能力,为自我学习奠定了基础。

C16:通过老师的教学,使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1.2.2 分层建立判断矩阵

课堂教学评价,邀请一些学生对指标体系进行成对打分,这里采用1-9比例标度(其含义见表1),将定性判断定量化,由此构造出若干个两两比较判断矩阵。

1.2.3 各指标权重计算及一致性检验

对每一个成对比较矩阵计算最大特征值及其相应的特征向量,利用一致性指标、随机一致性指标和一致性比率作一致性检验。

1.2.4 总排序及其一致性检验

计算最底层对目标的组合权向量(表2),根据公式作组合一致性检验,且检验通过。

2 结论

本文构建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层次结构模型,分析教师教学质量的评教指标,由表 2 可以看出:(1)C1、C3、C11、C4、C8、C12、C2、C9 的比重均超过0.05,尤其是C1,它占据有相当大的比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在C1(教师责任感强,备课充分,授课紧扣教材,课件(教案)完整,善于组织课堂进行教学)方面投入更多的精力,同时在C3(热爱学生,对待学生一视同仁、严格要求,保持师生之间沟通,重视学生的意见)也要充分考虑。(2)在教学评价中,指标权重是指标打分的重要参考依据。

[1]吴绍光,蒋诗琴,李春华,等.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评价及其体系探讨[J].郧阳医学院学报,2001,20(1).

[2]宫欣怡,艳玲.关于外语课堂教学评价的思考[J].天津教育,2006(6).

[3]李浩,层次分析法与Topsis法在基层优秀士官选拔中的应用[J],舰船电子工程,2010,(190):151-161.

[4]陈红,高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模型的构建与应用[J],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6).

[5]周品,赵新芬.MATLAB数学建模与仿真[M],国防工业出版社,2009.

[6]吴祈宗.运筹学与最优化方法[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