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0
黄云容
(贵港市港南区木松岭学校 广西 贵港 537100)
笔者在历史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具体作法是:
首先,向学生讲解阅读自学的重要意义,使他们在思想上高度重视阅读、自学,当然重要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安排出时间和自学环节,让学生产生自学的愿望。
其次,遵循学生自学与教师讲授紧密联系的原则,根据课本知识和学生自学能力的实际水平,选择简便易行、灵活多样的自学方法,让学生做起来难度不大而有趣,费时不多而收获大。 这样学生就乐于自学精于自学。 在指导学生的阅读过程中我教给他们几种方法:
使用这种方法自学时,要求学生对课文内容逐段、逐句、逐字地通读,先找出知识点,理出知识层次,再对每一个知识点进行归纳概括,然后做好读书笔记。 对重要的要领可做句子成份分析,找出关键词,对看不懂的疑难问题作上标记。 对于知识简单的课本内容,采取“语意式”阅读法让学生自学既可以节省时间,又可避免历史教师讲解过多而使学生产生枯燥无味的感觉。
对理论性强,阅读理解难度较大的教材,我教学生采用“提纲式”阅读法进行自学。 我通常会在课前精心设计好读书提纲,理出主要知识点,为学生看书自学指出思路,从而达到降低自学难度的目的。 如学习“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时,就可以列出这样的自学提纲: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党的基本路线 关于建立市场经济 邓小平理论
要求学生采用“提纲式”阅读法自学,学生依据提纲,带着问题去看书、读图,弄清楚以上提纲的意思,然后让学生摆出各自的见解,进行讲座,最后由教师归纳意见,得出正确结论。 这样,课堂气氛生动、活跃,学生的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对重点、难点知识理解得更透彻,掌握得更牢固。
所谓“习题式”阅读法,就是教师根据大纲要求,把课本知识转化为习题,让学生带着习题去看书自学,边阅读边做习题。 它适合于知识点较密集,重、难点较集中的那部分教材。 自学时把习题印发给学生,学生带着题目有针对性地去看书,到课本中找答案,辩正错,动眼、动手、动脑,有利于学生分析、归纳等思维能力的提高,同时学生依照课本去解答题目,能够准确而简明扼要地得出正确答案,有利于学生答题的规范化,提高解题能力。
以上几种阅读自学历史课本的方法,适合于不同的教材内容和不同程度的学生,当然,在教学过程中,要因材施教,灵活运用。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往往胜过责任感。 ”我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多角度多层面展开一些活动,用生动活泼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我的作法如下:
教与学是双向的,也是同步的,为了使活动富有生机与活力,我针对教材内容进行编写剧本工作,然后分发给每一个学生,使学生在上历史课前,根据活动内容,进行活动准备。 有时也会根据教学内容,让学生自己编写,如:在学习新文化运动时,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编写为何发动新文化运动的辩论会,学生编剧时要注意各个角色的性格特点,他们各自的观点如何也要根据课文内容来。 各小组干劲特大,自发准备导剧,对学习历史产生了浓厚兴趣。
在历史教学中,有机地创设“情景”氛围,编演小品,历史故事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讲“秦的统一”一课时,我让学生在班上挑选一位学生当“记者”,“记者”把教材中的知识点设计成一连串的问题,在“秦始皇”的“记者招待会上”提问。 诸如:“尊敬的陛下,面对各国文字、货币和度量衡的差异,您将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尊敬的陛下,您将怎样让天下人民心向着您? ”等等这些问题可由“秦始皇”作答,也可由“皇上”指派“大臣”出谋划策。 “大臣”因为要效忠“皇上”而不得不认真阅读教材。 这样每个学生都显得积极活跃,非常乐于参与。 在不经意中掌握巩固知识。
历史活动可让学生得到启发和熏染,可让学生在活动的交流过程中就历史现象、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进行分析,综合评价,也可就活动本身进行评价。 如:讲完隋唐历史后,要求学生办历史小报,办完后,互相交流,相互评价等。
以上这些历史活动立于课堂,内容鲜活形式多样,与课堂互相渗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增强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如果说以上几点都是在有限的课堂上完成,使学生学得轻松,那么课堂以外又如何给学生灌输自学的思想并付诸实践呢? 我是这么做的:
题型呢可以根据考试的模式,把课文的知识点设计成考试常见的形式,然后同桌之间交换来做,看看彼此对同一知识点选择怎样的角度问问题,这样学生肯定会反复的深入课文,甚至绞尽脑汁怎样出题目来难倒对方,练习出来的时候学生对课文知识的掌握已经差不多了。 当学生们对练习的设计摸出些门道时,每上到一篇新课,他就会自然而然的想到这些知识点会如何考? 这样的训练比大量的做题效果要好很多,关键是学生再不感到枯燥无味。
第一种以单元为主:
历史这门课程,每一个单元,都有一个很鲜明的主题,然后本单元的课文都是围绕这个主题展开, 比如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主题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所安排的三篇课文,就分别讲了三件大事,一是开国大典,一是抗美援朝,一是土地改革。 很明显,第一件是讲新中国的成立,第二第三件则是讲对新中国的巩固, 围绕这三件大事展开,一切的要素是怎样的呢(时间、地点、人物、经过、结果、意义等),我要求学生们以自己喜欢的形式把相关要素描绘下来,构建成一张网,那么完成的过程就是知识系统化的过程,既培养了自主动手的能力,又加强了记忆,这样不知比死记硬背要强多少倍。
第二种以专题的形式构建“网络”:
如果说以单元为主只是小范围的知识整合,那么这第二种就是大范围的纵横联系,它所涉及的往往是整册书,甚至几册书,因此学生动起手来难度会大一些。 这时老师要给予适当的帮助,我会告诉他们可以搞哪些专题,比如八年级下册,关于国家对农村的改革,第一第二第三单元都有讲到,可作为一个专题;又如关于党的几次大会,也可以作一个专题。同学们通过分工合作,给每个专题构建知识网络,然后共享。学生通过这样整理以后, 很多零散的知识点都条理化了,记忆起来容易多了。 关键是通过这种方式培养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以上就是我在几年的历史教学中摸索出来的关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些方式方法,效果不错。
常言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觉得不仅如此,还要 “授人以渔场”, 要交给学生一把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给学生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宽松环境,送给学生一个“愿学、乐学、会学、学会”的机会,教师在这一学习过程中,自始至终是学生的倡导者、引导者、组织者。 学生则是学习过程中的主动者、参与者、提问者、发现者。 学会自主学习,正是这样的一把金钥匙。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