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0
周蓼蓼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 温州 325003)
“同侪互助学习”(peer learning)的定义非常广泛,它属于一种新型的合作学习模式。有国外专家认为“同侪互助学习”根据类别来分,可分为正式与非正式。正式的,既在教师的安排指导下,被分配的互助小组成员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非正式的,既学生自发形成互助学习,它可以指同学之间相互请教问题、与学习相关的情感交流等。根据形式来分,可以由两人组成,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
据笔者查阅,国内就“同侪互助学习”这一名词的解释少之可少,与其相近的有“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存在,笔者结合实际,给本课题中涉及到的“同侪互助学习”下的定义为:在教师的指导安排下,学生有意识的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同侪互助学习“模式。根据笔者的教学经验与调查研究,认为同侪互助学习即peer learning是一种适合高职学生的有效的教学模式。
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和《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等若干文件要求,高职教育应从以“教师为中心”转为以“学生为中心”,从“理论到实践”转为从“实践到理论”的学习过程,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从“单一评价”转为“多元评价”等。同侪互助学习模式正好迎合了这些要求,它是合作学习模式的一种常见活动,在欧美国家课堂中已被广泛运用,是一种强化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小组成员在共同完成学习目标的过程中,相互学习,相互鼓励,成员不仅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还要为其他成员的学习负责,形成主动学习、评价的环境。这种过程也为语言学习拓宽空间,使学生更好地运用语言知识。对于高职院校,大学英语以大班形式授课为主,学生人数多,英语水平层差不齐,教学效果不明显,学生实际运用语言能力往往与教师的期望较远,笔者尝试用同侪互助学习进行教学,效果还比较明显。
笔者在实践教学中采取同侪互助学习模式,并对开展这种模式的班级师生进行问卷调查及个别访谈,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1)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高职院校学生的特殊性包括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学习积极性不高等决定英语教学必须采取特殊的模式,同侪互助学习使每位学生具备为小组做贡献的均等机会,每个人的价值和重要性都在小组成绩中得以体现,从而使每个人的学习自尊都受到保护。只要付出了,就会有回报,就会有加分,让平时发言不积极不自信的学生都变得积极主动,在同学面前展现自己。
2)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意识
这种模式的目的是为了创造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由原来的“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教师的指引和同学的督促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体。另外,它要求学生对自己的英语水平有所了解,对自己的任务了解,有的放矢,变被动为主动,想办法如何去完成自己的任务,给小组争光,在这种学习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意识。
3)增强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增加集体荣誉感
在讨论期间,为了高效完成任务,每位成员对于分配的任务都认真完成,并与伙伴讨论其正确与否。这个过程,英语水平高的学生就会给予水平低的学生一些评价,为了在全班同学老师面前展现自己,怕给团队拖后腿,学生会及时纠正错误,或讨论出更好的答案。在培养这种学习过程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间的合作精神,这种学习能力有利于今后更广阔的学习甚至于工作。
4)提供更多语言实践平台,提高口语表达
英语与其他专业课程不同,是一门语言,一种工具,只能不断的实践和应用才不会被遗忘。这种特殊性只能让教师提供更多的语言实践机会给学生。通过同侪互助学习,每位学生都有机会用英语说话,讨论时、发言时、小组代表发言、总结时等等。
5)有利于增加师生间的互动,提高课堂效率
传统的课堂上,学生大部分时间是语言知识的输入,理解多少,学到多少并不能得到及时反馈,教师也很难断定课堂效率到底多少,如何在下次课上给予改进。通过采用同侪互助学习教学模式,在课堂上,学生在语言输入的同时,更有输出的机会,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信息互换,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换,都是语言输入与输出并存的活动。教师在学生输出的过程中,可以更加全面的了解他们知识掌握情况,以便给予及时纠正和指导,课堂效率明显得到提高。
1)容易出现形式主义
笔者从实践中发现同侪互助学习这种教学模式,从表面上看,课堂气氛活动,学生讨论积极。但部分学生为了迅速完成任务,投机取巧,出现用中文讨论,有的甚至讨论其他话题,把任务加于个别成员身上。从而导致这种学习模式流于形式。
2)突出评价整体,忽略个体评价
在以小组形式存在时,各种加分都是以集体形式,评价学习效果也都是以集体为主,对个体的评价及赞扬会相对减少,可能会导致部分学生积极性的减弱,特别的表现突出成绩优异的学生。
3)个别学生不善于合作和交际
在课堂中,有部分学生只关心自己的发言,没有认真听别人的发言,甚至有些不听取别人的意见。另外,也会出现成绩好的学生积极发言,而学习困难的学生害怕丢面子也不敢发言,容易出现部分表现突出,众人旁观的局面。
为了应对同侪互助学习模式开展中存在的问题及以后更好地利用这种模式,笔者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建议:
在小组活动中,教师不仅是向导,又应充当伙伴的角色。教师要亲自参与到讨论中去,调控好讨论的进度和时间,并对其进行指导与鼓励,活跃小组的气氛,让他们更加积极地参与活动,积极发言。
为使评价者得到精神支持,发挥更大的潜能,教师应建立一种学习结果评价多元化体系。它可以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可以是学生自评、互评,这样可以更好地鉴别评定学生的参与行为和效果,促进学生之间相互学习,以求进步。另外,教师不仅要对小组进行评价,尤其要对表现好的个体进行赞扬和鼓励,这样可以减少个体失落感。可以可以使被评价者得到精神支持,使其发挥更大的潜能。在学生发言时。
在课后,教师应该及时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对同侪互助学习模式的反馈,找出问题,发扬优点,以求在今后的课堂中更好的运用。
[1]Boud,D.(2001),Introduction:making the move to peer learning.In Boud,D.,Cohen,R.&Sampson,J,(eds)[M].Peer Learning in Higher E-ducation.
[2]Finlay,S.and Faulkner,G.(2005),Reading groups and peer learning[M].Active learning in higher education.
[3]王春生,黄琳.同伴互助学习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10(4).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