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谈高校勤工助学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培育功能

时间:2024-05-20

姜 扬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江苏 南京 211156)

谈高校勤工助学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培育功能

姜 扬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江苏 南京 211156)

近年高校勤工助学创业化成为一个新方向。本文阐述高校勤工助学与创业教育结合工作开展现状、勤工助学对教育培育的提升情况,今儿探索如何通过勤工助学,帮助大学生探索创业新路径。

高校;勤工助学;创业

21世纪至今,高校勤工助学作为大学生资助工作的组成部分之一,理念和模式不断延生,育人功能和创业实践功能越发凸显出其重要性[1]。随着经济放缓,高校连年扩招,创业作为缓解大学生就业难,为大学生提供实习、实践的重要途径,创业创新教育也是高等学校改革发展的重要方向。

勤工助学对于大学生创业创新活动的促进逐渐增强。目前,高等学校勤工助学企业化发展趋势越发迅猛,高校应结合学生素质培养、专业技术水平、帮困助学、创业就业等方面开拓进取,如何能围绕创业教育来探索勤工助学的新途径。

1 高校创业教育的困境与不足

2000年以后,高校大学生创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国家各职能部门也提供了如小额贷款、创业优惠政策等[2],21世纪以来,各大高校也都创办了大学生创业园、孵化园、创业培训中心等。但这些硬件上的措施还不足以满足创业大学生的实际需求。

1.1 大学生创业经验不足、创业成功率偏低

大学生创业时仅凭一腔热情,创业过程中经常会伴随着经验不足、对市场定位了解不准确等,同时也常出现缺乏法律常识,产品与市场定位不明确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此外,学生创业往往集中在餐饮、销售、家教等技术含量过低的行业,技术含量低[3]。这使得大学生创业失败率高、持续时间短,收益获得较低。

1.2 高校创业教育体制与学生的需求有较大脱节

21世纪以来,我国大部分高校都开设了就业、创业指导课程,但是主要集中在创业政策、创业基础知识等,但是创业技能、法律应用、技能培训等大学生的创业需求较多的方向还是涉及偏少,这使得体制内的培育和学生需求有比较明显的脱节。

此外,大学生勤工助学的过程中,高校的监管机制不到位,时常有学生在勤工助学岗位上人身意外伤害、责任事故的问题,这些都需要高校建立适当的监管体制,保障学生的各方面安全。

1.3 创业大环境众生态不利因素较多

目前国内的创业环境并不利于大学生进行创业,普通人总还是觉得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创业的事情需要等到毕业后再开始。另外,中国式家长总体还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大学毕业后找份稳定的工作例如事业单位、公务员等,抱铁饭碗,拿死工资,并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去创业,去承担风险。

2 高校勤工助学对创业教育的培育与提升

2.1 高校可推进勤工助学与创业创新教育双方面的资源,从而实现创业教育的深化

高校勤工助学已经不仅可以经济上资助贫困生,功能性上亦不断增强,特别是可以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业创新能力,此外,高校勤工助学已经逐步联合学生、企业、校园、社会四个有效结合体,创造资源共享和整合。

同样的,从内涵上讲,高校创业教育同样需要勤工助学的补充。目前,国内高校创业氛围不浓,高校创业园的活动组织少、形式单一,影响着学生创新创业的热情。勤工助学对于一种创业教育的补充,可以让学生逐渐从等、靠、要的被动接受转入积极探索新思路、解决新问题,挖掘新途径的过程中去,引导学生等就业转为自我创业,可以进一步拓展高校生的就业途径,也可以成为缓解就业难的一个良好途径[4]。

2.2 勤工助学为高校构建创业平台,帮助学生快速适应社会

大学生对创业文化的认同,不仅源自于家庭、社会的影响,也取决于大学校园、社会创业文化的培育。所以,勤工助学就是这样的培育高校创业文化的平台。高校勤工助学创业化可以搭建企业、校园之间的平台,高校大学生家庭多为工薪阶层,创业的启蒙需要高校来进行提供,来帮助那些大学生更快走向社会,激发创业激情,学习创业知识,激发创业热情,树立创业目标。

2.3 勤工助学有利于校企合作,促进产学研全面发展

在校园勤工助学中,高校可以在校园中提供多元创业基地以及创业空间。创业园、创业基地以及大学生实习、实践就业基地都可以给在校大学生提供勤工助学的场地和平台。这些基地和勤工助学之间利用产学研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全面发展[5]。

3 高校勤工助学对大学生创业功能培育的方向

3.1 开设创业教育和创业培训

目前很多高校已经开设创业课程和培训,初步形成创业教育的研究体系。此外,高校还可以增加例如SYB创业课程培训,调动社会各方面资源,培育校内创业指导师资队伍。然后,高校可以利用校内、外师资队伍举办创业计划、创业设计大赛,在校内成立创业孵化园区,在校外可以组织学生开拓创业实践,在校内开设创业明星讲座,在校外为大学生提供创业准备,开发创业资源,共同为大学生学习创业经验,树立信心。

3.2 高校对勤工助学进行市场化、企业化设计

高校在设立助学岗位的同时,可以把就业、创业基地建设与助学功能融合,将市场化需求、企业化运营与助学功能共存。学生在勤工助学过程中熟悉企业运营机制、市场化运营体系。例如,高校可以在校内开设快递收发中心、书报亭等,参加助学工作的学生可以作为创业者来发挥作用,利用基地的资源和平台,挖掘市场,锻炼经验。

3.3 设立勤工助学信息管理中心

另外,高校可以同时增设信息管理中心,通过信息管理中心向学生提供本专业领域的社会从业状况、人才需求信息和创业信息等,引导学生通过勤工助学达到社会需求的就业条件。可以拓展一些学生自我经营自我管理的岗位,如超市、洗衣房、书报亭等,同时,设置一些企业化的岗位和部门,如市场部、财管部等等,高校通过设定信息管理中心对参加勤工助学岗位和学生进行管理。这些岗位不仅可以便利学生,为学生的学习、生活提供需求,另一方面,贫困大学生通过这样的创业助学实践,积累了良好的实践经验,专业体验。

4 总结

大学生的创业、创新教育的培育与勤工助学都是高校工作的重点。为了迎接挑战,培育新时代的大学生,高校就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创业、创新精神与专业知识相结合,让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把专业知识的学习与创业达到双赢,同时打造社会实践与创业双基地。通过这种创业型的勤工助学,解决了就业难,开拓了实践经验,功能得到了更好的发挥。

[1]曾雅丽.论高校勤工助学管理工作体系中的教育功能[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

[2]任子熊.高校勤工助学育人功能探析[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4(3).

[3]田红.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8).

[4]王波.浅谈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探索和研究[J].神州,2012(2).

[5]肖新梅.美国创业教育对我国的启示[J].中外企业家,2014(10).

姜扬(1982—),女,江苏扬州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助理研究员。

杨玉洁]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