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0
贺苏宁
(海原县第四小学,宁夏 海原 755299)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应用,它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在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实践证明:在教学过程中恰当有效地运用信息技术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堂课教学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具有声情并茂、视听交融、动静交错、感染力强的特点,集文字、声音、图象、图形于一体,它在处理图文、动画、视音频等方面的良好作用能在很大程度上满足学生视听感官的需要,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改变了传统的数学课堂枯燥、单调、乏味的局面,使课堂焕发了生命,彰显了活力。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教师利用多媒体软件制作课件,创设了如下情境:在优美的轻音乐声中,在风景秀丽的花果山上,猴王带着三只小猴子在玩耍。不一会儿,猴王拿着三个大小一样的饼,对三只小猴说:“孩儿们,你们今天真乖,我要奖饼给你们吃。”它先把一个饼平均切成四块,分给最小的猴一块,中猴说:“我比它大,我要两块。”猴王就把第二块饼平均切成八块,分给中猴两块。最大的猴更贪心,它说:“我最大,我要三块。”猴王就把第三块饼平均切成十二块,分给最大猴三块。同学们,你们说那只猴分得多?聪明的猴王用什么办法既满足了小猴子们的要求,又分得那么公平呢?你们想知道吗?学习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就明白了。”紧接着,学生主动地投入到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之中,并努力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学生学习的这种主动性正是建立在课件鲜艳的色彩、生动逼真的动画、引人思考的有趣提问的基础之上。从这节课的教学实践来看,在探究兴趣的激发、学习问题的提出乃至问题解决的整个过程中,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效整合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
数学的概念公式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性,决定了教学方法具有概括性和普遍性。如何协调教学活动和数学抽象性间的关系呢?在教学中,用计算机教学这种新颖的手段,能提供动感丰富的图像、图形,化静为动,动静结合,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从而展现出一个异彩纷呈的数学世界,使教与学充满了生机,使学生学得主动,在学习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逐步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例如:在教学长方体的棱长特征时,就可以利用其中几条棱的上下左右平移形式的动画,使学生明白长方体有12条棱,可以分成三组,每组四条棱的长短相等这一知识。
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要贴近生活”、“数学问题生活化”,事实上,生活情境和已有的经验是学生自主开展学习活动的基础,学生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他们有一定生活基础的数学知识,并且对此更感兴趣。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特点,小学生又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我们可以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实际,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提供数字化资源、创设虚拟化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经历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的心理和生活实际结合起来,使学生不仅学得轻松、学得愉快,而且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又如:在教学《圆柱体的体积》这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多媒体课件:小明、楠楠去商店打一瓶菜油,并给他们配上声音:“我们去考考售货员阿姨这油有多少升,好不好?”顽皮是孩子们的天性,同学们也目不转睛地看着阿姨能否解决,教室里鸦雀无声,阿姨没办法。当我问到:“谁能和老师一起帮她解决时”教室里一下子沸腾了,同学们一个个把小手高高举起,嘴里还不停地喊到:“老师,我!老师,我!”课堂气氛被推向了高潮。在我的引导下,又通过电脑演示,学生们很快地算出了小明和楠楠打了多少菜油。这样把数学知识与学生日常生活结合起来,使学生在乐中学、在玩中做,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也让学生感觉到生活中处处有教学。
创新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已成为学校素质教育的主课题。在认识过程中,创新思维不依赖于固定的思维程序、思维工具和思维途径。它是在多种可能性中反复探索、试验,将事物各方面的特征和现象加以考察,从而找出事物的差异性,进而去伪存真。在这个过程中,它往往要发挥多元机智,随时准备改变认识的角度和手段,这种探索性的价值,就在于能打破旧框框的束缚,解放人的思想、使主观能动性得以充分发挥,从而产生认识的飞跃。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务必创设这样一种情境,即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学习,发现知识,获取真理,在探索中增长才干,发展创新思维能力。而多媒体媒体计算机的超文本性与网络特性则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探索性。这就清楚地告诉我们:现代信息技术具备了大容量储存教学信息的优势,它可以穿越时空的界限,为学生提供大量丰富的学习材料,化单一为多元,有助于培养学生通过信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表达及发现问题,利用资源探究提高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梯形的面积公式》在传统的教学中,大部分老师都是先推导出公式,然后组织学生运用梯形的面积公式进行练习。在这个过程中,根本没有学生的主动探索,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现在,有了多媒体计算机超文本和网络特征的优势之后,上课之前,我们可以设计一个教学软件,把“梯形的面积公式”作为一个问题提出来,上课时,让学生在网上自由探索,绝大多数学生都能通过网上相关图形,进行转化图形、找出联系、推导公式三个步骤,推导探索出梯形的面积公式。有的学生用拼凑法,把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凑成一个长方形,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有的学生用分割法,把一个梯形分割成一个长方形和一个三角形,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有的学生把一个梯形分割成两个三角形,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品质不断得到发展。
总之,在教学实践中,如果我们能遵循科学性、实效性原则,恰当有效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它必将在教学改革的浪潮中展现它特有的魅力与活力,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插上飞翔的翅膀。
[1]孙杰远.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M].北京大学出版社.
[2]何萍.利用信息化环境优化教学[M].山西教育出版社.
[3]王春梅.论多媒体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的整合[M].山西教育出版社.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