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粤港澳大湾区智库建设的定位与路径

时间:2024-04-24

林志鹏 孙海燕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一国两制”行稳致远,回答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这一崭新时代命题,迫切需要具有前瞻性、全局性、实践性的智力成果作为决策参考和行动指引。这对粤港澳大湾区智库建设提出了高标准、高要求,也为大湾区智库合作发展创造了广阔空间。

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发挥智库的决策咨询与辅助功能,对于已经升格为国家战略、当前正加快推进的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具有重大意义。当前粤港澳大湾区旨在建设成为: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的示范区以及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这昭示着香港、澳门在国家经济发展和新一轮改革开放中的地位和作用获得前所未有的提升,广东也迎来了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战略机遇。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一国两制”行稳致远,回答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这一崭新时代命题,迫切需要具有前瞻性、全局性、实践性的智力成果作为决策参考和行动指引。这对粤港澳大湾区智库建设提出了高标准、高要求,也为大湾区智库合作发展创造了广阔空间。

智库建设的关键在于明确发展定位。对于“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种货币、三个不同法域、三个独立关税区”的粤港澳大湾区来说,这一点尤为重要。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不仅要服务于政府决策,积极行使建言咨政的职能,同时还要在国际社会提升自身的话语权,通过自己的研究、活动、国际发声彰显国家软实力。粤港澳大湾区以粤港澳为核心区,涵盖由广州、深圳、佛山、东莞、惠州、珠海、中山、江门、肇庆9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组成的世界级城市群,与生俱来的多元性、開放性和互鉴性赋予新型智库组织得天独厚的发展土壤。但必须指出,大湾区智库建设首先要全面准确理解并坚决贯彻“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立足现实、着眼长远,做到“定位明晰、特色鲜明”“规模适度、布局合理”。

一是坚持家国情怀与国际视野相结合。一方面,粤港澳大湾区尤其是港澳地区的社会智库比较发达,自筹经费、公益导向、第三方立场等特色较为显著,但所有智库组织必须确保在“一国两制”框架下运作,具备爱国爱港爱澳的家国情怀,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另一方面,要发挥港澳地区与国际接轨的优势,培养具备全球视野和国际视角的新型智库,提升智库成果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支撑作用。

二是坚持决策咨询与基础研究相结合。应用决策研究与基础理论研究是智库研究的两大方面。“一国两制”下的大湾区建设,涉及的问题方方面面。要从智库发展布局着手,坚持决策研究与基础理论研究相结合,明确党政智库、高校智库、企业智库、社会智库等不同类型智库的定位与作用,形成以不同学科的基础研究为点、不同课题所涉及的交叉学科为线、不同地域的经济社会发展对策研究为面的“点、线、面”三位一体、覆盖粤港澳三地的智库支持网络。

三是坚持研究属性与行动属性相结合。随着时代发展,智库的功能属性趋于多元化,不断从学术研究向舆论引导、政策实践乃至助推产业化等层面拓展。粤港澳大湾区智库既要积极面向大湾区发布最新研究成果,适时发布大湾区发展系列蓝、白皮书,又要及时廓清迷雾、凝聚共识,强化舆论引导。同时,在特定领域、特定环节、特定项目上,大湾区智库要敢于行动,打通政策研究与政策落实之间的通道,推动智库研究成果与大湾区建设同向同行。

四是坚持服务湾区发展与传播中国声音相结合。粤港澳大湾区不仅是国际经济合作的阵地,也是中华文化传承、发展、创新并走向世界的前沿。大湾区智库一方面要立足于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另一方面要发挥粤港澳大湾区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重要支撑作用,在加强与国际智库和高端人才交流合作的过程中,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理念、构建中国话语体系,更好展示大国形象。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驶入快车道,粤港澳三地智库发展的整体态势向好,但仍存在诸多问题,如智库管理体制机制尚未成熟、对策研究缺乏、成果转化率低以及三地智库协同性不够等等。必须坚持协同发展原则,发挥“1+1+1>3”的叠加效应和互补优势,努力拓展粤港澳大湾区智库建设新路径。

搭建政府与公众之间沟通桥梁,走特色发展之路。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要充分发挥粤港澳综合优势,支持香港和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增进香港和澳门同胞的福祉,让港澳同胞和内地人民共担民族复兴的历史责任,共享祖国繁荣富强的伟大荣光。就目前来看,大湾区居民特别是港澳同胞对于大湾区建设的战略意义和发展趋势的认知、认同及共识尚显不够。一方面,大湾区智库要在中央以及特区政府重大课题研究方面形成合力,全面、客观、精准地阐释国家大政方针;另一方面,及时以三地公众喜闻乐见的信息传播形式交流讯息、发声引导,当好公共政策与民意之间的桥梁和纽带。

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智库联盟”,走协同发展之路。目前,粤港澳大湾区智库建设的主要障碍是三地智库的合作机制匮乏,协同性不够。要创新体制机制,构建有行动力的三地智库合作模式,实现港澳智库与内地智库的资源共享及三地智库深度协同。倡导三地政府联合设立“大湾区智库发展基金”,由港澳和内地人员共同组成理事会,负责基金日常管理和运营绩效。同时,遴选一流专家学者,组建“粤港澳三地智库专家委员会”,在此基础上打造三地智库协同机构——“粤港澳大湾区智库联盟”,共同建设大湾区智库研究、协同、发布和转化平台,形成协同一致的强大思想力与行动力。

探索“人才+智库十媒体+产业”通力合作,走创新发展之路。建设具有影响力的高质量粤港澳大湾区智库,必须释放大湾区面向世界的开放潜能,发挥港澳尤其是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资讯中心的作用,聚拢全球科技创新人才和管理人才。同时,创新运营模式,推动智库机构、新闻媒体和产业界的通力合作,以智库为平台,以媒体为纽带,高效配置智力资源,实现文化旅游、互联网、金融等产业跨界融合、创新互动,面向全球推介大湾区品牌形象,共同服务国家战略。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