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医联体,打通医改“任督二脉”

时间:2024-04-24

李欣

“以前,我看个感冒发烧也得去省级大医院,小医院我信不过。现在有了医联体,我更愿意去社区医院了。”居住在西宁市城东区东关大街社区的马麟大爷前一阵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看病,惊讶地发现,坐诊的是省人民医院的医生。原来,卫生服务中心和省人民医院建立了医联体关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告诉他,医联体的好处还不止这些,以后在大医院看完病,康复治疗可以转到社区医院,大医院医生还会定时来复查,既方便又放心。

所谓医联体,就是在一定区域内,以三级综合性医院为牵头单位,联合区域内的二级及以下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诊疗服务、技术指导、人员培训、转诊流程、健康信息等医疗业务的整合为纽带,结成利益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患者在医联体的联盟内,可以享受基层医疗机构与三甲大医院之间的双向转诊,检查结果互认,三甲医院的专家到社区出诊等优质诊疗服务。

构建“三纵三横”的健康服务共同体体系

今年57岁的赵春花家住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塔尔镇半沟村,她是医联体的受益者之一。一年前,她因患内分泌疾病到西宁市第一医疗集团总院做手术。大通县中医院是西宁市第一医疗集团的三分院,手术后她被转到大通县中医院做后续康复治疗。

谈到这一年来医联体建设给老百姓带来的实惠时,赵春花说,到大通县中医院后,西宁市第一医疗集团总院的专家会定期来查房,心里踏实多了。而县医院住院病人没那么多,离家也不远,现在自己身体恢复良好。

西宁市第一医疗集团是全国第一个市县乡村跨区域紧密型一体化的健康共同体,也是青海省医联体建设的生动实践。

针对城乡优质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不高、分级诊疗制度网底兜不住,特别是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远等问题,西宁市委、市政府坚持顶层设计,以保障人民群众健康为核心,以提升区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为主线,以公平可及、群众受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于2016年5月以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为总院,整合大通县3所县级公立医院为分院,30所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89个村卫生室的医疗资源,建立了人、财、设备、药品、业务“五统一”管理,具有独立法人的全国第一个市县乡村四级跨区域紧密型一体化的健康服务共同体。

医联体成立后,西宁市第一医疗集团创新运行机制,构建了“三纵三横”的健康服务共同体体系。“三纵”是指从集团内部打造三条紧密型一体化的纵向链条,“三横”是指从健联体横向部门之间协作联动的角度,打造“三个横向互动机制”。

据了解,“一纵”依托集团市县乡村四级联动的组织架构,构建以居民和患者健康为中心的防治结合的服务体系。“二纵”从构建防治結合、联防联控的“大健康”新模式出发,对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的职能进行重新梳理定位,总院成立健康管理部,分院成立健康管理科,乡镇卫生院组建了307个“家庭医生服务团队”。“三纵”打造以健康管理为导向的绩效管理模式,引导医务人员主动参与健康干预工作。

“一横”指的是通过将市县疾控中心、健康教育所、妇幼中心等部门融合进健康联合体,开展以环境健康、疫苗接种、疾病防控、职业健康等重点健康问题的多部门联合健康行动。“二横”指的是加强与医保部门联动,创新性实行“总额管理、超支分担、结余奖励”的医保打包付费政策,明确医保结余资金重点用于防治结合相关工作和绩效奖励,形成防治结合促进健康的激励机制。“三横”指的是加强物资供应保障方面的联动,在党委、纪检监督下,对药品、医用卫生耗材和办公用品进行集中统一采购,进一步挤压药品、耗材水分,优化健康联合体收支结构,增加医疗性收入。

让医疗资源真正动起来

让资源与技术“多跑”,让病人少跑,引导有序医疗,这是政府力推医联体的初衷。

医联体是未来医改的重要方向。医改作为一个世界性难题,医联体的发展仍然面临许多现实问题,比如更多依靠政府推动非自愿组合,松散型的医联体占多数,实践中上转容易下转难……

要想真正打通多层级医疗体系之间的“任督二脉”,实现医疗服务资源的高效配置,除了让优势医疗资源下沉外,还需从其他几个方面寻求突破。一是在医联体内实现健康档案、病历等互联互通,实行检查结果互认、处方流动、药品共享,切实方便老百姓就近看病就医;二是因地制宜探索由三级公立医院或业务能力较强的医院、县级医院牵头,组建不同级别、不同类别城乡医疗机构或专科之间优势互补、分工协作的医联体,为医联体发展奠定制度基础;三是从医疗服务体系内部实现各方利益共享,通过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让参与医联体建设的各家医疗机构从中受益,并通过人才培养、职称晋升、绩效改革等方式,让大医院和基层医院的各级各类医务人员都能得到实惠和发展空间。

在医联体建设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解决“大医院放得下、基层接得住、患者愿意去”的问题。患者去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看病,还是冲着医联体牵头单位的名气和技术。如果医联体形式大于内容,牵头单位诚意不足,下沉到基层的优质医疗资源非常有限,基层患者要想真正享受到大医院的优质资源还得去牵头大医院本部,这种所谓的医联体就失去了意义。

目前,医联体建设实践正在蓬勃开展,要想将医联体真正建设成为服务、责任、利益和管理共同体,需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只有不断完善相关支撑配套政策,让各方都能从医联体的合作中充分受益,让医疗资源真正动起来,医联体才能“连体”又“连心”,并最终让患者受益。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