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张玉珂
【摘要】相较于旧版历史教材,部编初中历史教材变化最大的是世界史的编排。旧教材对中世纪欧洲历史涉及较少,而部编教材则在九年级(上)编排了一个单元(第三单元)来学习中世纪欧洲历史。这对于教师和学生,无疑都是一个挑战。本文探索以 “中外历史比较法”作为这个单元重点使用的教学方法,并试图用一个课堂实例说明这种方法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比较法;部编教材;世界史;运用
一、历史比较的研究方法
历史比较研究是通过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历史现象的比较来加深、扩大和验证对历史的认识的一种方法。从20世纪初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比较研究作为一种系统的方法为历史学家所接受。比较研究在历史学中大致有三种用法:验证和解释假说、发现不同社会的独特性、提出新的問题。
二、应用历史比较研究方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一)必要性
第一,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对九年级的大部分学生而言,中世纪欧洲历史是陌生的,但是学生已经有了学习一年中国古代史的经验。如果将中世纪历史和这个经验相连接,更便于学生理解。比如讲基督教在中世纪的地位,可以和中国古代做对比:中国古代是允许一夫多妻的;但是在中世纪的西欧,无论国王还是普通人,从法理上讲只能拥有一个妻子。这种情况和人们普遍信奉基督教有关,因为基督教要求一夫一妻制。通过比较,学生可以从一个侧面理解基督教对中世纪西欧的影响是巨大的。
第二,符合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要求。根据现代历史教育理念,学生学习历史,不是接受现成结论的被动活动,而是主动运用一定的理论、方法,构建历史知识的过程。同样是学习历史知识,传统教学是把历史知识当作客观历史让学生记住,现代历史教学则是把历史知识当成案例,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认识历史的方法。
(二)可行性
从教材分析:九年级(上)第三单元共有4课,前3课讲的是中世纪西欧历史。第7课“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时间跨度从5世纪末到9世纪末,即中世纪早期。这个时期的特点是基督教的传播和封建制度的形成。这两个特征都和同时期的古代中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第8课“西欧庄园”主要讲的是中世纪中期西欧庄园的特点:一是庄园领主和佃户的契约关系,二是庄园的司法独立特性。对比中世纪西欧庄园的农民和中国古代农民的差异,可以很好地引导学生发现两种不同社会的特征。第9课“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的课后活动中专门设计了一个题目,即比较中世纪西欧城市和同时期中国北宋王朝的都城。可见教材的编纂者也非常重视引导学生对中外历史作比较。
三、专题探究示例
第一,展示探究主题:比较中世纪西欧城市和同时期中国北宋王朝的都城。
第二,提供有层次的任务或问题:根据材料分析和探究。
材料一:城镇最初也受其他地区内的贵族、主教或修道院的管制。但是,城市里的商人们,早早地就开始反对这样的操作。他们强烈希望拥有更适合商业人士的特权。到12世纪时,地主们已经开始赋予商人们权力;这些规矩被写进“城市特许令”。每一个城市特许令都造就了一个半自治的政法实体,在欧洲的许多地方被称为“市自治体”。市自治体有自己的政府、法庭、税务机构和关口。简单地说,他们有了处理自己事务的权力,这才是最有意义的。
材料二:宋代商人社会地位相比唐朝有所提高,一是商人可以送其子弟进入官办的州县学就读;二是商人可以被允许参加科举考试和出任官职;三是商贾可接受官府的招募,为国家管理税收等;四是商贾可结交贵戚官员,甚至与之联姻,借此谋取官位。
问题:中世纪西欧城镇的商人为提高自己的地位采取的行动是?结果是?请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二中宋代商人提高自身社会地位的途径是什么?比较二者的不同,谈谈你的感悟。
第三,表达探究成果:鼓励学生用文字或图示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探究成果。
综上所述,用“中外历史作比较法”学习中世纪西欧历史是值得尝试的方法。部编历史教材在世界历史方面所做的调整需要一线教师认真思考、不断探索,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复杂的世界历史,构建科学的历史知识体系。
参考文献:
[1]郑林.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历史学科能力研究[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18.
[2]朱瑞熙.宋代商人的社会地位及其历史作用[J].历史研究,1986,2.
(作者单位:郑州七中)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