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论“生态文明”建设的五大要素

时间:2024-05-20

孙 琴

(苏州东扬绿化工程有限公司,江苏 苏州 215123)

生态文明是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相提并论的四大文明建设之一,是中国治国方略的重要目标,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而“美丽中国”是生态文明建设重要的指标,党的十八大已将“美丽中国”写入党的工作报告,向全世界和全国人民发出了庄严的承诺,这对于我们从事园林绿化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确实是一个利好的消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需要积极准备、精心投入将我们的工作做到极致。凡事要成,需要在“道、天、地、将、法”诸方面加以谋划,精打细算。

1 道

道,为大道,是中国古代哲学的最高范畴。“道”的内涵广泛而且深刻,无论是老子的“无为之道”,还是孔子的“中庸之道”,都是源于对立统一的辩证思想,也就是《易经》中的阴阳之道。我们在这里将其理解为“理念”。

为建设“美丽中国”和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2012年11月,国家和住房城乡建设部出台了《关于促进城市园林绿化事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聚焦当前城市园林绿化工作的热点、难点问题,对城市绿化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等诸方面提出了要求,确保城市园林绿化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指导意见为我们今后的园林绿化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将园林绿化作为生态文明建设和改善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重要内容,承担生态环保、休闲游憩、景观营造、文化传承、科普教育、防灾避险等多种功能,推动园林绿化从重数量向量、质并举转变,从单一功能向复合功能转变,从重建设向建管并重、管养并重转变,实现城乡绿化建设面积的拓展、绿地质量的提高和管理水平的提升,促进城市生态、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协调发展。我们要高兴“生态文明”建设的旗帜,树立按照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坚决纠正急功近利、贪大求洋等违背科学发展观和自然规律的建设行为。

2 天

天,为天时。苗木是园林绿化事业的基础和命根子。当代著名的园林专家阿兰·里谢尔曾指出:“我们所要做的,只是在保留原有植物种类的基础上,补充一些适合当地生长条件的其他品种,剩下的事情就是给大自然来完成了”。

植物是自然界给人类的财富,是园林绿化的主体。我们在进行园林绿化过程中,必须按照先规划、后设计、再种植施工的步骤进行,要对施工地域进行预先的调研,包括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资料,当地现有的植物资源,尤其是当地的乡土植物(树种)和古树名木资源等,对于需要引种的树种必须对其原产地有所了解,要将原产地的气候、土壤条件与引种地进行比较分析,有条件的话要先进行引种驯化然后再推广种植。

目前,园林绿化行业主管部门应该建立一系列的苗木生产、应用的量化标准,代替长期运用的主观经验判断,应该积极支持大型苗木基地的建设,同时,逐步调整苗木栽培的方式,如大规格苗木的容器栽植法和信息化管理,地被植物的片植“工厂化”生产等,确保栽植成活率和绿化质量。

3 地

地,为地利。土壤是园林绿化的基础、水是园林的灵魂和植物生命之源,都是中国社会稀缺的资源,对植物的生长都是至关重要的,植物如果长期在贫瘠和受污染的土壤上生长,其结果如何是可想而知的。

高质量、高水平的园林绿化工程建设,既是改善城镇生态环境和建设投资的需要,又是人们高质量生存、生活、工作环境的基础,所有这些均需要一定的土壤资源作为先决条件。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竣形势,我们必须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的方针,充分发挥天时、地利条件,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

目前,国内对于园林用地的评价只有屈指可数的几个基础指标,如酸碱度、土壤肥力等,尚无立法,加上对绿化的要求是只求成活不求成型,因此,很多绿化项目是一年保活,三年散型,如果不加大养护投入就难以形成美丽的景观,在这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需要重视,作为园林绿化行业管理部门应该联合国内的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和龙头企业联合制定系列行业标准,让以后所有将从事本职业的单位或个人真正做到有法可依,并在条件成熟时成立检测机构,强化对种植土这一基础的监管,从而在基础阶段就把好绿化的质量关。

4 将

将,为将领,在这里主要是在园林绿化现场的项目经理或建造师或景观师,是现场工程的组织者、管理者和实施者。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以园林绿化为主的园林建设事业得到了空前发展,城市中出现了大批以植物为主景,富于东方神韵、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的园林,城市绿化深入城市角角落落,城市公园、城市绿地蓬勃发展,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和绿化覆盖率大幅度提高,农村的生态环境建设也被提到议事日程,一代又一代园林绿化工作者的艰辛付出功不可没。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民群众对园林的期望值提升,无论是园林建设的外延,还是园林建设的内涵均得到了拓展,我们必须有国际的视野和艺术的眼光,使我国的园林事业与世界上发达国家处于同一水平。

园林工程建设是集建筑科学、生物科学、社会科学于一体的综合性科学,这就要求其建设者必须具备多学科知识,而在我国从事这一工作的人员要么是土建专业人员、要么是园林绿化(林业)专业人员,尤其在艺术水平方面均在一定的缺陷,因此,提高园林工程建设队伍的技术、管理水平,普及、提高全民族园林工程建设知识,已成为中华民族奔向小康社会的必然,也是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民族永续发展的必然。

5 法

法,为法制,在这里可以理解为工程建设合同、工程建设技术规程和管理制度。园林建设法规是一门研究园林建设中园林绿化、城市规划、城镇建设、风景名胜区与公园管理、园林建设、园林资源保护、园林环境保护、文物保护,以及园林行政执法、园林建设经济纠纷调处等园林建设生产、经营和管理的新兴综合性应用科学,不仅包括实体法,也包括程序法,是我们从事园林绿化工作人员的依据和执法的尺度,一方面要求因地制宜地学习,提高应用法规促进园林建设的能力,另一方面要更加自觉地遵守,确保自己所有的建设工作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安全进行,真正做到完成一个工程,树立一个丰碑。

总之,生态文明建设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共同努力,需要“道、天、地、将、法”的成事“五要素”,同时,还要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1]夏青,编.《孙子兵法》研读本[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6.

[2]上海园林科学研究所,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园林[J],2013(7).

[3]十八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M].北京:学习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2.

[4]陈祺,主编.园林工程建设概论[M].2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

[5]杜德鱼,董三孝,等,编.园林建设法规[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