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0
卢懿健
(东莞科学馆,广东 东莞 523007)
科技场馆作为非正规科学教育场所,它的常设展览以观众可动手触摸、动手操作、亲身体验的展品为主。这种展出方式是根据教育学理论,人在亲身“做”得来的体会,往往比仅仅从“听”、“看”、“读”中而得来的体会要强烈得多。小型科技场馆如何利用较小的常设展览空间来达到较好的科学教育效果呢?
常设展览是一个科技场馆的核心,要利用较小的常设展览空间来追求较好的科学教育效果,这就涉及到设展策略。设置多个小主题并定期轮流更换,是其中一种可以达到较好科学教育效果的设展策略。
根据建标101-2007《科学技术馆标准》,常设展厅面积在3300~3500平方米,平均总建筑面积7000平方米的属小型科技馆。
小型科技场馆的一个主要特点就是:小。建筑面积小,常设展厅的面积小,也就是说常设展览空间小。
以下从提高重复参观率、传播科学技术事务元层次及场馆运营来探讨“设置多个小主题并定期轮流更换”这种常设展览的设展策略,有效提高小型科技场馆科学教育效果。
1)大多数的科技场馆始终把观众量作为一个追求目标。
作为一个教育场馆,重复参观率同样应该是衡量一个科技场馆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科技场馆作为一个社会公共品,从营销角度来分析,使用者的数量与重复使用者的数量都是衡量运营是否成功的重要指标。由于小型科技馆的常设展览面积小,它所能容纳的人数是有限的,因此更能体现它的教育作用的指标是重复参观率。参观过程是愉悦的,每次参观都能有新的收获、学到新的知识,观众如果对一个科技场馆的常设展览有这种印象,他们是会经常到这个科技场馆的常设展厅去参观、学习。
小型科技场馆的常设展览面积小,如果没有足够的展品来支撑展览主题,展览主题就会变得空洞无力。如果以大主题来设展,只能设置一或两个主题的展览。例如国内科技馆常用的大主题:“探索与发现”、“创新与发展”。像这样的大主题,显然是需要很大的展览面积来布展才能把它主题诠释出来。正如美国探索馆的创办人富兰克·奥本海默先生说的:“一座博物馆好比一段音乐曲、一首交响乐。虽然听众不一定了解乐曲的结构,但他们知道这个关系必然存在,因为作曲家在写作时不得不保持乐曲首尾的一致性,创办科学博物馆的人,如果想搞得出色,也必须要遵循这样的规律,起码应做到使前来参观的观众产生这样一个问题:“这里为什么要展出这些东西?”因此,小型科技场馆的常设展览如果设置这样的大主题展览,必须要占用很大的展览空间才能使得观众在参观后与主题有所共鸣。在较少的常设展览空间里只能设置一或两个这样的大主题,观众在参观一至两次后,就会对展览内容失去新鲜感,那么重复参观率就很低了。如果为了保持观众的新鲜感,那就需要经常更换常设展览主题和内容,每次更换都差不多等于把整个常设展厅重新设展了,这就需要闭展。如果把常设展览设置成多个小主题展项并定期轮流更换,就提高重复参观率来说,有以下两点好处:
(1)小主题展项诠释的都是“小”问题,无需占用很大的空间布展就能把事物诠释清晰,容易使观众在参观后与主题有所共鸣。在有限展览空间里如果主题大而内容空洞或是蜻蜓点水,观众参观后难以理解设计者究竟是在说什么,更别说引起观众的愉悦和思考。
(2)起码使得观众有这么一个印象,这所场馆的常设展览内容不是长期不变的,我们可以看到新东西、接触到新事物、学到新东西。
2)刘华杰教授认为,“科学传播包括一阶科学传播,即关于科学技术基本知识的传播,也包括二阶科学传播,即关于科学技术事务元层次内容(如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科学文化、科学哲学、科学技术史、科学的社会运作)的传播。”“在当前的中国,有必要特别突出强调二阶科学传播,二阶科学传播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有必要得到加强。
科技场馆作为非正规科学教育机构,它无法像正规学校一样系统地建立学习者的知识体系,所以更应该注重二阶科学传播。一个大的常设展览主题,只要设计者愿意,它可以诠释科学的多个元层次。这样的大主题展览就需要有不同的子集。这种多层次的大主题,需要参观者达到较高的认知阶段才能领悟设计者所诠释的事物。根据笔者在小型科技场馆工作多年的观察与统计,主要的参观群体为中小学生,比例远远大于其他群体;小学生所占的比重又远大于中学生。小型科技场馆常设展览的展示空间有限,难以对所有人群都提供内容丰富而合适的展览内容,应该把重点展教人群设定为中小学生。范围很大很深刻的大主题,对于处于认知阶段较低的小学生来说,并不利于二阶科学传播。
如果把常设展览设置成多个小主题展项并定期轮流更换,就传播关于科学技术事元层次内容来说,有以下几点好处:
(1)“小”主题展项可以简明集中诠释一个事物,利于认知阶段较低的学生有所收获。例如,用不多的展品就可以简明直观地诠释“接触力与非接触力”。
(2)“小”主题展项并定期轮流更换,这样在有限的常设展览空间可以诠释较多的科学事务“小”元层次。
(3)“小”主题展项不易造成认知阶段较低的学生知觉混乱、到此一游。
3)小型科技场馆的经费少,展教人员少,展教人员的平均素质相对于大馆来说也低,很多场馆没有设置专门的展教研究部门或专职人员。整体来说,小型科技场馆的运营能力要比大馆弱。
更换一个大主题,所需投入的经费较大,这往往给小型科技场馆造成较大的压力。常设展览主题长期不更换,展品老旧、故障率高、参观人数下降将是不可避免的。跟随而来的是这个场馆在市民心目中的价值降低,这就更加难以争取支持财政投入。
展教人员少、素质相对低,难以组织开展丰富多样的科学教育活动来提高大主题常设展览的科学教育效果。
缺乏专职的展教研究部门和专职人员,难以进行教育大课题和展览大课题的研究。由于缺乏课题研究能力,即使是更新一个大主题常设展览,往往也是依靠展览设计公司或外聘人员来设计展览。依靠展览设计公司设计,不可避免存在利益问题,设计出来的展览方案往往照顾了公司利益也弱化了教育功能。只依靠外聘人员设计也没有场馆的人员深度介入,设计出来的方案往往缺乏地域特点或弱化本地参观者需求。
如果把常设展览设置成多个小主题展项并定期轮流更换,就场馆运营来说,有以下几个好处:
(1)小主题展项更换所需投入的经费较少,有些更换下来的展品也可能用于新展项。例如展品“无形的力”,既可以用在小主题展览“接触力与非接触力”,也可以用于小主题展览“电磁感应”。
(2)小型科技场馆更换整个大主题常设展览,需要闭展较长时间,这对于公众来说,难以接受。小主题展览轮流更换对常设展厅的其他展项影响较小,无需闭展。
(3)展教人员可以依托小主题展项开展小型的科学教育活动来提高小主题常设展览的科学教育效果,在不断深化的课题研究中提高展教人员的素质。如上文所述,科技场馆的常设展览展出方式是根据教育学理论而设置的。展教人员如果不学会做教育课题研究,很难成为一个高素质的展教人员。
(4)展教人员可以依托小主题展项学习做教育小课题和展览小课题的研究。设计小主题展览的方案相对难度较小,可以通过外聘专业人员和场馆人员的合作来设计展览方案。
小型科技场馆通过多个小主题并定期轮流更换的常设展览设展策略,可以促使常设展览的内容多样化、运行可靠、受观众欢迎,场馆才能聚积人气、达到较好的科学教育效果,才能持续发展。
[1][加拿大]吉姆·帕尔.科学博物馆中的“事实”与“概念”[J].朱幼文,译.科技馆论坛.
[2]刘华杰.科学传播读本[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11.
[3]富兰克·奥本海默.展品的构思与设计:在1980年国际科学中心协会墨西哥蒙特雷会议上的报告[R].科技馆,2008,4.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