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0
叶 勇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中国 重庆 401331)
关于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已成为近年来高职院校教育改革的热点。教育部16号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已明确提出了“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目前以此文件为蓝本的如“基于工学结合”[1]、“基于工作过程”[2]、“教学做一体化”[3]等各种人才培养模式已逐步形成,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各高职院校在实践过程中遇到很大的困难,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是高职院校与企业尚未紧密结合共同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之路。
本文针对高职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进行 “模块化递阶式”的人才培养体系的改革与研究,重点将本专业的大学课程分成三个特征阶段,包括每阶段的专业课程的教学计划和相关课程标准的设计。解构原有的基于知识储备的学科体系架构课程,重构基于知识应用的行动体系架构课程,凝练工作过程要素,在现实的职业资格基础上,培养学生普适的职业资格,为未来的职业资格奠定基础,提升学生的“职业竞争力”。
图1 “基于工学结合的模块化递阶式”人才培养模式
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进程中,机电装备不断升级,对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相关岗位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结合职业岗位能力递进特点和机电设备技术的差异性,将本专业的知识技能分为普通机电设备装调与维修、数控设备装调与维修和自动化生产线装调与维修三个核心模块,通过分段式工学交替,逐级递进,构建“基于工学结合的模块化递阶式”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优秀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同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现代企业优秀文化理念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强化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推进素质教育。“基于工学结合的模块化递阶式”人才培养模式如图1所示。
通过学校与企业共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重构课程体系、开发课程,实现专业教学要求与企业岗位技能要求对接。在普通机电设备和数控设备装调与维修模块,引入职业技能鉴定标准,推行“双证书”制度,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在自动化生产线装调与维修模块,引入企业岗位技能要求,实施第三方考核。试行多学期、分段式教学组织形式,将学校的教学过程和企业的生产过程紧密结合,校企共同完成人才培养。
借鉴学校在国家示范高职院校建设中已形成的533课程开发方法,构建本专业的课程体系。通过工作任务归并法实现典型工作任务到行动领域转换,通过工作过程分析法实现从行动领域到学习领域转换,通过工作任务还原法实现从学习领域到学习情境转换“三阶段分析法”,采用“机电设备维修行业专家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学校专家归并行动领域→机电设备维修行业专家论证行动领域→学校专家开发学习领域→校企专家论证课程体系”的“五步工作机制”,获得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课程教学方案“三项主要成果”。模块化课程体系的初步方案如图2所示。
图2 模块化递阶式课程体系构建
推进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改革,与重庆长安汽车有限责任公司、重庆市恒特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等企业联合开发《机械结构与机械传动》、《电气控制系统的运行与维护》、《数控设备安装、调试与维修》、《自动线的装调实训》4门基于工作过程的优质专业核心课程。
依托院系和企业合作平台,在深度合作的基础上,学校与企业联合建立三个递阶式服务站(普通机电设备维修与服务站、数控设备装调与维修服务站、自动化生产线装调与维修服务站),建立两个面向企业提供技术服务的研究所(工程机械设备研究所、机电工程应用技术研究所)。其组织架构如图3所示。
包括:普通机电设备维修服务站、数控设备装调与维修服务站、自动线装调与维修服务站,能提供200个工位。服务站按工厂企业常规要求布置设备、设施,规划功能分区;严格按企业工作规范要求进行实训各环节的管理(如统一着装、劳动保护、安全卫生等),营造企业化的工作环境,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强化学生行为规范、技术规范、安全操作和质量意识,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突出其职业性的特点。
与行业企业(如重庆长安汽车有限责任公司、重庆建设摩托车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市恒特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等)通过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使校外实训基地成为校企深度融合的“厂中校”,共享企业设备、技术人员、技术标准和管理规范,并按照企业生产周期、人员需要,实施生产与教学节奏同步的灵活学期,实现企业与教学空间、人员和内容的融合,将部分教学环节的“教室”搬到校外实训基地,理论教学主要由学院教师负责,实践教学主要由企业兼职教师承担。采用“课堂车间化,车间课堂化”模式,使实践教学始终贴近生产实际,提高动手能力,获取职业经验。
图3 “双主体机电设备维修服务中心”组织架构
本专业的培养方式中,主要采用四种不同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立足于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发展,综合应用多种教学模式,相互补充,形成良好的整体结,全面提高人才培养的整体质量水平。
在电子技术应用、机械传动等学习领域,可运用虚拟仿真软件(如:Multisim、CAD等),以项目驱动的形式组织教学,并穿插一定数量的实际动手项目,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对维修电工、变频器应用等技能应用型学习领域,将项目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依托双主体机电设备维修服务中心,通过专兼职教学团队,引入难易程度由浅入深的项目,实施“教学做一体、项目进阶”的教学模式。
在机械装配与检测、数控设备安装调试与维修等岗位特色鲜明的学习领域,在双主体机电设备维修服务中心下设的相应服务站,构造职场氛围,按工厂企业常规要求布置设备、设施,规划功能分区,重现工厂实际工作情景,以师徒制开展教学工作,配置真实的机电设备,设计相应设备检修与维护的工艺,制定符合工厂实际的管理制度。通过“真情实景、现场实做”的教学模式改革,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
开展维修电工、数控机床安装调试、自动线安装调试与维修等职业技能竞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通过竞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职业技能。举办机械创新设计,机电应用创意设计,选题来自于合作企业的实际问题或校内研究所在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时提炼的项目,通过这类比赛项目,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的职业生涯的发展水平。
本文针对高职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进行了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的改革。解构原有的基于知识储备的学科体系架构课程,重构基于知识应用的行动体系架构课程,凝练工作过程要素,在现实的职业资格基础上,培养学生普适的职业资格,为未来的职业资格奠定基础,提升学生的“职业竞争力”,力争在全国高职院校中起到龙头作用,为我院其它专业的能力建设奠定扎实的基础。
[1]张兴辉,王克太,张伏龙.高职化工类专业“五位一体”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体系探究[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7).
[2]滕宏春.基于综合实训为核心的“课程群”的人才培养体系设计与实践[J].职教论坛,2011(12).
[3]余静.教学做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设计[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4).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