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0
黎 琰
(凯里学院,贵州 凯里556011)
语言与文化之间密不可分且相互依存的关系决定了文化知识在语言学习中的必要性。 美国语言学家Claire Kramsch 说过,“语言表述着、承载着、也象征着文化,两者不可分”。 20 世纪70 年代末,交际法和交际原则被运用于教学中,引起了人们对外语教学中目的语文化的不断关注与重视。 在美国社会语言学家Hymes 提出了以外语教学中的引入文化认知和跨文化交际训练为核心内容的交际能力概念之后,这一概念得到不断发展和完善。 如今,我国的英语学习者对英语国家文化认知和掌握已经成为了我国英语教学中的普遍共识,并已得到充分重视。[1]我国学者胡文仲[2]、束定芳[3]和陈舒[4]等对外语教育中目的语文化导入的重要性及教学方法均有论述。 然而, 有些学者, 如Geof Alred, Michael Byram, Michael Fleming 却认为,“不同文化之间的交际并不等同于放弃自己的身份和否认自己的社会认同”; 文化之间的交流应该是平等的,并无孰轻孰重之分。 我国英语专业教学充分重视英语国家文化认知,却忽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地位。 这一现象在中国少数民族地区尤为突出。本文将以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的英语专业教学为例,从跨文化交际视觉重点阐述高校英语专业教学中学生的中国传统文化缺失现象。
文化教学是英语专业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也成为了英语教学中的重点之一。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5]对英语专业大学生的基本要求之一是:“熟悉中国文化传统,具有一定的艺术修养;熟悉英语国家的地理、历史、发展现状,文化传统、风俗习惯;具有较多的人文知识和科技知识;……”在《大纲》的要求中,一是对目的语文化认识的掌握,二是对本土文化认知的掌握。在英语专业课程中,听、读能力属于知识输入,而说、写、译能力属于知识输出。然而,在少数民族地区高校英语教学中,知识输入与知识输出不成正比。学生的说、写、译能力远不及听、读能力。由于山区学生平均英语基础水平不高,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着重于对英语国家相关文化知识的讲解上,而忽略了引导学生熟悉中国文化传统以及少数名族地区特有的文化和习俗。
笔者以地处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凯里学院英语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了问卷调查。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凯里市, 有苗、 侗、 汉等33 个民族, 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州总人口的81.6%。少数民族语言,如苗语和侗语,反而成为了多数人的“母语”。凯里学院是该自治州唯一一所本科高等院校, 故大部分学生为少数名族,受本族语言影响极大。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160 名英语专业大一学生中,有60%的学生感觉自己的民族语言发音对英语语音学习的负面影响极大,并且有85%的学生表示,英语听力学习非常困难;在180名英语专业大二学生中,56%的学生表示英语听力学习很吃力。 笔者对该院英语专业大三和大四学生综合英语课堂表现以及采访观察分析之后得出结论:经过两年对英语基础知识的学习,学生的听、读能力有不同程度提高。 然而,从学生在综合英语课中互动环节和写作表现来看,结果不容乐观。 87%的英语专业大三学生能听得懂英文表达的意思或进行英汉翻译,然而,他们却不能用英语准确表达或翻译中国传统文化相关内容,尤其是具有名族特色的文化内容,如苗族节日的由来,侗族服饰设计等。 这一现象在一定程上折射出了英语专业教学中的中国传统文化文化缺失现象。由于英语专业教学中中国传统文化和特色名族文化输入欠缺,导致了学习者用英语表达中国传统文化的能力与其实际英语水平不一致,从而产生跨文化交际障碍,阻碍了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之下,西方强势文化以英语为载体通过各种不同形式不断与发展中国家的传统文化碰撞和较量。 物质决定意识。 物质的强大也会带来意识的强大。 在受到西方强势文化冲击之下,我们的生活方式、文化标准已经发生了潜移默化的改变。 对少数民族经济不发达地区来说,这种改变会更大。 美国著名学者阿特巴赫指出:“中心国家的价值观、语言、科学革命和知识产品主宰和挤压着其他观念和实践。”在今天全面开放的社会背景中,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高等英语教育正受到西方主流文化的冲击,在价值观念、课程标准方面都会产生影响。
笔者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缺失现象成因还包含教师和学生对跨文化交际认识不够充分这一因素。由于我国现行教育体制缺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系统设置, 许多年轻教师在成长过程也成了该体制受害者,部分少数民族地区高校英语专业教师对跨文化交际认识不到位,仍然把教学重点放在英语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方面,然而,对中国传统文化在培养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没有全面系统的认识。 而当他们作为教育者去教育下一代时, 就会在无形中将自身知识结构缺陷拷贝进自己的教育方法中, 故而导致了学生对跨文化交际认识的偏差,以为跨文化交际只是一味的接受英语国家文化知识的过程,而并没有意识到它实际是一个不同文化间平等互换的交流过程。
从自身的专业素质修养来看,虽然少数民族地区英语专业教师的英语专业知识丰富,但是由于出国进修或学习的机会有限,缺少实践经验,教师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提高受到这些客观因素的限制。 作为教育者,如实践经验不足,则会对学生造成一定负面影响。
学校要加强管理,保证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宣传,从管理和制度层面出发,加强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学生自觉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及少数民族文化,并找到它们与英语文化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提高跨文化交际意识和敏感度。 学校要把既拥有坚实英语基础, 又在传统文化学习方面基础扎实的学生以典型的方式树立起来,让大家学习。 同时,加大传统文化的宣传力度, 遏制西方文化思潮在英语专业学生中的泛滥趋势, 真正使学生姓“中”不姓“西”。
中国传统文化导入要有计划有原则英语专业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同时更要有目的、有计划地采取措施,从学生、教师、教材、教学内容能方面入手, 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到整个英语课程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中国传统文化导入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 适用性原则, 即教师须传授与文化交际密切相关的适用性文化知识;2)平衡性原则,即中国传统文化与目的语文化要平衡发展;3)客观性原则,即客观地导入中国传统文化与目的语文化,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平等意识,促进学生批判性地吸收两种文化的精髓,同时又能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弘扬中国的优秀文化传统;4)灵活性原则,即英语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中国传统文化及少数民族文化与英语文化有机结合起来,教授学生学会变通使用[6]。
中国高校英语专业教学不是英语文化的单向输入过程,而是中国传统文化和英语文化相互融会贯通互通有无的双向输出与输入的过程,在培养英语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必不可缺、意义重大。
[1]王振亚.社会文化测试分析[C]//文化与交际.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108-118.
[2]胡文仲.文化教学与文化研究[C]//文化与交际.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27-38.
[3]束定芳.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以及外语基础阶段教学中文化导入问题[J].外语界,1996,(l):11-17.
[4]陈舒.文化与外语教学的关系[J].国外外语教学,1997(2):1-4.
[5]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Z].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2000.
[6]杨学云.基于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文化导入研究[J].外国语文,2010(4):127-130.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