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0
霍庆生 赵 楠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辽宁 沈阳110136)
中央织组部《关于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的实施意见》(中组发[2012]6 号),对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进行了布置;按照工作安排,省委组织部印发《关于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的实施意见》,要求各地区、各单位、各部门结合自己实际情况,紧密围绕“强组织、增活力、保大局,创先争优迎十八大”这一主题,按照“抓落实、全覆盖、求实效、受欢迎”的工作要求。 认真落实好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会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基层党建工作各项任务,分析并解决好基层党组织建设中的突出问题,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
在国内新的形势下,高校基层党组织没有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在开展工作时出现效率不高,效果不佳的现象。近年来,许多高校大量扩大生源,党组织基层队伍不断扩大,而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人员数量基本不变,学校基层党组织的工作压力不断加大。 学校没有重视这一问题,在大学生入党教育培训,党员发展和入党后的教育培训工作还停留在过去的水平,没有投入更多人力和精力。 甚至有些大学生入党后接受的教育和培训还不如入党前。 学校党组织的培训教育方式单调,缺乏创新。学员的积极性较低,教育工作效率不高,培训的效果不好[1]。因此,不断提高高校基层党建工作质量,促使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推动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和高校各项事业又好又快的向前发展,是当前和今后党建领域研究的主要课题。
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工作目标是培育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而学生党员就是学生中的模范楷模,能积极配合学生工作,促进基层党组织建设事业的发展[2]。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2004 年9 月19 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中明确规定,高校党组织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近年来,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学生党员的数量在逐年增加,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也得到提高。 党的基层组织在动员广大青年学生接受先进思想道德教育、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积极投入社会实践当中去发挥了旗帜作用。新形势给高校学生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党的十八大报告中也指出“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 党的基层组织是贯彻党的政策理论,落实党的工作任务的前沿阵地。 要时刻保持高校基层组织的先进性,组织带领学生党员学习党的先进理论,督促学生党员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争做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接班人。
基层党组织是落实党各项政策的最终执行者,搞好基层党组织建设是提高党服务人民群众的水平,是改善党群关系的具体举措,是推动社会事业顺利发展的杠杆。党的建设的理论和实践都要求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和不断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高校党组织建设是高校党的工作的基础,不断加强高校学生党组织建设,既是党自身建设发展的需要,也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更是全面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永葆党的先进性的需要。因此,要立足以人为本,对学生进行全面教育,把他们的特点同发展变化的实际结合起来。 必须要与时俱进,充分认识新时期加强学生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必要性。
党政共同负责制是一种新型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校院系领导体制和决策机制。高校二级学院实施党政共同负责制是高校党政教育改革的必然选择。 它能够解决院系政党权力、学术权力、行政权力、师生权力的动态平衡问题。 各大高校从自身实际出发,将管理重心下移,深入探索实践党政共同负责制。
在此实践过程中存在一些不足:一是二级学院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党政两张皮”现象。“两张皮”,是党建的致命伤。抓党建与抓教学工作没有产生协调有序的进行模式,以至于事倍功半。 党建要与中心任务、本职工作联系起来,共同发展。各二级学院要积极响应学校开展的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要防止抓党建与抓业务脱节的“两张皮”现象。 二是规则尚不明确。致使各二级学院在如何真正发挥学院党总支的政治核心和监督保证作用,充分调动学院行政负责人的积极性两方面做的不是很好。三是“核心”与“中心”两者关系的处理。各二级学院对“党建工作是核心”与“教学工作是中心”关系的处理,往往存在着两种极端:时而核心工作游离于中心工作之外,片面地、孤立地抓党建;时而忽视党组织的作用,以行政事务代替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
个别基层党组织规模过于庞大, 组织工作常常事倍功半效率低下。 为了让大学生党员真正在基层党组织活动中得到锻炼,提高基层党组织活动的效果,就需要做出以下调整:精简机构,减少大学生在基层党组织中的人数,保持在二十人左右。 保证在每次的活动中每个党员都能真正得到锻炼;提高大学生党员素质,保证每次培训教育和实践活动的质量。加强考查,剔除掉部分纪律涣散、思想认识上不合格的党员;开拓创新,以新的方式开展活动,在活动中注入新的内容。 提高学生党员和基层工作者的积极性。 加强老师和学生间的互动,充分发挥老师在学生中的核心作用,带动学生不断学习,不断提高政治素质和科学素养。
《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规定:高等学校党的委员会的主要职责包括“讨论决定学校改革和发展以及教学、科研、行政管理等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系级单位党的总支部(直属党支部)委员会直接参与本单位的教学、科研、行政管理工作。高等学校基层组织肩负着如此重大的责任,就更应该竭力提高党政工作者队伍的综合素质。
高校加强大学生基层党组织建设,需要思想上的重视与合理的激励机制相结合。 从目前来看,高校的大学生党组织支部书记大多数是由辅导员兼任。 但辅导员时间和精力毕竟有限,在管理多达一两百人的学生工作的同时负责党支部的工作略显吃力。 总有照顾不周情况。因此,高校大学生基层党组织建设中人员队伍力量不足的问题十分普遍。 加之基层党支部书记多有刚刚毕业的年轻教师担任,工作经验不足,教育培养的感召力也极度匮乏。 而真正能胜任支部书记的党员教师往往因工作繁忙压力大, 或者在这个工作岗位上得不到学校认可,所以不愿到基层党组织工作。这些极大影响了基层党组织工作的正常进行。
大学生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存在的常务工作者队伍流动性大,工作积极性不高问题亟待解决。应建立奖惩结合,以奖励为主的激励机制,学校要重视和认可基层党组织工作,稳定工作人员队伍,提高基层党组织工作质量,建设好基层党组织,保障学生党员能得到高质量的教育辅导,才能培养一批思想政治素质过硬,拥有丰富文化知识水平的优秀学生党员。
历史和实践告诉我们,任何一项工作的开展都存在自觉、不自觉两种状态,都要经历从不自觉到比较自觉的认识和实践的过程。 科学的考评能够推动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建立科学有效的基层党组织考评体系能激发基层党组织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的质量。 基层党组织的工作仅凭自发性是不够的,只有在启发自觉性的基础上,辅以硬性的措施和手段,通过搞好考评体系,既肯定成绩,又指出不足,才能防止高校基层党组织工作思想落实难的问题。同时,建立科学有效的基层党组织考评体系,有利于对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情况作出正确评价;对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履行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实绩作出正确评价。 做到奖勤罚懒,奖功罚过,奖优罚劣,切实做到奖有理由,罚有根据,从而形成科学良好的竞争氛围。
高校基层党组织要建立一套严格的考评规章制度,完善考评体系监控机制,从制度上确保考评的真实、可靠。组织负责考评的各二级学院负责人员,根据本学院实际,结合日常工作的开展情况,出台基层党组织考评制度,明细各项考评职责,做到考评有据可依,有据可行。 同时,加强考评的监控机制,保证考评制度落到实处。
高校基层党组织对于不同部门、 不同学院的党员应制定不同的、具有针对性的考评指标,将考评内容具体化,考评标准详细化。制定科学的考评指标,必须要由考评者与被考评者共同参与,确保考评指标符合考评双方意愿。其次,考核指标的制定也应有科学的依据,要按照不同的考评目标,考评对象及其工作岗位,性质难易程度制定不同的量化指标,同时对不同等级的党员进行分级考核,对同级的党员放在一起进行考核,既增加了可比性,又强调了考评者在考评中的责任。考评方法的的选择上应该做到两点:一是注重定性考评和定量考评的有机结合,要以客观标准为基础,减少考评中的主观色彩。要坚持定性考核,切实保证基层党员的政治素质与道德修养。 二是注重日常考评与动态考评的灵活应用。要注重对被考评者平时日常的表现以及思想动态,工作的变量进行综合考虑,使得考评具有全面性,发展性。 可以有针对性的加大奖优惩劣的力度,同时注重考评结果的能动作用,在不违反保密原则的情况下,将考评结果的明细进行公开,并建立交流机制,加强各考评对象的交流,相互学习,共同进步,促进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不断提升,实现考评工作的真正效果。 定期召开全校性的党支部会议,针对考评机制广开言路,统一思想,提高考评的公正性,公开性,公平性。
创先争优活动必须立足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4]、服务人民群众、加强基层组织”这个总体目标,方能建立起组织创先进、党员争优秀、群众得实惠的长效机制。 高校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目的是提高党基层组织的工作效率和水平,提升学生党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树立党员的良好形象。高校学生党员是基层党组织中的一部分,要想建立创先争优的长效机制, 就要有一批模范的学生共产党员队伍、先进的基层组织作表率,充分发挥好先进学院、部门、专业及先进个人、优秀学生党员、教职工党员等典型模范,起到先进带头作用。 与先进教育工作评比表彰相结合。
建立健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长效机制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我们要进一步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坚定性和主动性。 因此,我们要牢牢把握时机,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开展学生党建工作。将学生党员建设成一支团结一致,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的队伍。充分发挥自身的良好表率作用,在校园中营造奋勇争先,积极进取的氛围,加强党组织在学生中的指导引领作用。
二级学院是学校教学、科研、日常管理工作的基础,是与学生交流互动的主体。加强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关系着学校党组织思想方针的贯彻和落实,关系着学校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关系着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进步。 因此,打造精品基层党支部至关重要。
[1]楼成礼,林伟连,等.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思想教育研究,2003(6).
[2]潘亮.关于高校基层党组织在建设和谐校园中作用的思考[J].北京教育,2007(2).
[3]卢敏云.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与创新[J].龙岩学院学报,2005(1).
[4]王妙真.从构建和谐社会看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
[5]甄小英.党的建设理论[M].中国青年出版社,1992.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