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高校青年教师的主观幸福感的调查研究

时间:2024-05-20

李 恒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湖北 武汉430205)

现代社会建设的最终目的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要想建设和谐社会,人民的幸福,是一个重要的考核指标。 构建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校为国家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是国家知识和人才的集中地,高校青年教师作为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宝贵人才资源,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中坚力量,在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和教育体制不断深化的过程中,高校的生存状况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高校教师们也承担着越来越多的工作、人际、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压力。 主观幸福感是个体对自己生活的整体性评价——包括对情感和认知两方面的评价(Diener,1993)[1]。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条件的提高,主观幸福感逐渐成为衡量人们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然而,以往的研究专门针对高校青年教师主观幸福感的研究不多,基于此,本研究根据高校现实情况,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了解我国高校青年教师主观幸福感的现状,以期促进高校青年教师的身心健康,提高其幸福感。

主观幸福感研究概况:

国外从20 世纪50 年代开始研究主观幸福感,Diener(1997)把西方对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分为三个阶段,即描述比较、理论构建、测量发展。 描述比较阶段主要研究人口统计学层面的问题,探讨影响主观幸福感的因素。 理论构建阶段开始对主观幸福感的理论进行构建,并对形成主观幸福感的心理机制进行解释, 逐渐形成不同的理论模型,如人格理论、目标理论、判断理论、动力平衡理论、活动理论等。测量发展阶段主要是在对主观幸福噶青年的测量和提升上进行相关研究。我国对于主观幸福感的研究起步较晚,主要为一些现状调查研究,也有部分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的探讨和其作用机制的研究。关于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主要有遗传、人格、自我效能、家庭、文化、经济、生活事件、应对方式等。

1 研究方法

1.1 总体幸福感量表

General Well-Being Schedule (简称GWB),该量表由美国国立统计中心制定,共33 个题目。 本研究中采用段建华(1996)修订版,共18个题目。 包括对健康的担心、精力、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抑郁或愉快的心境、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以及松弛和焦虑六个因子。

1.2 被试

对武汉地区5 所高校(武汉体育学院、湖北中医院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华中师范大学)的300 名35 岁以下青年教师发放问卷。最后收回有效问卷246 份,有效率达到82%。被试中男教师133 人,女教师113 人;已婚180 人,未婚52 人,离异14 人。高级职称(含副高)40 人,中级职称134 人,初级职称72 人。

2 研究程序

集体施测。分发问卷给被试。要求被试:就近期对生活的感受和看法进行评定。 按选项0~10 累积相加,其中部分选项反向计分。 得分越高,主观幸福感越强烈。 不允许相互讨论。 收回问卷后,对问卷进行信效度检验,经检验,段建华修订的总体幸福感量表的单个项目得分与总分的相关在0.49 和0.78 之间,分量表与总表的相关为0.56 与0.88之间,内部一致性系数在男性为0.91、在女性为0.95。

3 结果和分析

3.1 主观幸福感的总体情况

所有调查对象的主观幸福感的平均得分为76.3 分, 稍微高于全国男性常模的75 分和全国女性常模的71 分。说明高校青年教师的主观幸福感属于中等偏上。

3.2 不同群体的主观幸福感比较

通过对不同人口学变量群体的主观幸福感进行比较,只有不同职称的高校青年教师,其主观幸福感差异显著。 高级(包括副高)职称的比中级和初级职称教师的主观幸福感要高。其他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没有引起主观幸福感的显著差异。

4 讨论

本研究的调查对象的主观幸福感的平均分稍微高于全国男性常模和全国女性常模的得分。说明高校青年教师的主观幸福感属于中等偏上。不同职称的高校青年教师的主观幸福感差异显著,职称越高,其主观幸福感越高,这也与以往的研究结果相符[2-3]。 这与高校这个大的背景有关,高校教师的职称与收入、学校地位等直接相关,争取更高的职称是他们的终身追求。但本研究在对比已婚和未婚群体的主观幸福感时,并没有发现显著差异,这与以往研究不太一致[4]。以往研究发现,已婚的高校教师比未婚的高校教师有更高的主观幸福感。这可能是因为婚姻的质量也是一个影响主观幸福感的主要因素,部分人对婚姻的态度可能持的就是宁缺毋滥,所以已婚并不一定能代表更幸福。

[1]Pavot W. Diener E D. Review of the satisfaction with life scale[J].Psychological Assessment,1993,5(2).

[2]袁俏.湖南省高校教师主观幸福感调查研究[D].湖南:湖南师范大学,2010.

[3]姬杨.高校教师主观幸福感及与人格特征的关系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7.

[4]孙玲.成都地区高校教师主观幸福感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09.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