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0
孙靖康
(河海大学 水利水电学院,江苏 南京210098)
河流泥沙的直接来源是水土流失。土壤结构疏松,抗冲蚀能力差,气候干燥,植被稀少,坡陡沟深,暴雨集中,加上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是导致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某河段水流中的泥沙,除来自流域水土流失外,还可能来自水流对河床的冲刷。当流域或上游河段来水含沙较少时,水流就会冲刷本河段河床而携带泥沙。
黄河上游水体较清,中游冲刷黄土高原,导致泥沙俱下、水体浑浊;而下游容易淤积,造成河床抬高,形成悬河,决口为患。治河当治沙,为此浅谈几点治沙理论,和大家共同学习。
“以水冲沙”理论和方略的提出,源远流长。明末的潘季驯提出了“束水攻沙”、清代靳辅和陈璜提出了“以水攻沙”。新中国成立后,王化云等专家概括地提出“拦、用、调、排”四字的治河方略,其中“调”就是调水调沙。只是因为受制于当时生产力水平等因素,这一正确的认识难以实施。
大浪陶沙,惊涛拍岸。这种场景形象的论证了“以水冲沙”的正确性。泥沙比重大于水的比重,在静水中下沉;而在动水水中可以被水推动。处在动水中的泥沙,一方面受重力作用有下沉的趋势,另一方面又受到水流的冲刷、紊动(混掺、上浮、扩散)作用而被长距离携带。当泥沙所受到的重力作用大于紊动扩散作用时,泥沙就下沉淤积。当紊动扩散作用大于重力作用时泥沙将被上浮或者河床被冲刷。正是由于重力作用和紊动扩散作用的共同作用,才可以实现泥沙的长距离运动。它的运动方式大体有“推移”和“悬移”两种,河流中较粗的泥沙在河床面附近做滑动、滚动、跳跃等形式的运动称之为推移。泥沙的推移运动具有间歇性,走一会,停一会。运动的泥沙也有可能与静止的泥沙置换,即水流冲刷和泥沙淤积交替出现。泥沙前进的速度远小于水流速度。泥沙在水中(自水面至床面之间)浮游前进、运动速度和水流速度基本相同。泥沙的这种运动称为“悬移”做悬移运动的泥沙在水中的位置是时上时下,其中细颗粒泥沙能上升到水面附近,不与静止的床沙进行置换。基本保持在水的上部浮游前进。做悬移运动的泥沙中颗粒较粗的,在运动时不仅时上时下的有时候回到河床静止下来,或者与床沙置换。但是,组成河床的床沙,和做这两种运动的泥沙并没有固定的分界线。即可以互相交换,又有可能发生转换,不论做何种运动的泥沙,在相同的水流条件下,部分泥沙,都可以静止下来变成床沙,部分床沙也可以变成运动的泥沙;当水流条件变强时,部分床沙将变成运动泥沙,这就是冲刷;当水流条件变弱时,部分运动泥沙回落到床面变成床沙,这就是淤积。这样加大水的流量,窄河槽束水,水压增大,流速提高,推动泥沙加速前进,减少泥沙淤积,冲刷河道,致使水流适时携沙入海。
黄河小浪底水库运用后,黄河下游的防洪形势发生了较大变化,但多沙之河,没有改变,进入下游的水沙条件两极分化趋势更加明显:一方面洪水以高含沙中小洪水为主,水沙比例更不协调;另一方面当今气候异常,稀遇大洪水的可能性仍将存在。如不人工干预,塑造一个稳定的河槽,河道将进一步萎缩,“小水漫滩”的情况将进一步加剧,重现漫滩险情,河道排沙能力进一步降低。为此,需要不断地进行“调水调沙”,以利于河槽束水冲沙,将所携带的泥沙和河床上的淤沙适时送入大海,从而减少河床淤积,增大主槽的行洪能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之安全。
调水调沙,适时入海。利用工程设施和调度手段,通过水流的冲击,将河床上的泥沙适时送入大海,减少淤积,增大主槽的行洪能力,在本世纪初成为现实。黄河的调水调沙就是要对河道区间来水和五座水库蓄水进行调度,人工塑造有利于下游输沙、河道冲刷和水库减淤的过程。调水调沙的科学性、时效性很强,风险不可低估,必须认真进行科学的模拟和实验。依据河势、水情和沙情,黄委会选择了三种可能出现的情况开展了三次实验,取得了巨大成功。在三次调水调沙实验取得成功并把握了一定调度规律的基础上,黄委将三次实验、三种类型年份、三种调度运行方式分别运用到以后的调水调沙生产运行中,使之成为水库调度常态。
大禹治水,贵在创新。运动是永恒的真理,远古的“疏川导滞”在当时来说,也是与时俱进,并取得了治河成效。时间在前进,河情在变化,人们对泥沙输移规律的认知也在不断深入,治沙方略也应在不断创新和发展。黄河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主要原因是黄河来水来沙变化,来水量减少,来沙也有减少,但减少幅度小于水量。根治黄河的关键在于泥沙,根治泥沙,“减沙”和“治河”不失为治理黄河泥沙的创新思维。所谓“减沙”,就是通过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的修复和水利工程的拦沙,从源头上尽量减少泥沙进入河道。“治河”,就是按照水沙变化的现状和趋势,遵照有科学依据的河道演变规律,进行河道整治,形成一条高效行洪和高效输沙的稳定河道。
在当今的信息时代,以信息化为核心的高新技术深入运用于治黄领域。把黄河“装进”计算机,借助现代化以及传统手段采集基础数据,对全流域及相关地区的自然、经济、社会等要素构建一体化的数字集中平台和和虚拟坏境,以系统的软件和数学模型对黄河泥沙治理的各种方案进行模拟、分析和研究,为治沙对策提供科学性、合理性和预见性支持。
泥沙泛滥,焉能使下游长黄河治久安?黄河泥沙来自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对黄土高原的生态保护尤为重要。发挥地方政府在水土流失保护中的重要作用,使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并重,提高人们对治理千沟万壑,提高水土保持工作的积极性。坚定不移的实施法规监督,把水土保持工作落到实处。加快推进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建立和完善水土保持监测网络,推进监测评价工作。加强科学技术推广,通过科学治理千沟万壑,改善生态环境,发展农业生产,从而有效推进水土保持的效率和水平。使结构疏松的土壤颗粒,不至于在水流的作用下,形成泥沙,进入河道。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