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谈竞技体育文学的创作——基于一个原创文学样本

时间:2024-05-20

刘 颖

(河北联合大学 体育部,河北 唐山 063009)

在第四节离比赛结束还有一分钟时,我们领先12分,对手正当裁判员捡球的时候,P.教练冲着我们这边喊:“鲁本,上场把威廉换下来。”我站起来,有些犹豫。教练P.看出我很紧张。他携着我的手,带我到记分员桌边。我被他拽着,跌跌撞撞地沿着边线走。到了记分桌边,记分员问我:“你是要把谁替换下场?”,“嗯,嗯,”我结结巴巴地,“他替换21号上场,”P.教练说。我的心七上八下的。裁判员向我示意,我便兴奋地冲上场,这是我第一场初中联赛。我的队友们还有运动场里寥寥无几的观众为我加油鼓劲。和所有的“小个子”和“爆发型选手”一样,我是人们的最爱——两队的首发队员已经奠定了比赛的结果以后,就该轮到这小子上场了。“鲁本”P.教练冲我喊,“站在罚球线右边。贾斯汀,传球啊。”我站到罚球线右边,这时我的手心开始流汗,就在球赛现场。裁判把球递给站在底线的贾斯汀。我站在那罚球线那,感觉我的一举一动都受到教练、队友、裁判还有观众的关注和审视。贾斯汀很快传球给我,这让我很惊讶。我没有接到,但又很快控制住球,那动作笨拙的像一个小孩。

我环顾四周,想将球传给队友,那感觉像是一个世纪那么长。我努力保持着平衡,脑袋里响着低沉的隆隆的声音。当时,我感到困惑。我可不想把球错传给对方球员。我当时很确定我不可能再犯那样的错误。当时真的很紧张。渐渐地,声音消除了,“投球。快投球。”我转身朝着篮筐,但是不敢出手。我的大脑在急速运转。万一我失手了呢?队友们再也不会让我待下去了。我有足够的时间思考,因为当时没有人防守我。大家都遵守着不成文的规定,那就是在比赛末尾,候补队员不用防守太严,因为候补队员没有能力严防死守。“鲁本,投球啊!”教练P.大叫,讲我拽回现实。我两手稳稳地捉住球,下蹲,起跳,像一只青蛙一样,猛地把球推了出去。那球离开我的手,慢动作般,向体育场的灯飘去。正当我担心有可能砸坏球场的灯时,球开始下落。稳稳地飞向篮筐。嗖。球直直地进了,观众爆发出掌声,我才发现我进球了。当时,我能感受到那种我做成了梦寐以求的事情的激动心情。在人们的掌声中,我退回半场,准备防守。关于那场球赛,我只记得这么多。但是,我铭记于心的是,那场球赛是我对篮球热爱的开始。

尽管我不像其他六年级的队员那样拥有好的基本功,他们已经有多年的有组织的训练,但是与他们对抗,我乐在其中。对于许多在芝加哥长大的黑人来说,篮球就仿佛是我们存在的中心。然而,初中毕业之后,我打消了参加高中篮球队的念头。地方高中挤满了运动天才,我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我之前的队友一个接一个地淘汰。尽管如此,我对篮球的向往一直都在。我继续在露天球场打打业余球赛,有的时候酷日当空,挥汗如雨几小时后,回到家,我感到这炎热让我昏过去。1983年,我被奥罗拉大学录取,我重新开始思考参加篮球队。在这个小小的自由文学学院里,黑人寥寥无几,而他们绝大多是都是篮球队员。我们之间最初的默契是建立在共同的对篮球的热爱上的。我受到他们的鼓励,在大学二年级参加竞选,并顺利进入了球队。接下来的三年,我都是校队成员。

在我毕业的时候,我感觉我再也无法与其他人建立起在校队获得的那种默契了。幸运的是,多年后,我遇到了东北骑士的年轻队员和教练,他们与我一样热爱篮球。当时,胸中盛着对篮球经久不息的热爱,我开始严肃的思考篮球的巨大影响。为何我对篮球的爱如此深厚?为何如此多的年轻黑人与我一样热爱篮球?1996年,我搬到左至亚洲,参加了东北骑士的女子篮球项目。这是因为我的继女参加了这个项目,她的学校正在招志愿者当教练。我当时是当地大学的社会学教授,我的研究关注的是非裔美国人是如何通过彼此互动建立种族观的。我特别关注的是关于芝加哥的非裔美国人在家附近的酒馆里理解种族的意义的。这个研究是我第一本书——《Talking at Trena’s:Everyday Conversation》的基础,就是在这个非裔聚集的美国酒馆。我每天上课、写作,然后下午跟继女的队伍一起训练。当教练这事充满乐趣还很激励人心。最令我开心的是每日有篮球相伴。

[1]黄璐.林书豪媒体奇观的文化政治学涵义[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2(3):5-7.

[2]黄璐.林书豪媒体神话与美国梦[J].青年记者,2012,7月下:88-89.

[3]潘志国.全球化背景下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寻根[J].体育学刊,2012(5).

[4]黄璐.电影《叶问》与国家意志联合[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7):63-64,22.

[5]黄璐.中国文学高层与纯文学的永恒[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0(4):12-13.

[6]卫京伟.《足球门》里的足球世界[J].体育学刊,2010(10).

[7]黄璐.体育人文社会学论文写作中的比喻修辞[J].体育学刊,2010(7):105-108.

[8]李莉,许新.大型运动会开幕式中的欧普艺术赏析[J].体育学刊,2013(2).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