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0
张守平 沈小玲
(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中国 重庆 402160)
高职院校的顶岗实习是在学生完成基础课和部分专业课后进行的教学环节,是高职院校实践性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职业教育实现工学结合,突出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有效形式和重要途径。尽管近年来许多高职院校在顶岗实习方面作了许多积极的探索和有益的尝试,但在如何构建有效机制,强化顶岗实习的功能,提高顶岗实习的质量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1.1 用人单位对学生顶岗实习欢迎程度不是很高。一些规模不是很大且性质为民营、集体或个人承包性质的用人单位,对高级技能型应用人才的需求不是那么迫切,同时接纳学生顶岗实习,企业要承担指导和管理的责任,承担一定的学生人身安全、生产经营质量及效率以及机密外泄的风险,还要承担一定的费用。因此,有的用人单位认为,接纳学生顶岗实习并不是他们的义务,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因而不愿接纳顶岗实习。而愿意接纳顶岗实习的企业,有的也不是从学生技能培养的角度着想,而主要从企业的功利性出发。比如,刚刚创立的企业,希望利用实习生来完成创立初期大量繁重的简单劳动;生产和销售季节性强的企业,希望在旺季把学生当廉价劳动力使用,以弥补普通劳动力的不足,减少开支节约成本,等等。学生在这类企业中顶岗实习,工作岗位往往受到限制,一般是在技能性不太强的岗位,像“民工”一样,加班加点地重复着简单劳动,很少有轮岗机会,很少能从事专业技能较强的工作,更不用说企业的核心技术岗位。因此,学生难以完成实习计划和内容,顶岗实习的功能被变相扭曲,专业性、实效性大打折扣。
1.2 顶岗实习期间学生教育管理难度大。学生离开校园顶岗实习后,思想品德教育和实习管理等问题增多,如何适应新的形势要求,改革和创新学生管理办法,也是学校面临的一大难题。从学校层面来说,学校对顶岗实习生的管理存在人员不足的问题,给学生一种学校不管他们了或者管不了他们的错觉。另外,实习单位绝大多数只管生产,没有精力也不愿在8小时工时外对学生进行管理。从学生层面来说,顶岗实习后,学习的环境改变了,他们与社会直接接触,社会上的一些不良行为和思想对他们有一定的影响;同时在就业实习中获得报酬之后,在恰逢生日及其他喜事时到饭馆、酒店去庆贺,极可能发生醉酒、斗殴或其他安全事故。而且,在工厂住宿或在外租房住宿的实习生,作息时间由自己支配,自控能力差的学生,抽烟、酗酒、通宵上网等不良习气随之产生,管理上的不到位造成较大隐患,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另外,由于各企业工作环境、条件、效益各不一样,顶岗实习不稳定,学生时有不辞而别现象发生,企业对此极为反感,影响了学校与企业的长期合作关系。
1.3 一些高职院校顶岗实习机制建设亟待健全和完善。这涉及学校“硬件”“软件”两个方面,硬件指顶岗实习基地的建设机制,“软件”指顶岗实习管理制度的建设机制。就“硬件”来说,一些高职院校在校外顶岗实习基地建设上缺乏战略眼光和长效机制,随意性比较强,或者是实习基地有其名而无其实,并没有与企业建立实质性的合作关系,真到用时派不上用场;或者是满足于搞“游击”战术,“打一枪换个地方”,没有与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就“软件”来说,一些地方高职院在学生顶岗实习的教学和管理上缺乏系统的制度设计。没有将顶岗实习当做学校教育教学的延伸,进行全程跟踪,及时对学生生活、技能或思想等方面的问题进行指导和排解,管理上又偏重对顶岗实习报告、鉴定评价的考核,忽视学生顶岗实习过程的考核和管理。这样,学生到了企业心态难以稳定,极易导致自行“跳槽”或中途撤离的后果。
2.1 按照企业需求打破原有的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突破制约顶岗实习的“瓶颈”,解决“工”与“学”的矛盾,做到“学中有工,工中有学”。
深化教学改革,保证各个教学环节与顶岗实习紧密对接。(1)根据企业需求制定和随时调整教学计划,建立动态的教学管理。打破传统的学期、学年、假期的观念,树立以社会需求为中心的理念,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围绕企业生产需求制定教学计划,确定相应的教学内容和培养模式;建立动态的教学管理过程,随时对教学计划进行调整。(2)大力调整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将学校课程、企业课程、社会课程有机融合。实施课程重组和调整,打破传统课程体系,坚持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建立适应工学结合和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综合素质教育相统一的课程体系,实现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动态结合。(3)根据实际编选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材、讲义,确定课题、任务和项目的指导书。以“适用、实用、够用”为原则,体现工学结合,编写符合实习单位实际的设备、技术、管理、企业文化的校本教材、讲义和指导书,帮助实习学生寻找或提出研究或调查的课题,确定学生应完成的具体任务或项目,让顶岗实习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模式相互贯通,有机融合。(4)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充分结合企业实际,积极采用现场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项目驱动教学法、自主学习教学法等构成系列的教学方法。通过教学方法的改革,提高教学效率。
2.2 政府牵头、企业参与、学院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使校企达到双赢
针对用人单位对学生顶岗实习欢迎程度不是很高等问题,笔者认为关键是要有一种利益机制,激发校企合作的内在动力,使合作成为双方的自觉行动,同时还要有外部制度环境的约束,使双方的合作能产生共赢。因此要尽快完善国家的相关法规,具体明确企业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中的权利和义务,可根据企业的规模,规定企业接受学生顶岗实习的岗位数量、学生人数、实习时间,并把“校企合作”的实施与否,作为企业每年工商年检的内容之一,相应的企业有优先选择一定数量毕业生的权利;如属特殊行业不能接受学生顶岗的,可提高该行业的教育附加税,替代所承担的义务。同时应发挥财税政策的积极引导作用,对企业和学校进行激励。如企业按接受学生进行生产性实践的数量享受财政补贴或一定比例的减税优惠,企业对学校的投入可作为捐赠给予所得税前扣除;对高职学院可提高生均拨款定额及专项补贴。
2.3 科学系统地建立健全顶岗实习教学和管理的机制
第一,建立“刚柔并济”的计划管理制度。学生学习期间顶岗实习半年,这是高职教育的一个重要类型特征,也是“以就业为导向”的必然要求。2009年3月,教育部再次发出通知,要求“高职院校要切实落实高职学生学习期间顶岗实习半年的要求,与合作企业一起加强针对岗位任职需要的技能培训,大力提升毕业生的技能操作水平,提高就业能力”。这是“刚性”的,容不得打折扣,高职院校必须将顶岗实习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并认真组织实施。所谓“柔”,即灵活性,指顶岗实习开展的时间上,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目前,绝大多数职院是将顶岗实习安排在第六个学期,但是行业企业的生产经营各有自身运行规律和特点,有的还有淡旺季之分,能接纳顶岗实习的时间段各有不同。因此,完全可以依据行业企业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特点,因地方制宜、因行业制宜、因企业制宜,灵活调整顶岗实习开展的时间,还可以根据企业和课程教学的需求,将半年时间划分为两次、三次或四次进行,实行工学交替。这一点对于实习基地欠缺的部分高职院来说,尤为重要。
第二,完善“现场跟踪,教管并举”制度。顶岗实习不同于就业上岗,它是高职院校实践性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学院应当把顶岗实习当做一门综合实践课程来对待,将教学与管理延伸到顶岗实习现场,并贯穿至整个过程,以彰显“学生+员工”“学习+工作”这一工学结合形式的特殊内涵。要选派足够的专业骨干教师常驻实习单位,代表学院与企业沟通交流,协助企业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技能训练,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生活工作中的困难,为学生排疑解难,维护学生的合法利益,考核学生的实习情况等。对确实需要分散实习的学生,也要派专人定期巡查,掌握有关情况,及时沟通交流。还应建立网络交流平台,利用现代化信息工具,对顶岗实习的学生进行教学辅导和信息交流。
第三,建立以过程考核为主,校企共同评价的考核体系。学生顶岗实习的过程,便是学生技能和职业素质形成和提高的过程。因此,对顶岗实习要重视过程管理,对顶岗实习成绩的考核评价,同样要重视顶岗实习过程的考核和评价。即重视考核学生平时参加技能学习与训练的出勤率及态度、实习项目完成情况及效果、实习和工作纪律遵守情况、团队精神、安全意识等,而不能只重视终结性(顶岗实习报告、实习设计、实习论文等)考核。
第四,加强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教育。学生具有良好的爱岗敬业、遵章守纪、吃苦耐劳、团队协作、沟通交流、安全防范等职业素质,是提高顶岗实习质量与效率的一个必要条件。目前,一些学生在顶岗实习时中途撤离,其原因大都折射出了职业素养方面的某种缺失,而这种缺失又跟我们职业素质教育的缺失紧密相关,因此必须大力加强学生职业素质的教育与培养。(1)在校内日常教学中要注重学生意志品质和道德素质的培养。(2)要特别重视顶岗实习前的职业素质教育。要结合企业和岗位的特点,结合双重身份接受双重管理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顶岗实习的目的性教育、责任义务和权利教育、安全教育,并组织学生学习企业管理制度及劳动法等有关知识,使学生形成清醒的认识,做好心理准备。(3)在顶岗实习的全过程,校企双方指导教师都要重视学生职业素质的教育与养成,并且要把学生这些方面的表现作为顶岗实习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因为这是就业能力的一个相当重要的要素,也是顶岗实习要着力培养的一个重要目标。
[1]郭志强.工学结合育人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2007-04-30.
[2]刘向红.高职院校工学结合课程体系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07(26).
[3]陈解放.基于中国国情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路径选择[J].中国高教研究,2007(7).
[4]万平.提高高职顶岗实习质量的策略[J].洛阳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5).
[5]钟忻.职业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3).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