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跳高运动技术演进特征的研究

时间:2024-05-20

刘凤歧

(聊城市文轩中学 山东 聊城 252000)

0 前言

1 跳高技术演变的回顾

跳高作为田径竞赛项目,始于爱尔兰和英格兰。1800年,跳高已列为苏格兰高地运动会的比赛项目。1864年,英国大学生F.H.古茨第一次用跨越式跳过1.70m高度,荣获了牛津-剑桥大学运动会的跳高冠军。直到19世纪末,跨越式是普遍采用的跳高方式。1892年美国人G.霍林发明滚式跳高技术,成为第一位越过2.00m高度的男子跳高运动员。据文献记载,滚式是世界优秀运动员上世纪20、30和40年代参加跳高比赛的主要方法。1923年,前苏联人B.优洛佐夫表演了一种身体俯卧骑过横杆的技术,这就是不久后被世人称之为“俯卧式”的跳高方式。1936年美国人C.约翰逊和D.奥尔布里顿采用俯卧式创造了2.07m的世界纪录,但直到1939年斯蒂尔才第一次采用与今天的俯卧式基本一致的技术,并于1941年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2.11m)。50、60年代是俯卧式普及发展的年代。当前俯卧式跳高技术接近完善程度时,一种新的跳高方法展现在世人面前-1968年墨西哥奥会上,美国人福斯伯里以其优美的背越横杆姿势震惊田坛:他不但夺得了跳高金牌,而且以2.24m的成绩打破了奥运会记录。从此背越式跳高以其特有的魅力征服了世界,使其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地得以普遍推广。

2 影响跳高技术演变过程的因素及创新特点

跳高技术的特征是由跑转为跳、由支撑转为腾空、由水平位移为抛射运动。由于跳高运动是平动和转动两种运动形式完成的一项复杂的空间运动,并具有周期性运动和非周期性运动的双重特征,所以说跳高技术是田径运动技术中较为复杂的技术之一。而且跳高成绩是用运动员越过横杆的垂直距离来计算的,从技术上,这个垂直距离由三个高度组成,即起跳瞬间身体重心离地面距离H1,腾空后实际升起的距离H2,腾空到最高点是身体重心和横杆之间的距离H3,为了达到以上三个距离的高度,跳高技术中的助跑、起跳、过杆和落地四个阶段都有不同的任务,不同的动作结构,从而导致了不同的创新途径和特点。

2.1 改进了助跑方式,提高了助跑速度

跳高助跑的任务是是使人获得快的水平速度,并在动作结构和节奏上为起跳做好准备,从跨越式到背越式的助跑,其任务是一致的,但完成任务的方法则不同,跨越式、剪式、滚式俯卧式虽说在助跑角度、方向、起跳腿与杆的关系有些变化,但都是直线助跑,在助跑动作结构和节奏上没什么变化,但在准备起跳降低重心跑的动作结构和节奏的要求是严格的。而背越式则不然,它采用与前几种跳高的助跑方式完全不同的助跑方式——弧线助跑,由于弧线助跑人体要向内倾斜,自然形成了人体重心的降低,跑的动作结构和普通弯道跑的动作结构没有什么变化,不需要像直线助跑那样为准备起跳作明显的降低重心跑,跑的动作简单而有实效,故为提高助跑节奏和速度创造了前提条件。60年代可以说是俯卧式技术逐渐完善的时期,但此时对助跑的认识仍较肤浅。俯卧式技术仍强调通过起跳制动使水平速度转为垂直速度。50年代后期,俯卧式技术开始朝着提高助跑速度的方向发展。虽如此,由于助跑距离短,后几步重心低,以脚跟滚动着地,助跑速度仍较低。60年代优秀运动员倪志钦助跑6步,速度达到7.25m/s。70年代优秀俯卧式运动员多采用7-8步助跑,起跳前可达到7-7.5m/s。70年代,许多原来的俯卧式运动员采用背越式技术,由于对背越式技术认识不够,出现了“变形技术”阶段,即跳背越式用俯卧式助跑起跳技术,从而降低了背越式应有的效果,没有体现出利用助跑提高起跳效果的优势,致使背越式技术停滞不前。70年代俯、背两式技术论争及其实践研究总结,使人们意识到快速助跑可以有效的促进起跳过程:有利于形成运动员与支点相互作用的最佳条件,缩短踏跳时间,增强踏跳的速度力量。有鉴于此,80年代背越式运动员加长了助跑距离,减小了助跑弧度,改进助跑动作,强调脚掌的“蹬趴”动作,使之更趋于短跑技术,提高助跑速度。

2.2 增加了起跳的速度和力量,改进了起跳摆腿方式

跳高起跳的任务是使人体获得垂直速度,并为过杆创造有利条件,起跳是在快速助跑的前提下进行的,如果正确充分地完成起跳使蹬地的力量能更多地作用于身体重心,取得起跳的更好效果,这是各种姿势跳高对起跳的共同要求。加快了起跳速度,直线助跑的跳高动作多采用直腿摆动,而背越式弧线助跑的起跳动作则采用屈腿摆动,屈腿摆动比直腿摆动减小了摆动半径,由于摆动半径短,摆动动作速度就快,这样就缩短了完成起跳的时间,提高了起跳效果。

在相对恒定的起跳时间里,着地快就意味着缓冲、蹬伸的时间延长。不同级别俯卧式运动员缓冲技术特征表明,高水平运动员缓冲时支撑反作用力较小,说明其脚着地后身体绕支点(脚)迅速向前上方运动,快速进入蹬伸的阶段。现代背越式技术此特征更为明显。

蹬伸效果取决于蹬伸的力量和速度的乘积。当蹬伸的力量受个体能力限制提高蹬伸效果,就要改进技术,缩短着地时间,增加用力蹬伸的时间。现代跳高起跳技术就是依此设计的,充分显示了快速起跳的特征。(表1)

粒粒背着柔软的羊皮手套走在顺古镇,走到古旧的青石小路上,高跟鞋哒哒作响,敲碎了一巷子的清寂。真是美,小巷子,石板路,树是绿的,草是青的,河水清凌凌蜿蜒,猛然从繁华的大都市置身其中,好像进入了另一个世界。

表1 跳高技术运动学特征

50年代俯卧式起跳着地时普遍用“制动式”或“打击式”,运动员不仅易于受伤,也加大了人体对于地面的冲撞力,对缓冲和蹬伸造成消极影响。60年代俯卧式采用了“滚动式”着地方法,但由于项目特点,仍要求大迈步着地,着地瞬间水平速度损失10-20%。“变形背式”也存在这个缺点。随后的小迈步放脚着地方法,缩短了最后一步步幅,使着地瞬间水平速度损失减少到2-5%。

增加了起跳的力量。俯卧式直线助跑起跳过杆考偏心推力,而背越式弧线助跑起跳过杆靠离心力和人体由内侧到竖直转动过程中所产生的角速度的作用,这样背越式弧线助跑起跳时身体不向横杆一侧倾斜,而是竖直向上,这就使起跳腿蹬地时所产生的支撑反作用力更多的通过身体重心,从而提高了起跳效果。

现代跳高技术还有一些特征,是起跳时快速摆动肢体。从力学上分析,直腿摆动可提高人体离地瞬间总重心高度,可增大人体对地面的作用力,但直腿摆动是由俯卧式起跳、过杆动作特点决定的。从外观看,背越式屈腿摆幅小,但摆动半径小,速度快可弥补幅度上的不足,同时屈腿摆可使躯干摆幅增大,还有助于提高整体摆幅效应。(表2)

表2 不同摆动动作生物力学特征

2.3 改进过杆动作减小了H3的距离

助跑起跳后人体能顺势越过横杆,是最引人注目的。衡量过杆技术的好坏,要看人体重心腾起最高点距横杆上沿这段距离的大小,即H3距离,如果过杆是H3数值大,则说明过杆动作不好。如果H3较小而能过杆,说明动作比较好,而优秀运动员,如苏联的帕克林、古巴索马约尔在越过2.41m、2.45m横杆时,他们身体最高点正好与横杆上沿高度相同。H3的数值为“0”说明他们的过杆技术动作是好的。

3 跳高技术的演进过程给了我们启示

3.1 重视科学训练,不断提高科学训练水平

现代高科技成果的迅猛发展推动了竞技运动的快速发展。现代高科技成果,最新知识及最新技术在体育领域的全面渗透和利用,对竞技运动成绩的提高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先进的理论,先进的运动技术,先进的训练方法和手段,极大地提高了运动训练的系统化、科学化程度。运动员的选材,成绩的预测,使训练的安排与控制更加准确。例如,在跳高训练中,已广泛运用运动生物力学分析研究运动员的技术,解决技术问题;运用预测科学,研究运动成绩的发展规律;采用先进的训练仪器、设备和器材,改进训练条件;采用综合措施帮助运动员进行心理训练和恢复训练;制订训练模式,进行定量化控制训练,以及定期的科研诊断综合评定等等。

3.2 提倡早期全能化训练

大运动量训练曾被60年代世界优秀跳高运动员普遍采用,还有跳高运动员则更注重发挥个人特长,集中训练手段,突出专项训练,坚持“少而精”的原则。虽然那些运动员身体瘦弱,肌肉细长,专项能力好等优点,但是这些运动员不适宜持续比赛。接受全能训练的运动员一般体态匀称,肌肉结实;身体素质全面,速度力量突出;具有就较高水平的兼项或副项;连续比赛能力强;保持运动的寿命长。

3.3 “训练中比赛”,加大训练量

跳高发展史上曾十分重视大运动量训练。大运动量训练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有机体的机能,提高各项身体素质和身体健康水平,同时也能为创造性地掌握技术创造有利条件,为长时间、系统地参加比赛,不断提高运动成绩奠定坚实的基础。但现代比赛愈来愈激烈,比赛强度愈来愈大,对运动员的要求也愈来愈高,因此对训练的要求也愈来愈严,为使运动员适应比赛的负荷,在技战术水平和心理素质等方面得到提高,目前优秀跳高运动员在训练安排上更加突出专项训练,十分注重模拟比赛条件下的训练或更多地参加比赛,训练的负荷不断加大,实战性更强。

3.4 重视速度训练,突出抓爆发力训练

优秀跳高运动员的速度特点是:加速快,助跑最后四步的速度达到8m/s以上。随着助跑速度的加快,可使运动员获得更大的离心力,增大地面反作用力,增加垂直力量,改善身体腾起效果,越过更高的高度。由于速度在提高跳高成绩中的关键作用,跳高训练中的速度训练也显得愈来愈重要,也愈来愈为教练员和运动员所重视。而跳高助跑速度的不断提高,对运动员的力量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跳高运动所要求的力量主要是快速力量,即爆发力。跳高运动员的爆发力是快速水平速度转化为尽可能大的垂直水平的关键因素。

4 结论

4.1 跳高运动技术的演进是促进跳高运动成绩和跳高运动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4.2 跳高技术的演进是围绕着充分利用助跑速度、发挥运动员弹跳潜力、减小身体重心与横杆的距离等进行的,不论是从刚开始的跨越式还是到现在的背越式,加快助跑速度,起跳与助跑衔接紧密,能更好的利用助跑速度,起跳腿摆动充分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4.3 就目前的跳高运动的训练,在讲究科学化的理论指导,重视科学训练,不断提高科学训练水平,全能化训练的普及,重视速度训练,突出抓爆发力训练,而且更加重视心理训练和恢复训练队提高跳高成绩的作用。

4.4 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也可以改变跳高技术的发展。跳跃项目普遍发展较慢,但随着科学进步,跳高技术日趋完善,科学的选材,运动员自身不懈努力下,跳高运动成绩仍将一步步艰难的提高,会有更高的世界纪录诞生。

[1]沈伦.影响跳高成绩因素探蹊[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2,1(3):45-46.

[2]徐佶.世界跳高运动发展特点及其趋势 [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1999,18(1):32-33.

[3]毛秉诗,等.当今跳高技术的主要特征[J].山东体育学报,1995,10(3):52-54.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