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0
杨 丹
(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外语系 江西 萍乡 337000)
全国各高职高专院校招生已做出重大改革,招进来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四种渠道,“高考普招生”、“五年一贯制”、“三校学生”、“3+2”等生源。其水平明显存在差异,相当一部分学生在消极被动学习,效果欠佳。那么如何对学生进行个性发展,便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从中学,有利于个体发展与个体经验的整合。目前,对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学习还没有找到一条行之有效的好方法。传统的做法已经很难适应学生发展的要求,这关系到高职高专院校自身生存、发展的问题,是学校管理的基本内容。对于他们的学习特点进行研究应该是有利于提高其教学效率。对促进教学模式的改革有积极的作用。
学生是学校的主体,根据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特点培养出有益于社会的人才关系到职业教育是否服务于经济和社会,是高职高专院校是否适应社会需要,保证人才培养“适销对路”的关键环节;是否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以市场为需求,以就业为向导,加强产学研结合,着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工作水平,拓宽学生就业与创业渠道,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高职高专院校教学研究从课程设置、教学水平、教材建设、教学环境到教师队伍已有了新的变化。但是,就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学习特征而言却研究比较少。与本科院校的学生相比,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明显有着其独特的个性差异,不能与其他生源一概而论,本文意旨如何摸索出一套适宜高职院校学生的教学方法。
国外20世纪90年代开始对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探讨与研究(职业教育动向 刘玉峰 《职业技术教育》2005年9月),但是,大多数研究侧重于对学习的界定以及对学习能力的理论依据、实施策略、和实验结果进行阐述和分析。国内对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学习特点展开讨论开始于本世纪初,多数为对国外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学习特点的介绍和研究 (“学习领域”—工作过程导向模式 德国职业教育改革的探索 姜大源 2004年8月《职教论坛》,)通过调查目前我国主要有以下种高等职业技术学生学习差异与对策:
(1)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无歧视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强调无歧视、无放弃的教学。每个学生平等地获得学业成功和充分发展的机会以及平等享用教育资源。
(2)提高英语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强调要努力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成就动机。
(3)分层施教,注重个性发展,适应个别需求——提出1+2的办学方式,第一年学基础,打破班级界限采用分层教学;第二年学专业分专业教学。
(4)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应用能力的培养——强调在实践中教学,以学生为中心,讲授,实操,与点评相结合,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发现,学会动手,学会创造。
在研究了各种形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思想后我们发现,我们高职高专院校技术教育建设在借鉴西方和继承传统中,但目前没有现成的职业技术教育模式,由于历史的原因,大多数从事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院校还是采用普通高校作法。
我国目前没有现成的高职高专院校技术教育模式,很多院校将高职高专院校技术教育的专业定位,如培养目标和教学过程,通过专业教学模式的设计,使之符合自己的教学思想和办学思想。如果我们还是按本科院校的教学模式去教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结果是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目标没一个比较正确的定位,不能够重视素质的培养,学习态度、动机比较模糊。特别是,他们有鄙视职业技能的训练,不重视实践环节锻炼,不能够把业余时间用在读书学习和实践上,到毕业前夕绝大多数学生要与本科生去竞争,抢饭碗。结果高不成低不就。有的甚至与农民工争岗位。同时,我们也看到,有部分学生认识不到位,目标不明确,动力不足,方法不对,不大适应高职教育的学习生活,成绩较差。有些学生考入高职院校,觉得与自己理想中的大学差距较大,因而不安心在校学习,有的想退学,有的混文凭,他们生活茫然,不能合理地支配和安排自己的时间,结果把许多时间和精力浪费在上网消遣、电话聊天、在宿舍睡觉、打扑克等无聊的事情上。从职业院校学生的学习背景,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目的和学习效果等方面来研究高职院校的学生的学习特点.所以如何以学生为中心,总结出一条行之有效的注重知识和技能的结合的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学科本位”的教学观;如何使学生紧密地与社会需求相结合,教学与产学研相结合就显得格外的重要了。
根据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应该培养成适应企业工作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高技能人才这一总目标,我们应该大力提倡“能力本位”的教学观点,基础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须够用”为度。专业知识强调针对性和实用性。高职高专院校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大专以上学历和具有熟练的专业技能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和上岗技能证书的“复合型”人才,学生除了要掌握工作岗位所需的科学文化和专业知识外,还要具备一定的市场营销、组织管理、公关协作、法律法规等知识。总的来说,高职学生的知识较为零乱,缺乏系统性,同时技能型、经验型知识属于隐性知识,如何使之显化,都需要一种方式将其组织起来。
高职高专院校学生一贯强调要突出学生的技能的培养。所以国际高职院校教育专家特别注重职业学校学生智能发展与教育。这里所提出的智能是指学生在学校学习是所表现出来的智力与能力的总称。美国心理学家葛敦纳(Gardner,1985)认为够成智力的是7项能力(语文、数学、空间、音乐、运动、社交、自知)等。
另外,实践活动中智力的开发是在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离开了实践活动,即使有良好遗传素质和环境,智力也难以形成和发展。大量的事实证明,音乐能力只有在音乐实践活动中才能形成和发展。实践活动也有利于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而动机、勤奋、谦虚和毅力等个性品质都有助于智力的发展。
研究表明,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智力因素对学习成绩的影响是明显的,非智力因素对学习成绩的直接影响不大,非智力因素主要是通过对其智力因素的影响,对学习成绩产生间接影响;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对其学习成绩都有直接影响,其中智力因素的影响小于非智力因素,而且非智力因素对智力因素也不产生影响。由此可见,提高学生学习成绩,不仅要注意智力的培养,还要注意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如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以及坚韧性等,这些因素有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和发展。
改革以往的“学科本位”的教学方法。开展以学生为中心,重视“能力本位”的教学实践研究。帮助学生获得成功的经验。
A.根据不同生源,学生不同的专业、分别制定了不同的教学大纲,不同的教学计划和教案。例如“五年一贯制”与“3+2“以及普高生虽然他们同时进学校,又是同一专业都已分别制定教学大纲。
B.对不同专业和不同的生源但是同一年级的公共课程进行期末考试采用不同的考试试题来进行。打破了以前只要是同一年级基本上都考同一份试题。实践证明了学生能够根据他们的实际发挥最大的潜力,特别是3+2类型的学生因开展了因材施教的这一举措使他们在学习上得到了实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的提高了。
C.根据我们学院学生的学习基础,在新的课程中增加新的特色课。同一课程开设的量也不一概而论了,普高生的某些课程与“3+2”的学生的课根据水平层次课时不一。可以分层次进行教学。继续开设了针对性的选修课。
重视学生人格的整体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能力倾向有何差别,也是我们很重视的方面。例如有的学生知识基础中等、但交际能力强,沟通能力好。对于这部分学生我们进行了一周一次个别辅导,专门提高其语言交际公关能力的培养;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校外活动如食博会、消博会、浙洽会、服装节、旅游节等;开展有针对性的适应个性学生特长的比赛活动。另外,我们今年对毕业生的论文要求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制定具体的学院毕业生综合实践教学工作规范。突出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其论文题目必须结合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必须是探讨研究其职业岗位产生出来的实践环节的问题;还必须是学生亲自经历的体会。使全体教师意识到了学生的实习质量是非常重要的。
教材的合理使用,教学内容上作了有效的改革。高职高专的学习时间是有限的,在学校学习一般是三年,还包括半年的实习。“3+2”生源的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为一年半,最后一学期为实习期间。而学生工作在企业中占95%。所以对教学内容的改革可以作以下尝试:
A.在教材选用上,尽量突出实用性和针对性。要采用实际操作性强的教材。我们培养的学生要为地方经济服务。根据高职高专院校各种专业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与技能的运用能力的跟踪调查,并对两类调查的结果作了对比分析。调查结果表明:被调查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与技能的运用能力的发展不平衡,可以看出知识水平能力较强的学生技能的运用能力不一定强。现在的高职高专院校应用教材不仅应该注重语言知识的培养,还要注重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它需要着重解决应用能力的培养问题,使学生将已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在实践中得到进一步应用,从而培养以技能的应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目前,人才市场对人才的知识水平能力和应用能力的要求都是真实性的需求。应用能力教学的目标,也是当成教材的目标,应该突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这里“应用能力”其实就是要加强技术的应用能力的培养。要把应用能力的提高作为教材的核心,并将其贯穿于教材的始终。因此,高职高专院校应用课程教材编写的原则应做到:贴近真实;讲究层次。
B.在教学内容上,要求因材施教,紧贴学生工作岗位的任务与能力。一边对教学内容作一些必要的取舍。此课题着重解决如何将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培养成岗位应用型人才。在学习和借鉴其他院校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努力出版实训的教材。同时我们制定的实训的教学大纲要反映出应用能力评估的要求。根据高职高专院校教育的特点课程的专业建设有鲜明的行业背景,因此在宏观上,各专业的教学计划中的课程设置将不断完善;在微观上不断调整丰富课程的内容。
对高职高专院校应用型专业实习教学存在的问题、学生实习面临的困境以及外贸企业的要求进行调查分析,要找出问题,做出归纳。再邀请社会各行各业、特别是公司等专家对学生的岗位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进行分析。请他们提出合作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教师也要与企业家一起积极投入到校企合作办学的新的教学模式中。
在研究总体目标指导下,我们一直按计划、行动、来观察问题并进行反复的实践。运用教育理论指导整个教学的全过程,特别是为如何使实习基地发挥真正的效果提供有效方法。按照就业导向课程改革的内容框架,再来制定和修改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包括人才培养方案、主干课课程标准、能力测评大纲),使企业在合作教育的过程发挥最佳效果。
总之,根据学生的实际来确定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更改某些教学内容;关注学生的能力培养,提高各个阶层的学生的学习效果这一切都是为了学生能适应各种工作需要和为学生就业拓宽渠道。同时,它有利于高职高专院校院校教育能充分利用教学设备资源和充分发挥教师的各种潜力,来达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为社会培养更多的有用的应用型人才。
[1]石伟平.比较职业技术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2001.
[2]周一志,何新文.高等教育教学管理研究[M].大连: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1999.
[3]徐挺.高职高专教育专业教学改革试点方案选遍:上[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黄克孝.职业技术教育课程概论[U].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2001.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