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AWS:静水流深

时间:2024-05-20

郭嘉凯

技术始终是AWS最核心的竞争力之一。自公司成立以来,AWS就在技术方面不断创新,引领全球IT产业的发展。

万物之始,大道至简。

任何创新都离不开积累。而在云计算市场,积累和沉淀最为雄厚的非AWS莫属。如今,云计算已成为全球经济、科技发展的重要原动力。

但如果将时光倒流,回到13年前,云计算产业作为市场的新鲜事物,还处于破晓前的黎明时分。

2006年,AWS横空出世,为全球云计算产业的发展点亮了第一把火。与今天云计算产业的火爆情况大相径庭的是,当时,对于云计算,绝大多数用户并没有什么清晰的认知和理解。只有一些创业企业,看到了云计算的好处和价值,开始尝试拥抱云。

作为最早的受益者之一,AWS深知云计算对于一家快速发展的企业而言有多重要。当时,云计算已经成为亚马逊这家网络零售商最核心的竞争力之一。此时,AWS已经意识到,云计算未来将会给世界带来怎样的变革和颠覆。

于是,AWS承担起了布道者的角色,向全世界范围推广云计算。三年之后,一件具有重大意义的事情发生了。

2009年年初,也就是金融危机最严重的时候,美国Salesforce公司公布了2008财年年度报告,数据显示Salesforce的云服务收入超过了10亿美元。

这对于新兴的云计算业务来说是个破纪录的数字,同时,这一数字也让整个行业开始对云计算另眼看待。

尤其是从2009年开始,政府也开始试水云计算,这某种程度上算是支持这项服务的一种态度。

事后看来,或许AWS在那时也已经有了相当可观的数据,只不过亚马逊秘而不宣。

于是在2009~2011年,世界级的供应商都无一例外地参与到了云市场的竞争中。其中包括鼎鼎大名的IBM、微软和AT&T,他们大都是传统的IT企业,由于云计算的出现不得不选择转型。

同样在2009年,阿里云诞生,当时,中国的绝大多数用户,对于云计算是什么,还处于懵懂之中。

不过,即便后来者越来越多,但在云计算市场,AWS的地位一直不可动摇。

之所以能够一直占有这样的地位,AWS有三大独门法宝:一是技术上的不断创新;二是对用户需求的深入理解和把握,一切以客户为中心;三是不断完善的健康的生态系统。

这三大独门法宝,也成为AWS日后进入中国市场的基石所在。

虽然在欧美市场遍地开花,但直到2012年,AWS却一直没有进入中国市场。

事实上,早在2008年,AWS就在中国香港设立了办事处,为全面进入中国市场做准备。

不过,虽然当时中国的互联网产业发展十分迅速,但市场环境却很复杂。特别是一些外资企业,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并不尽如人意。2010年,谷歌宣布退出中国市场。两年之后,MYSPACE中国聚友网也宣布关闭。两大美国互联网巨头接连在中国市场折戟,也间接证明了AWS的谨慎并非无的放矢。

时间的指针走到了2012年。

此时的中国,经济连年高速增长,互联网创业风起云涌、中小企逐年增加,可以说,中国已经成为云服务需求增长最旺盛的市场之一。

2012年底,经过4年的准备,AWS终于决定全面进军中国市场。但此时的中国企业级云计算市场,仍近乎一片空白。虽然已有少数服务商,但在可靠性、安全性等方面仍存在较大问题,宕机事件时有发生。

关键时刻

2012年开始,AWS在中国有几个关键的时刻,在AWS进入中国市场六年之后的2018年,AWS全球副总裁、大中华区执行董事容永康发了一封信给大中华区全体员工,他在信中回顾了AWS在中国的发展历程,“有汗水和泪水,有欠家人和团队的感谢”。

可以看出,这句话里所包含的内容十分复杂。

2012年底,容永康从戴尔公司离开,担任AWS大中华区业务的掌门人,担负起为AWS在中国市场拓荒的重任。

当时在中国IT界的共识是,卖硬件(系统)相对容易,卖软件很难,卖服务更难,至于互联网服务,更是难上加难。尤其是,以往外资企业拓展中国互联网业务几无成功的先例。难怪,不少人都不看好容永康的選择和AWS在中国的发展。

当时,AWS在中国市场前途未卜,熟悉的朋友都为容永康捏了一把汗。

不过,容永康表示,他做出这一选择并非一时冲动,而是出于对产业发展大方向的判断。“几年内,云计算必将成为行业的重心之一,企业用户也会逐步接受云计算,因此,云计算的发展空间将十分巨大。”

广阔的发展空间,再加上行业内享有盛誉的企业和平台,可以说是天时、地利齐备,这也让容永康意识到,自己接下来将拥有更大的施展空间。

如今,AWS在中国市场取得了良好发展,虽然已经印证了容永康当时的判断。但在当时,容永康和他的团队面临的却是无法确定的未来,其中,最大的挑战来自监管层面。由于当时云计算服务还是“新事物”,虽然国家监管层面已认识到云计算带来的巨大变革,期望有效地加以管理和规范,但并没有明确的监管机构和相关法规。

容永康坦言,这段时间对于他是最艰难的,心里也十分忐忑。“监管法规方面的不确定性,让我们也无法确定下一步的投入和方向。”

因为不确定,所以当时刚刚进入中国的AWS表现得十分谨慎,一开始只是在现在由光环新网运营的AWS中国(北京)区域推出有限预览服务,特邀一批中国企业客户以及在中国开展业务的跨国公司客户使用AWS中国(北京)区域的云服务。此后,有限预览服务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与此同时,还启动了在宁夏中卫的数据中心建设。

关于云服务的监管政策直到2015年底才明确。2015年12月2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发布《电信业务分类目录(2015年版)》的通告,2016年3月1日起执行。调整后的《电信业务分类目录(2015年版)》正式明确将云计算服务纳入电信增值服务目录进行管理,在中国提供云服务需要按规定申请电信增值服务许可证。

在国家和舆论对网络安全更加重视的背景下,云服务商获得IDC“牌照”,考量很严苛。出于信息安全的考虑,外资企业不能直接获得IDC牌照。于是,监管政策出台后,来自国外的云计算公司都选择与国内IDC服务商合作的方式,在中国市场发展云计算服务。

2016年7月30日,光环新网与亚马逊签訂了运营协议,亚马逊授权光环新网在中国境内提供并运营AWS中国(北京)区域的亚马逊云技术及相关服务。

解决了IDC牌照问题后,容永康本以为可以在中国市场大展拳脚,但不料却又生波折。

2017年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关于清理规范互联网网络接入服务市场的通知》指出,云服务作为新的服务模式加入到了新版《电信业务分类目录》中,因此对于原本持有IDC牌照的企业,如果事实上已经从事了云服务或CDN服务,要求以书面承诺的形式承诺在年底之前达到相应的经营许可要求,并获得相应的经营许可证。如果未按期承诺的,从2017年4月1日起,不得经营相应的业务。如果已承诺,按照承诺期限,年底之前未持证的企业,2018年1月1日起,不得经营相应的业务。

而光环新网并没有云服务牌照,按照监管要求,需要在2017年年底前拿到这块牌照,否则2018年1月1日起,不得经营相应的业务。

这意味着,AWS在中国的所有服务都将终止,用户将会蒙受巨大的损失,这对AWS而言,几乎是致命的。

当时的容永康,无疑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心底的煎熬可想而知。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做。争分夺秒,时不我待。为了解决这一难题,AWS临危而变。

2017年11月,光环新网发布公告称,同意公司以不超过人民币20亿元向亚马逊云技术服务(北京)有限公司购买基于亚马逊云技术的云服务相关的特定经营性资产。

2017年12月22日,在距离生死线仅剩9天时,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了最新一批获得内容分发网络业务(CDN)牌照和互联网资源协作(云服务)牌照的企业名单,光环新网名列其中。

再加上2017年12月12日开通由西云数据运营的AWS中国(宁夏)区域,两个AWS区域基本布局完成。

此时,一直压在容永康心上的大石头终于落地,但这数百个日日夜夜的等待和煎熬,显然并不是外人所能了解的。自此,AWS在中国云计算市场的发展驶入了快车道,开始全速前进!

技术布道者

技术始终是AWS最核心的竞争力之一。自成立以来,公司就在技术方面不断创新,引领着全球IT产业的发展趋势。

作为业界最早在云计算领域投入的厂商之一,即便在今天,AWS的产品也在很多方面引领着行业的发展方向。

AWS产品有两大特点:一是好,二是多。前者,以企业必需的数据库为例,Amazon Aurora 数据库性能做到了MySQL数据库的5倍,而成本却只有传统数据库的1/10。仅2017年,AWS推出的新服务和新功能就多达1430项,而2018年,AWS发布了1800多项新服务和新功能,目前总共提供了165个大项的服务。

在技术创新方面,遍览国内外云服务商,可以说无出其右者。

这些创新的技术和产品,对于中国用户而言,无疑是极具价值的。但在当时,国内云计算市场仍处于萌芽之中,绝大多数用户,对这些新技术、新产品几乎没有什么认知。

因此,在进入中国云计算市场后,AWS首先做的是技术布道工作。

在AWS内部,有一个特殊的全球团队:Evangelist,译成中文就是布道者。他们通过行业演讲、博客文章、客户圆桌讨论等多种形式,向客户介绍云计算技术,推动云计算应用。AWS云计算首席企业战略顾问张侠就是这样一位布道者,他的主要职责就是向企业用户、行业用户、创新企业介绍云计算技术,推动云计算应用,帮助企业数字化转型和创新,为企业创造价值。张侠说,AWS有自己的特色,“我们一般不过多讲解行业的趋势和流程,而是耐心和静心倾听客户的声音,了解他们创新的需求和难点,关注如何通过我们提供的云服务作为工具,帮助他们实现创新。”

自进入中国市场以来,AWS已经在中国举办了多场技术峰会、沙龙,为国内的合作伙伴、企业用户分享来自全球各个行业的最新实践案例。也正因如此,几乎每次的AWS技术峰会,都是人满为患,一票难求。

不断的分享、培育,使得中国用户对于云的认识不断提升。

如今,对于云,已经很少有用户会再质疑其安全性、可靠性,更多考虑的是:采用云给企业节省多少的成本?迁移到云上,有哪些风险?

在容永康看来,在这短短6年时间里,国内云计算市场,特别是用户的成熟度发展十分迅速,这让他感到十分欣慰。

赋能者

2019年3月25日,阿里云在北京喊出“被集成”的口号。“被集成”改变了阿里云以往的运营思路。不再“冲向第一线”而是去追求直接提供行业解决方案。具体而言就是不做SaaS,而是依托自身核心技术优势赋能合作伙伴。

这是阿里云在走过数次弯路后,所重新选择的定位。

对AWS来说,自成立之时起,就一直扮演着赋能者的角色:为AWS合作伙伴网络(APN)赋能,为用户赋能。而且,一做就是13年,从未改变。

华夏航空是在2018年成为AWS客户的。2019年3月,华夏航空CIO蒋涵如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上云之后,华夏航空技术团队在观念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掌握了DevOps运维研发一体化的思路,也接受了持续集成、持续部署等新的理念,从原来的瀑布式开发转向敏捷的、迭代式开发。”

AWS就是这样不断为客户赋能的。如果有一个客户想自己做开发,传统IT公司可能说不行,要安排一个咨询顾问团队帮客户去做。AWS则给客户提供两种选择:既可以提供咨询团队,也可以有另外一个团队,专门帮客户搭建、培养自己的内部开发团队。通过后一种方式,AWS将管理经验输送给企业CEO、CIO,把一些工具教会客户使用。这样,即使客户业务发展,需求不断增加,也不需要AWS总是扶着。

“趣加游戏”(FunPlus Game)是一家总部位于北京,创办于2010年,并在2012年年初完成1200万美元A轮融资的游戏公司。相信很多人都从未听过。可就是这样一家公司,却凭借着对海外社交游戏市场与游戏品质的专注,以约200人的规模成为了Facebook上亚洲排名第一、总排名第六的游戲开发商,日均活跃用户达到了600万人。在这一业绩的背后,支撑起其整个IT运营的基础则正是AWS。

作为一家创业型游戏公司,趣加游戏的业务发展十分快速。这时,选择什么样的IT基础架构来承载业务的快速发展,就成为了趣加的一个重要课题。

趣加开发的社交游戏均采用的是业界通用的“免费上手、道具收费”的模式来进行赢利,这就意味着游戏的品质必须优秀,否则即使免费也没人愿意玩,其次游戏运营中的人流波动对后台IT需求弹性表现也提出了比较严苛的要求,尤其是在新游戏上线时,很难估计几天、一周与一个月的玩家数量走势,而这些玩家中付费购买的行为也基本会成比例变化。所以,如何应对这种不可预测的弹性需求,是每一个做在线社交游戏的企业都必须面对的问题。

在企业发展初期,趣加游戏也曾尝试过用自有的物理服务器来承载业务平台,但最终决定采用云计算的模式,而通过比较最终选择了AWS,并在后者的支撑下,迅速成为全球第六大以及亚洲第一大Facebook游戏开发商,而负责IT运维的技术人员只有6个人。目前,趣加游戏的游戏业务与相关的支撑业务(如用户行为与消费规律分析)的基本架构,都是搭建在AWS上面。

类似趣加游戏这样的案例,在AWS的国内客户中还有很多。容永康坦言,自进入中国市场起,AWS就一直在为国内的用户赋能,伴随着他们一起成长,发展,壮大。“用户的成功,就是AWS的成功!”

构建云生态系统

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

任何一个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健康生态系统的构建,而且这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

与其他的硬件、软件不同,云计算与用户的业务结合十分紧密。同时,因为AWS致力于培育生态链,并为上下游保留发展空间,因此,也可以带动上下游的APN合作伙伴共同发展和成长。“在美国,花一美元在AWS上,可以给上下游的APN合作伙伴带来25美元的收益。”永康介绍道。

由此可见,云生态圈的重要性和其对上下游的拉动作用。因此,进入中国市场后,构建云计算的生态系统便成为了AWS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推动一个产业的发展,从教育入手无疑是对未来最具影响的方式。初入中国市场,AWS便选择了这样一条路,不问收益,只为将中国云计算的生态系统尽快建立起来。

“我们先从大学生开始培养,来培育云计算的技术土壤,让更多的大学生了解最新的云计算技术,使用云计算。”容永康说。

2014年9月9日,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中国教育在线携手AWS在京联合启动“云程似锦—2014亚马逊AWS全国大学生培训巡讲”。在北京、上海、天津、成都、沈阳、广州、山东、西安、武汉、宁夏十个城市,选拔出30所高校,为全国1.5万名计算机及信息相关专业的在校大学生,免费提供AWS“云计算”培训。

2016年,教育部与AWS签署合作备忘录,以促进中国云计算产业的发展及人才培养。双方计划未来培训12万名大学生,在200多所大学培训并认证超过1000名教师,同时支持200项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基础研究项目。至2018年,在短短两年时间内,双方已经培养了8万名大学生,有50多所大学加入到Academy和Educate项目,成绩斐然。

如今,这一工作已经开花结果。这些经过培训的大学生,很多已经参加工作,成为国内云计算市场的一股重要的新生力量。

在解决方案方面,AWS在大数据、物联网、基础设施、人工智能方面,已经构建起了比较完整的生态体系,而且容永康还透露,未来会引入更多国外的APN合作伙伴,让用户的选择有更大的空间。除此之外,AWS非常重视安全合规,为此过去几年在整体规划、认证、硬件、软件安全方面投入大量资源。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如今已被视作中国新常态下经济发展“双引擎”之一。

但对于很多国内城市而言,如何推动创业、创新生态体系的建设,仍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为了支持中国企业创新创业,促进各地国际化创业生态系统的建设,提高区域持续创新的能力,助力初创企业的快速发展,协助传统企业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云计算技术实现转型升级,AWS整合了包括各地政府、产业合作方以及专业运营方在内的各方优势资源,共同投入建设联合创新中心,下设孵化器、国际化项目、加速器和云创人才培养基地等模块。

2017年7月,全球首个AWS联合创新中心落户青岛,开始全面运营。“青岛-亚马逊AWS联合创新中心”以资本为核心,基于AWS全球领先及国际布局的基础架构平台,投入“软件+硬件+资本平台+人才”的整体解决方案,打通“产、学、研、融”生态体系,为初创互联网企业、传统企业的转型升级以及国际化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

与其他很多所谓的创新中心只是重形式不同,青岛-亚马逊AWS联合创新中心有着实实在在的量化指标:五年内累计孵化数百家初创公司,转型升级百余家传统企业,积极服务企业达到新三板、主板或境外上市标准;向境外知名孵化器/加速器进行本土初创公司或快速成长型企业的孵化输出,并积极引进境外优秀创业公司到本项目孵化加速;建设地方公共服务云平台,服务本地企业;每年定期开展多次国际化孵化加速宣传推广、创业企业招募、初创企业成果展示及投资机构对接活动;云创学院每年推荐200名以上优秀学生到转型升级和孵化加速企业实习,帮助驻青高校培养500名以上创新创业与技术人才,为本项目内约2000名李沧区企业工程师、驻青高校教师、优秀学生提供专业的AWS技术培训。

如今,AWS已经和青岛、上海、西安、南京等地陆续建立联合创新中心。“我们希望,针对当地的市场、当地的应用、当地的特殊情况,投入大量的资源,和当地政府合作去创造一些新的产业、新的服務,进而推动当地政府更好的拥抱云,进行数字化转型。”容永康说道。

云服务商中的瑞士银行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我一直相信,最好的拥有,莫过于静水流深。

在中国市场,与友商相比,AWS似乎有些低调。但这也正是AWS多年来一直所秉承的原则:低调做事,高调赋能。他们几乎不公开发布公司战略,不描绘未来的技术和产品路线图,也从不主动宣传财报和股价。

在容永康看来,云服务其实和银行有很多相似之处,“用户把最宝贵的数据放在云上,就如同我们把钱存在银行里一样,肯定不想银行大肆宣传,你把多少钱存在他那里。”

因此,AWS一直以来所扮演的角色都是用户背后默默的支持者,“我们更关注的是用户的需求,了解他们在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挑战和问题,我们用什么样的技术和方式来帮助用户解决这些挑战和问题,让用户的研发能力、技术能力和管理能力得到提升。”

多年的积累和坚持,AWS这种低调、务实的风格也得到了合作伙伴和用户的认可,最近几年,有APN合作伙伴形容AWS为“云服务商中的瑞士银行”,在容永康看来,这是对AWS最大的肯定和褒奖,也让AWS更坚定了自己所坚持的方向和原则。

磨剑十年,亦有试锋之时。

进入2018年后,AWS在中国市场屡有惊人之举。不过,这些惊人之举仍然很有AWS特色:与技术和创新直接相关。

2018年9月,在上海举办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AWS宣布,将在上海建立AWS人工智能研究院,这也是AWS在亚太地区首个人工智能研究院。该研究院汇集了多名国内外人工智能领域的顶级专家。

在业务和研究方向上,AWS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将开展以中文为主的多语言自然语言处理研究,参与和开发开源深度学习生态系统,支持中国客户在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方面的应用落地。

“亚马逊已经在人工智能领域持续投入20多年。在中国,我们与一些具有世界级远见的公司携手,例如图森TuSimple、氪信科技CreditX、汇量科技Mobvista、Hubble Connected和流利说等,他们已经在使用AWS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云服务来构建关键业务应用程序。”在发布会上,亚马逊机器学习副总裁Swami Sivasubramanian如是说。

看,即便是在如此重要的时刻、如此重要的场合,AWS依然忘不了合作伙伴和用户,“客户至上”这一原则,真的是深入骨髓了。

坚持和创新,也让AWS在中国市场得到了用户的认可,业务持续高速成长。

2019年3月,美国市场研究机构Synergy Research Group公布了2018年第四季度及全年的全球云基础设施服务市场数据。在中国区市场,阿里云、腾讯云、光环新网(AWS)、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位列前5名。

可以看到,在这份数据中,Synergy只计算了光环新网部分的份额,如果在加上西云数据的业务,那么,成绩将更加优异。

如果将云计算产业的发展历程看做是一场马拉松,那么,如今只是刚过半程。最终,谁能取得最后的胜利,比拼的还是底蕴、坚持和创新。而在这三方面,AWS的实力都积淀深厚。

任雨落风惊,自静水流深。

十年之后,我们再来看,谁是最后的胜利者。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