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软件跨界融合持续深入

时间:2024-05-20

赛迪智库

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领域增势突出,“互联网+”持续推动软件与互联网融合创新,培育形成一大批新产品、新服务、新模式和新业态,企业市场综合竞争力稳步提升。

2017年,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进入全面的转型调整期,行业业务收入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呈现出稳中向好运行态势,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产业结构持续调整优化,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领域增势突出,“互联网+”持续推动软件与互联网融合创新,培育形成一大批新产品、新服务、新模式和新业态,企业市场综合竞争力稳步提升。

2017年中国软件产业整体发展状况

业务收入稳步增长,企业利润不断提升

2017年在全球政治环境不稳定因素增多、市场竞争空间激烈、国内经济步入新常态的背景下,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整体运行态势保持良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完成软件业务收入5.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3.9%,增速同比提高0.8个百分点。从全年增长情况看,走势基本平稳。全行业实现利润总额7020亿元,比上年增长15.8%,增速同比提高2.1个百分点,增速高出收入增速1.9个百分点。从分季度数据来看,一至四季度利润总额增速分别为9.6%、14.2%、15.6%和21.2%,呈逐季上升态势。

在国民经济增长压力不断加大的背景下,尽管软件行业增速相较往年有所放缓,但行业增速依然保持较高水平。软件产业的高成长性使其日益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为国民经济在新常态下保持平稳增长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软件产业占GDP比重看,近年来,中国软件产业占GDP的比重不断上升,2005年比重仅为2.1%,2010年达到3.3%,2015年增长到6.4%,预计到2017年,该数值将达到7.0%。

IT服务引领发展,软件产品平稳增长

服务化、融合化是软件产业发展的主流方向,2017年,以服务化为典型特征的IT服务已成为我国软件产业发展的主力军,以融合化为典型特征的嵌入式软件增速有所放缓,支撑制造业创新发展的工业软件增速加快,各类信息安全软件产品收入保持高速增长。

信息技术服务保持领先,产业继续向服务化、云化演进。2017年,全行业实现信息技术服务收入2.9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6.8%,增速高出全行业平均水平2.9个百分点,占全行业收入比重为53.3%。其中,云计算相关的运营服务(包括在线软件运营服务、平台运营服务、基础设施运营服务等在内的信息技术服务)收入超过8000亿元,比上年增长16.5%。

软件产品平稳增长,支撑保障能力显著增强。2017年,全行业实现软件产品收入1.7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1.9%,占全行业收入比重为31.3%。其中,信息安全和工业软件产品收入均超过1000亿元,分别增长14%和19.9%。随着核心关键技术的突破,软件产业正向构筑有力的产业基础、推进信息系统安全可控、驱动工业智能化等方向迈进。

软件技术加快向各领域渗透,应用服务能力不断提升。支撑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电子商务平台技术服务收入比上年增长30.3%;助力集成电路产业发展,集成电路设计服务收入比上年增长15.6%;加快向通信、医院、交通、装备等各领域渗透,嵌入式系统软件已成为产品和装备数字化改造、各领域智能化增值的关键性带动技术,全年实现收入8479亿元,比上年增长8.9%。

软件出口增速提升,外包服务收入好转

受全球宏观经济形势弱势复苏、主要国家政治不稳定因素激增等因素影响,我国软件出口延续过去几年的低增长态势,第一季度增速出现较大幅度下降,随后增速缓中趋稳。2017年,软件业实现出口538亿美元,同比增长3.4%,增速比上年提高2.4個百分点。其中,外包服务出口增长5.1%,比上年提高4.4个百分点;嵌入式系统软件出口增长2.3%。

从2011年-2017年我国软件出口增长情况看,我国软件出口规模增速持续放缓,2017年略有回升。从出口规模来看,从2011年的346亿美元增长到538亿美元,6年增长了55.5%。2017年软件出口的增速相较2015年高出2.4个百分点,但与2013年以前仍存在较大落差。

软件出口的低增长使软件出口对产业的贡献率持续下降。2010年以来,软件出口占软件业务的比重呈逐年下降的趋势,所占比重从2010年的13.2%下降至2017年的6.4%,表明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还主要依赖于国内市场,企业的国际业务开拓能力仍需增强,全球化发展水平还有待提升。

集聚发展态势凸显,中心城市保持领先

2017年,全国15个副省级中心城市实现软件业务收入3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4.3%,增速高出全国平均水平0.4个百分点,占全国软件业的比重为55.2%,比上年回落0.3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4469亿元,增长19.1%,高出全国平均水平3.3个百分点,占全国比重的63.7%。全国软件业务收入达到千亿元的中心城市和直辖市共15个,合计实现软件业务收入4.3万亿元,占全国的比重达到78%。

东部地区稳定发展,中西部地区增速加快

2017年,我国软件产业区域发展呈现出中西部增速快、东部地区持续领先、东北地区增速放缓的态势。作为我国软件产业发展的主要集聚地,东部地区完成软件业务收入4.4万亿元,同比增长13.8%,占全国软件业的比重为79.2%,比上年下降0.1个百分点;中部和西部地区增速较快,完成软件业务收入分别为2497亿元和6187亿元,分别增长15.9%和17.3%,占全国软件业的比重为4.5%和11.2%,比上年分别提高0.1和0.3个百分点;东北地区增速放缓,完成软件业务收入2778亿元,增长7.1%,占全国软件业的比重为5.1%,同比下降0.3个百分点。

从各区域软件业务收入增速来看,主要软件大省保持平稳发展,部分中西部省市快速增长。总量居前5名的广东、江苏、北京、山东、浙江共完成软件业务收入3.5万亿元,占全国软件业比重的64%,分别增长14.2%、12.6%、12.2%、14.3%和20.1%。部分中西部省市增长较快,如西部的陕西增长超过20%,云南、青海增长达40%,中部的安徽增长达30%。

从业队伍不断壮大,新兴领域人才紧缺

作为知识技术密集的产业,软件业呈现出绿色性、创新性、高增长性等特点,人才是产业发展的最关键要素。行业前沿领域的不断创新和软件产业的快速发展壮大不断吸引越来越多各领域各层次的软件人才集聚,软件从业人员队伍日益壮大。2017年,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从业人数接近600万人,比上年同期增加约20万人,比上年增长3.4%。薪酬是吸引软件人才的重要因素。据统计,从业人员工资总额增长14.9%,增速和上年基本保持一致,人均工资增长11.2%。软件业人均工资的增长将有效刺激人才培训机构,对行业发展带来较大利好。

伴随人工智能、区块链、边缘计算等新兴领域的快速发展和行业规模的持续扩大,相关领域软件人才缺口越发明显。从我国软件人才整体结构来看,呈现出典型的梯形结构,即行业领军人才极度匮乏,随着互联网进程的逐步加快,当前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热点领域甚至出现了高中端人才全面短缺的现象。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高等教育机构在课程设置和师资资源配置方面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另一方面以市场需求为主线的职业教育规模仍然有待提升,尚不足以支撑产业的快速创新与发展。

2017年中国软件产业发展特点

产品创新能力持续增强

2017年,以企业为主体、以核心技术为重点、以应用为导向的软件技术创新体系不断完善,技术创新在软件产业发展中的驱动价值更加凸显。随着云计算、大数据在技术、产品和商业模式方面的逐渐成熟,新兴领域相继进入应用落地和普及的阶段,新业态、新技术不断演变出更多综合性的新应用,带动软件产业创新变革。此外,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区块链等技术演进持续加速,行业应用不断深入,为促进产业创新发展提供新的动能。在互联网等多个行业领域中,软件能力建设逐渐成为企业获取市场竞争优势的关键环节,软件技术和产品应用加速深化。

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局对重点软件企业的监测显示,2017年全年软件企业研发投入强度接近11%。据中国版权保护中心的数据,2017年受益于软件产业快速发展、软件研发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版权保护意识提升、登记费停征等因素,我国软件著作权登记量突破70万件,比上年增长达85%,呈现爆发式增长;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迅速得到应用和扩展,产业活力不断增强。

骨干企业实力不断提升

在政策和市场的双轮驱动下,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企业市场竞争力不断提升,涌现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知名品牌与相当收入规模的大型骨干企业,同时,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也成为全国创新最活跃的区域,一大批创新性企业正在加速成长,企业竞争力不断增强。部分互联网企业借助其具有的人才、资金、市场等优势,在软件技术创新和模式、产品创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全球企业市值前10强中,有6家企业属于软件和互联网领域,其中我国企业就有2家,分别为腾讯(市值5725亿美元,全球第5)和阿里巴巴(市值5256亿美元,全球第8)。

2017年软件百强企业中,业务收入超过百亿元的企业达到9家,比上届增加2家;软件百强企业入围门槛为软件业务年收入14.5亿元,比上一届提高了1.2亿元,增长8.1%。4成左右企业收入增长率超过20%,阿里云、京东尚科等部分在云计算、大数据领域具有领先优势的企业增长突出,华讯方舟、大疆等部分在新兴领域具有核心技术的企业持续保持增长;百强企业共投入研发经费1485亿元,比上届研发投入增长20.5%,研发强度(研发经费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达11.5%,比上届提高1.9个百分点,参与研发的人员数接近39万人,占总从业人员数的48%,与上届相比增长10%;软件百家企业的著作权登记量超过2.5万件,比上届增长14%,占全国总数的6%;百强企业中有51家企业从事跨国经营活动,在美国、日本、欧洲三个主要全球软件出口和外包服务市場中,百强企业竞争力有所增强,对美、日出口增长超过100%,对欧洲出口增长26%。

新兴领域创新步伐加快

在云计算、大数据领域,我国已经形成了相对完善的产业生态,产业体系更加完整。云计算领域形成了包括云平台提供商、云系统集成商、云应用开发商、云服务运营商共同参与在内的完整产业链,可以向市场用户提供丰富的新型产品和应用。大数据领域从数据采集、整合到价值挖掘、可视化的全产业链产业能力已经具备,数据交易、测评服务等产业生态环节更加完善。云计算、大数据的发展也带动了相关企业的快速成长,2017年软件业务收入百强企业中,在云计算、大数据领域具有领先优势的企业增长突出,阿里云和京东尚科的排名连续两年快速上升,软件业务收入增长均超过150%。

人工智能创新持续活跃,产学研联动创新态势基本形成,部分关键技术实现了突破。2017年,中国企业屡次刷新人工智能技术领域的世界纪录。阿里巴巴创造了全球权威机器视觉算法测评平台KITTI的世界纪录,并打破了国际权威肺结节检测大赛LUNA16的世界纪录。百度发布了“Apollo(阿波罗)计划”,向汽车行业及自动驾驶领域的合作伙伴提供开放、完整、安全的软件平台,帮助车企合作伙伴结合车辆及其硬件系统,快速搭建一套属于自己的完整的自动驾驶系统。

区块链技术研究机构不断增多,技术产品不断取得新进展。2017年,江苏“互信区块链研究院”在南京正式挂牌落户,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发起设立的赛迪(青岛)区块链研究院有限公司正式落户崂山区,重庆数字区块链研究院在涪陵区成立。在技术创新方面,Onchain发布智能合约2.0、跨链互操作协议、抗量子密码等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区块链前沿技术,太一云推出中国版权链智慧保险箱4.0产品,服务国家级区块链版权应用。根据汤森路透的统计,2017年全球与区块链有关的专利申请共406项,其中我国有225项,处于全球绝对领先地位。

软件跨界融合持续深入

软件技术与其它行业业务的融合更加紧密,软件正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各领域创新发展的重要支撑工具,软件能力培育也成为各行业企业的必然选择,软件的发展为各行业带来巨大的创新空间。宽带网络的推广普及加快了软件向传统产业、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的渗透。通过互联网这一载体,以软件为核心的信息通信技术最大程度地促进数据的流动和使用,信息数据成为新的生产要素,催生了移动电子商务、智能供应链管理、智能物流、智慧医疗等新兴产业,为提升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提供了技术支撑。

2017年,工业技术软件化成为我国发展智能制造的务实选择和重要方向。共性基础平台层面,航天云网、三一重工、海尔等企业依托自身制造能力和规模优势,率先推出工业互联网平台服务,并逐步实现由企业内应用向企业外服务的拓展。行业通用平台层面,海尔建设COSMO平台,开发与工业技术相对应的功能模块及技术组件,实现在云平台上灵活配置形成定制化智能工厂解决方案。工业App层面,国外的GE、西门子、波音、NASA等以及国内的海尔、航天科工、三一重工、徐工、华为等均高度重视通过发展工业App来推动工业技术软件化。

全球竞争助推产业升级

2017年,伴随软件技术产品的开源开放,新一轮全球化浪潮正在兴起,软件国际市场成为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关注的重要领域。

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软件业实现出口538亿美元,同比增长3.4%,增速比上年提高2.4个百分点。企业方面,中软国际、东软等实力雄厚的骨干软件企业纷纷加快国际化布局,一方面积极开拓美、日、欧等发达国家市场,另一方面加快拓展拉美、非洲、东南亚等新兴市场,为发展中国家输出先进技术和成功商业模式。同时,加强与外企开放合作成为我国软件企业提升全球竞争力的重要战略。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骨干企业通过资本运作,不断提升其市场竞争力。当前,软件不仅是创新创业最为活跃的行业,也是资本市场中最为活跃的行业,并购活动非常频繁。用友、华胜天成等领军公司通过大规模国际化资本运作,通过收购在行业细分市场具有领先地位或掌握核心技术的独角兽公司,为全球化业务扩张提供有效帮助。2017年,软件前百强企业软件业务出口达到本届软件百家企业实现软件出口210亿美元。其中,软件百家企业在美国、日本、欧洲三个主要全球软件出口和外包服务市场中,竞争力有所增强,对美、日出口增长超过100%,对欧洲出口增长26%;但对东南亚、拉美、非洲等市场的拓展效果低于预期,出口均出现下滑。根据统计,软件百强企业中有51家企业从事跨国经营活动,其中有33家企业设有海外研发中心或子公司,有10余家企业开展了海外并购活动,实现在海外市场的新布局。

产业发展环境持续优化

党中央国务院统筹经济社会的发展,制订了一系列加快经濟结构调整的战略部署,对软件产业发展方向、人才流动和资金流向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引导作用。继《中国制造2025》《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指导意见》《关于促进云计算创新发展培育信息产业新业态的意见》《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等重要政策颁布和实施之后,2017年,又有一大批支撑产业发展的新政策发布,国务院、工信部等部委相继出台了《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关于进一步扩大和升级信息消费持续释放内需潜力的指导意见》《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信息产业发展指南》《中国软件名城创建管理办法(试行)》等多项产业政策,从支持企业创新、推动新技术新业态发展、推动产业集聚发展、促进融合发展特别是与工业制造业融合创新等方面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2017年1月,工信部、发改委等相关部委相继发布了《信息产业发展指南》《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规划(2016-2020年)》,这些规划的发布为产业发展指明了重点,明确了工作内容和目标,为未来5年软件产业及其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方向指引。其中,作为信息产业的顶层设计,《信息产业发展指南》明确提出未来5年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重点主要包括了基础软件和工业软件、关键应用软件和行业解决方案,以及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强调要“建立安全可靠的基础软件产品体系,支持开源、开放的开发模式”。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