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析以故事化采写方式做“活”新闻报道

时间:2024-05-20

刘建英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系第一任系主任丁柏铨说:“新闻人,要善于讲故事,并将故事讲好,在讲好故事的过程中,娓娓而叙、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地体现引导力。”[1]他认为如今传媒生态、传播技术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新闻生产方式、受众接受方式也已发生了深层次变革,应当发挥媒体记者调查采访深入、报道事实及时、新闻生产专业、提供信息权威等强项,用在深入采访的基础上获得并经过精心选择的事实说话,用真实感人、具有新闻价值和富于启发性的事实说话。以讲故事的方式采写新闻,不仅增强了新闻报道的可看性,也使新闻报道充满了趣味性和人情味,增强了新闻的真实性传播力。但以讲故事的方式采写新闻,必须坚守真实性原则的底线,在此基础上再来巧妙运用故事化采写方式,才能把新闻做“活”,让新闻作品如文学作品一样可以深入人心,历久弥新。

1 用故事化方式采写新闻

美国普利策新闻奖得主富兰克林说,新闻故事化是指用故事化手法写新闻,就是采用对话、描写、场景设置等,细致入微地展现事件中的情节和细节,凸显事件中蕴含的能够让人产生兴奋感、富有戏剧性的故事[2]。将故事化因素巧妙植入新闻报道中,更容易与受众形成情感互动、达到情感共鸣。作为新闻记者,应熟练掌握新闻故事化的写作技巧,用事实讲述好故事,传递好声音。

新闻故事化并不是记者可以去编造故事、让记者抒发个人感情,而是根据事实进行采写。记者作为观察和记录者,必须用心观察,才能获得真实的细节[3],然后在报道中重现这些鲜活和具体的场面。

文学作品之所以能够深入人心,最主要的就是其中的故事吸引人,让人印象深刻,而吸引人的故事背后是作者细腻入微的观察记录以及深厚的文字功底,因此,新闻记者在做新闻采访时,必须要做足前期的准备工作,比如查阅相关背景资料,分析涉及的人物、事件等,这样才能理清报道思路,为故事化采写做好准备。描写人物最好的方式是运用细节,通过人物的言语、行动来显示人物的性格或心境。好记者会让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来讲故事,让故事产生镜头感[3]。在报道中,在抓住新闻五要素的基础上,记者还应把重点放在细节的挖掘上[4]。这样,一条普通的报道背后的故事,才可能被呈现,这样的报道才不会是干巴巴的、空洞的。

2 用故事化的标题吸睛

好的故事总会有一个让人过目不忘的故事名,而好的新闻作品也需要一个好的标题来“吸睛”。一个好的标题,能让受众不由自主地想打开新闻,看个明白。以保山市广播电视台的一篇新闻专题报道为例。如果按传统的报道方式,这篇报道的标题可能会是《大爱无私的戒毒所女民警》,或是《找回迷途羔羊的戒毒所女民警》,这样的标题,平铺直叙,不能引起受众的关注,记者从一封戒毒学员的信中了解到,学员们会亲切地称呼女民警们“妈妈”,女民警们陪伴学员们的时间超过了陪伴自己孩子的时间,于是灵感一现就给这篇起了个新颖吸睛的标题——《被借走的妈妈》,这样一来,寥寥六个字,却给受众留下了一个迫切想解开的悬念,故事味浓厚的标题吸引了受众的关注。

3 用人物的故事增强可看性

讲好故事那么人就是关键点,人物会给新闻带来新意和看点。还是以保山市广播电视台的新闻专题《被借走的妈妈》为例,新闻背景是保山市强制隔离戒毒所女子大队民警工作亮点频现,荣获“云南省五一巾帼标兵岗”称号,记者独辟蹊径不去直白地报道成绩,而是以女民警为报道对象,用讲故事的方式,以一个戒毒学员写给民警女儿的一封信为切入点,讲述民警们牺牲陪伴儿女家人的时间,想方设法帮助学员,维护她们的自尊,让她们在高墙内也感觉到真诚的关怀和温暖,让误入歧途的“羔羊”找到回家的路。为了让故事讲得更真切,记者还采用了体验式报道的方法,深入戒毒所,从清晨7点20分起床哨响起到晚上9点30分熄灯睡觉,一直和学员、民警一起,记录她们在高墙里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情况,从民警们看似平凡的日常工作中展现她们的大爱无私和爱岗敬业,把女子大队以人为本、科学戒毒、综合矫治的工作方针贯穿于故事的始终。

通过讲故事来报道这个新闻事件,可看性和节奏感都很强,不仅让戒毒所工作的亮点自然呈现,还让受众记住了舍小家顾大家,以母爱感化学员的女民警这个群体,同时还引导大家进行深思:筑牢思想防线,坚决抵制毒品的诱惑,自由、阳光地健康生活才是最幸福的,起到了很好的警示教育和宣传作用。

4 抓住“细节”故事才会传神精彩

无论是新闻报道还是文学作品,运用好细节描写就会使作品生动传神,可以说抓住细节,故事就会讲得有吸引力和感染力。在电视新闻中哪怕一个表情、一个眼神,都可以给受众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在广播新闻中一个现场声、一段同期声的运用都会给受众带来真切的听觉效果,宛如身临其境。

保山市施甸县电视台播出的《抗战英魂安眠73年 等来家人祭拜》这条新闻,讲述的是在70多年前的滇西抗战中,时任陆军71军87师260团二营副营长的刘堃然奉命带队过江侦察敌情,不幸中弹牺牲。后战友们把他下葬在生前的驻地一丘田,70多年过去了,当地村民不仅代代相传为刘营长守墓祭扫,还在志愿者的帮助下还找到了刘堃然后人,他们从3 500多公里外的山东省蒙阴县赶来祭拜英烈刘堃然。在这篇新闻长消息中,记者从刘堃然后人赶来祭拜这个新闻点为切入点,以讲故事的方式将70多年来当地村民代代相传为刘堃然守墓祭扫的感人事迹娓娓道来。现场同期声的运用、采访对象肢体语言的抓拍、表情的特写等细节烘托出真实、感人的气氛。刘堃然后人在坟墓前边擦着泪边哽咽、已是满头白发的刘堃然女儿眼里噙着泪花,用苍老的手紧紧握住村民的手……这些细节的运用和铺垫,将刘堃然后人对村民的感激之情,村民对抗战先烈的崇敬、缅怀之情自然而然地从电视音画中流露出来,与受众产生思想和感情的共鸣,这就是细节的魅力。

5 故事化采写新闻的原则

故事化的采写方式,可以让受众在看新闻时也能被有起有落的节奏感所吸引。许多优秀的新闻作品,结构流畅,语言风格接地气,再加上细腻的细节,让新闻作品鲜活、有吸引力。这种新颖的文风和角度,给读者带来更丰富的阅读感受和思考[5]。但讲故事并不能适用于所有的新闻报道,凡是不具有情节性的新闻信息,如科技动态、疫情状况等,就不适于用讲故事的方法。只有把握好新闻报道中讲故事的原则与方法,才能提高新闻报道质量和传播效果。

1)真实性原则。不能为讲故事而编造新闻,新闻报道中讲故事要遵循新闻真实性原则,故事的时间、地点、人物和情节都必须真实。写新闻不是文学创作,不能为了吸引受众的眼球而夸大新闻事实,真实性不仅是新闻报道的原则,更是新闻的生命,因此采用故事化方式写新闻报道时,必须坚守真实性原则,时刻牢记故事化采写新闻不是文学创作,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力,这是底线,是新闻记者的职业道德。

2)正确的舆论引导原则。广播电视台作为传统媒体被称为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应该牢牢树立“四个意识”,客观真实地传递信息,引导社会正能量,及时引导社会舆论发展方向,确保舆论不能偏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确的价值观导向、传递正能量是故事化采写新闻报道必须要遵循的,也是有社会责任感的媒体人做报道时应有的自觉。

总之,只要掌握好真实性和正确的舆论导向的原则,活用文学手法“靓”标题,深挖细节“塑”人物,巧妙融合声(同期声)、画(镜头)、文(文稿)“讲”故事,这样的新闻作品才容易引起受众的情感共鸣,增强新闻的吸引力和传播力,达到用事实讲述好故事,传递好声音的目的。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