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新媒体环境下微信群对大学生的影响分析及对策

时间:2024-05-20

王钧玉

摘 要 新媒体环境下,微信作为新颖网络社交平台深受大学生欢迎,微信的衍生功能微信群也在网络社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逐渐成为微信的核心功能。微信群虽然给大学生们的生活学习带来极大地便利,但也正在消磨着自律意思不强的学生们,文章通过调研分析,指出微信群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并对高校如何引导学生们正确使用微信群提出解决措施。

关键词 微信;微信群;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8)215-0142-02

新媒体环境下,微信让人们的沟通更方便,生活更丰富。随着微信的发展,微信的核心功能微信群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微信群沟通交流的便利和私密性越来越吸引着人们。大学生们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勇于接受,他们更倾向于利用微信群进行沟通交流。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微信群也一样,引导当代大学生正确对待微信及微信群,充分发挥微信群正能量,弱化微信群的负面影响,促进大学生群体健康发展,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

1 微信群概述

微信群是微信的衍生服务,自微信发布伊始,就非常受用户的推崇,微信开发团队也非常重视微信的群聊功能,在微信版本的迭代更新过程中,微信群功能也一直在修正完善。微信群建立门槛低,群聊内容有黏性,使得微信群成为微信的核心功能。随着微信的发展,微信群功能越来越丰富,从最初的文字、语音、图片信息的发送,到现在群收款、历史记录查找,从最初的多人会话,到如今的微信群查找,微信群的发展如火如荼,功能体验越来越人性化。3个好友就可以构成一个群,就某些话题共同讨论,非常方便,私密性也比较强。群主邀请新成员加入群的方式有两种,一是群主拖用户入群,二是用户扫微信群主发布的二维码加入微信群。微信群创建后,群成员可以在哪一方小天地里进行交流、分享;群主可以发通知公告、利用二维码对该群进行推广,也可以对群名称、聊天内容进行设置。

2 大学生微信群使用现状分析

微信群是有生命的,它的生命在于自生式生态价值的体现“互动”,“互动”让它更懂人性,它拉长了人们的社交半径,改变着人们的社交格局,它比朋友圈更犀利,比公众平台更有穿透性,也更能吸引当代大学生们的注意力。根据搜集的资料和文献分析发现,大学生中使用微信的人数达到91.3%,在这些使用微信的大学生中,使用微信群功能的达96%,其中女生更依赖微信群,大学生微信群使用现状如表。

从表1、表2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几乎是每时每刻都在关注微信群,将近80%的学生每天约有2个小时的时间花费在微信群聊上,9%的学生每天花费3个小时以上的时间在微信群里,微信的群聊功能已经影响到大学生生活学习的多个方面。大学生使用微信群,概括来说人数多、时间长,且不分时间地点,关注群聊动态已经成了大学生的一种生活习惯。虽然微信群提高了学生们的社交能力,扩展了人际交往圈,丰富了大学生们的生活,但是,对于没有很好自制力的学生,微信群已造成负面影响。

3 大学生微信群面临的问题

大学生普遍接受微信群,微信群确实给他们的生活学习带来便利,主要表现有:第一,微信群社交平台富有趣味,拓宽交友渠道,扩大社交范围,提升交友能力,促进大学生之间的交流,扩展人脉;第二,微信群实时交流,交流内容丰富、有趣,传递的信息量大,涉猎广泛。微信群文字、语音通讯、视频功能,以及位置功能收发离线消息,使交流变得简单、方便、快捷,交流内容丰富、交流方式多样,丰富了他们的校园生活;第三,微信群的传播资讯能力,给大学生们提供了便利的资讯平台,通过微信群他们可以关注时事、热点新闻等,也可以利用相关微信群查看通知通告等相关讯息;第四,微信群交流免通讯费,大学生可利用微信群进行自主学习,参与本学科专业相关的微信群,查看学习资讯,获取学习资源,参与讨论和交流学习。

微信群有利的一面是沟通交流便利、休闲娱乐多样、传播资讯即时等,但它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群体生活和社会互动,它使得自律意思不强的学生陷入了自我封闭、迷恋虚拟社交、盲从等负能量圈。主要表现如下。

第一,有些大学生自律意思不强,容易受微信群诱导,沉溺于微信群,自我封闭。

调查显示:85%以上的大学生时刻关注微信信息更新,几乎每个学生每天翻看3次以上群动态,严重依赖微信交流;60%以上的大学生常态性地利用微信群进行互动交流,这种过度依赖和沉溺于微信群交流功能、迷恋虚拟社交活动的行为,严重影响到了他们正常的学习、生活和社交,使得他们性格变得孤僻,疏离于现实人际交往。

虽然大学生通过微信群聊可以加强人际交流和沟通,这种虚拟的网络人际交往空间,跨越了地域、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这里,大学生们平等地交流,自娱自乐,而不被监管,但是这种虚拟的网络交往方式不同于现实社会中的人际交往,现实社会中的人际交往是人们在社会生产活动中的社交行为,是人们在社会立足的生存需要,影响着人们的情绪、生活、工作和学习。

第二,微信群“群体力量”影响大学生自我判断能力,容易盲从。

微信群规模大小不等,目前最多的群成员可达500人。在这样大规模的群里,个体影响力淡化,失去判断能力,容易跟风消费,成为被动消费者。最典型的表现就是消费的从众心理和攀比心理,容易让大学生失去理智,盲目冲动,产生非理性的消费;或是商家的有意诱导而产生的盲目消费。

第三,微信及微信群交往存在安全隐患。

现实社会中,双方能否建立社交关系以及关系的亲密程度,是通过观察了解一个人的相貌、行为举止、性格以及其他各方面的信息,通过接触获知对方准确信息,信息真实度、信任度都较高。通过微信及微信群建立起的社交关系,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這些不法分子伪装身份,骗取信任,然后在采用各种手段骗取钱财。

4 应对策略

摒弃微信群带来的负面影响,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微信群,发挥微信群正能量,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加强大学生自我保护意识教育。

高校教育工作者要紧跟时代步伐,利用微信群优势,关注学生发展,参与学生互动交流;通过宣讲、举办讲座、组织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等形式告诫学生们微信、微信群只是人们交流沟通的工具,在这种网络社交媒体上活动时提高防范意识,保护个人信息,绝不透露个人隐私,警惕网络“熟人”,了解法律常识,学会使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第二,加强大学生自律能力培养。

自律能力决定了一个人未来的成就。当前的大学生无论是在学习自律、生活自律还是道德自律方面,都不尽如人意。高校教育工作者以身作则,约束自我,利用微信群资讯优势,宣传教育现实社会交往和网络虚拟社交的不同;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園活动,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教育学生生活作息规律,自觉约束网络社交行为,正确对待微信新媒体。

第三,加强大学生心理和道德教育。

开设相关课程对大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开设道德大讲堂对大学生进行道德宣讲。探讨大学生心理特征,进行心理疏导和情感沟通,鼓励他们积极面对困境,锻炼他们的心理耐受力,有特殊问题的学生,观察跟踪,定期进行一对一心理辅,帮助他们尽最大努力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总之,高校教师善于利用新技术、新媒体、新平台辅助教育教学,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使教育教学更好、更顺利地进行。高校要支持高校教师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的热情,激励高校教育工作者利用微信群更快更好地走进学生,拉近教师与学生距离。

5 结论

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是一个复杂、充满矛盾的群体。他们个性鲜明,主张自我,强调独立,但又习惯于被关注,被照顾;有担当精神,但内心脆弱;勇于接受新事物,喜欢与众不同,追求非主流文化,喜欢通过网络沟通交流,自律意思不强,容易沉迷于网络。作为新颖网络社交平台微信群,广受大学生欢迎。引导大学生合理使用微信群,开展基于微信群的学生管理和教育教学工作,对高校工作者来说是信息化教育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沈超,何秀美.大学生群体学习行为对学习成效的影响研究[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6(1):106-112.

[2]林采宜.微信群能拓展人脉资源吗[J].商周刊,2016(15):82.

[3]徐静.微信对大学生社交的影响[J].新闻传播,2013(2):39-40.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