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多元传播时代的意识形态建构与安全

时间:2024-05-20

刘立志

摘 要 我国已进入新媒体传播的转型期,即多元传播时代。媒体传播最重要的功能之一是构建意识形态,而在多元传播时代,新媒体在意识形态的构建上也影响了传统的意识形态构建方式,尤其要关注意识形态领域的安全问题。文章对新媒体的突出特点进行简要分析,阐述新媒体传播转型和意识形态构建,并对我国意识形态安全问题和面临的机遇进行探讨研究。

关键词 新媒体;传播转型;意识形态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8)213-0009-02

1 新媒体及其传播的特点

新媒体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新媒体仅仅是指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包括计算机信息网络和以移动终端为基础的移动互联网服務和电信网络增值服务等;广义的新媒体则涵盖了所有新兴媒体,是依托于计算机技术的各种媒介形式,其中包括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通过和新媒体融合的方式呈现出来的新媒体形式。新媒体和传统媒体最大的区别在于4个方面,同时也是新媒体的突出特点,即网络化、全球化、社会化和个性化。

1.1 网络化

网络化是新媒体的根本属性也是最根本特征。因为无论是新兴媒体还是新型媒体,都在网络的不断发展中越来越移动化和网络化,都赋予了上网和实时联网功能。虽然传统媒体也有广播网、电视网等,但却并没有统一的网络标准,其传播功能无法和互联网相比。移动互联网的开发,以手机、平板电脑为代表的移动终端具备了传统媒体没有的传播功能。

1.2 全球化

根据移动互联网第三方数据挖掘和分析机构权威iiMedia Research发布的《2017年全球移动社交市场研究报告》,全球互联网率超过50%,截至2017年,全球移动设备实际使用人数达到50.07亿,个人移动设备拥有率达到67%,全球移动网络用户人数增长幅度达25%。快速的移动互联网发展速度和广度,使得新媒体覆盖了全球,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和传播。

1.3 社会化

社交网络和社交平台的发展使得新媒体成为社会化媒体,也就是新媒体向社会高度融合、渗透,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新媒体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并对新文明的产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4 个体化

新媒体在其传播中更加注重人民群众的个体性,也就是公民群体不再仅仅是信息的接受者,也是信息的生产者和传播者,出现了人人都是编辑、人人都可以是记者的现象。在传播方式上网民之间可以相互传播,打破各种媒介形态的信息传播,构建了融合信息和社会服务的新型网络。

2 多元传播时代和意识形态构建

2.1 多元传播时代的传播转型

构建意识形态的主要渠道有政府、社会和传媒等,但是前两者在构建意识形态上只能针对某个领域而言,而传媒的发展则会对意识形态的构建产生重要的影响,这是因为作为生产和传输的主要媒介,可以通过空前的规模流通将所形成的象征形式传达给千万人民群众。多元传播时代新媒体的传播转型也就是传播范式的转换。

2.2 多元传播时代新媒体传播转型对意识形态构建的影响

新媒体传播转型对社会意识形态构建产生的重要影响包括4点:

首先,网络技术和网络硬软件设备影响着媒体的传播功能,成为意识形态构建中的决定性因素。如果可以控制网络技术和网络设备,则可以控制意识形态的构建。其次,新媒体改变了大众传播,拓宽了意识形态的时空,相同意识形态的群众可以突破地域甚至时间限制进行交流,而不同意识形态之间的冲突也更加直接和剧烈。再次,新媒体传播转型使得对于社会领域的渗透更广更深,从而使得意识形态在社会中的运作范围被大大扩大。此外,新媒体传播更加重视人民群众的个体性,也就是个人的意识形态在整个社会意识形态构建中的作用增强,网民开始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意识形态构建中,不容易被宣传灌输影响。

新媒体的发展颠覆了意识形态的传统构建方式,传播的成本降低,打破了西方对于意识形态的垄断。中国近几年来在国际舆论上已经逐步扩大话语权,但是在多元传播的时代在新媒体传播转型之下,如何让我国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构建不背离实践,获得广大社会群众的高度认可是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课题。

3 新媒体视阈下我国意识形态安全问题

3.1 和西方文化与意识形态的冲突

我国和西方文化之间本身就存在巨大差异,在意识形态上西方发达国家一直对以我国为主的发展中国家进行文化意识形态的入侵。在新媒体传播转型期,西方意识形态的输入将一定程度上影响我国主流价值观的形成和传播。比如西方国家在讨论互联网时有意识地忽略了网络传播中意识形态的构建,即前文谈到过技术是影响意识形态的重要因素,而西方国家凭借发达的新媒体技术在意识形态构建中必然占据一定优势。

3.2 国内意识形态主导权问题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社会结构的多元化发展,在上层建筑、意识形态方面也一度出现过各种思潮在社会上涌动的局面。西方一些国家总是在向我国民众灌输到底哪一种思潮或者价值观是符合或有利于我国的这个所谓的论题,也就是故意搅浑关于意识形态主导权的问题。在新媒体传播环境下,某些场景中,一些负面价值观的控制显得相对薄弱。这是需要引起我们警惕的。

3.3 主流意识形态构建机制与新媒体的适应问题

由于新媒体传播具有网络化、社会化、全球化和个体化的特点,所以对主流媒体对信息生产和传输的控制能力的要求更高。在意识形态构建上,传统构建方式很难适应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因而,要想主流意识占据舆论影响高地,与新媒体发展态势适应这个问题不可能绕过,必须正面应对。

4 新媒体视阈下我国意识形态构建面临的机遇

4.1 新媒体传播转型打破西方对于意识形态的垄断

新媒体传播转型下,虽然对意识形态构建造成一定的威胁,但同时也创造了机遇。首先,打破了西方对于意识形态的垄断。这是因为新媒体的全球化和社会化拓宽了意识形态构建的空间,广大第三世界国家有了更多的话语权,而在这之前,话语权一直被掌控在西方发达国家手中。比如我国在新媒体快速发展之后,可以利用新媒体加强对外传播,爱国主义和新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可以在网络媒体上形成舆论态势。

4.2 传播转型有利于我国积极主动地应对意识形态挑战

尤其是在新媒体互动性和个体性发展下,每一个个体都可以利用新媒体对意识形态的构建进行控制,尤其是提高应对西方意识形态传播控制的能力。不过我国在应对西方国家意识形态传播中目前存在的问题是针对性还不够强,某些时候无法适应西方传播环境和受众特点,对外文化传播中实际取得的效果还有待加强。所以传播转型意味着传播范式的变化,要培育和保持自身能力,在弘扬中华文化这方面加大力度。不仅仅是在投入上增加,更要通过系统、科学和有效的对外传播来抵御西方的价值观。

4.3 构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

目前我国在意识形态构建上需要做的主要有两件事:第一件事是提高对外文化传播能力,有效控制西方意识形态的输入;第二件事则是在新媒体传播转型新形势,应该积极探索新媒体传播的规律,然后集合我国实际情况构建主流意识形态,从而达到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目的。网络时代我国主流意识形态构建的主要内容是主流意识形态的阵地建设和话语建设,阵地建设的核心是运用互联网思维强化网络思想文化安全建设,建立坚实的思想文化阵地;话语建设的核心是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构筑文化的领导权和話语权。此外,主流意识形态的构建和加强必须要坚持网络传播政治社会化的规律,比如在传播上要明确通俗、简明活泼,但不能过于庸俗和简单形式化,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同时维护主流意识形态的权威性。最后,主流意识的构建要有利于缓和群众眼前的、迫切的利益和社会发展的长远利益之间的矛盾,以引导人民幸福和社会进步作为宗旨和目标。

5 结论

综上,多元传播时候新媒体传播转型视阈下关于意识形态的构建,首先由于新媒体具有网络化、社会化、全球化和个性化的特点,所以在传播转型下意识形态的构建受到技术的决定性影响,意识形态的空间被拓宽,并且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而且每一个社会个体都能参与到意识形态构建中。针对目前我国面临的意识形态安全问题,在未来一方面要继续应对西方国家的文化意识形态入侵,另一方面要构建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

参考文献

[1]洪光东,王永贵.当前***意识形态建设新思想研究的进展与思考[J].广西社会科学,2014(9):4-9.

[2]秦在东,谢成宇.当代中国意识形态建设的路径探究[J].湖北社会科学,2014(5):5-9.

[3]余源培.新媒体与意识形态建设[J].河北学刊,2013,33(1):128-132.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