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中小型科技出版社聚拢高端作者资源初探

时间:2024-05-20

邓为

摘 要 聚拢一批高端作者资源群是打造出版社图书品牌和竞争力的重要保障,也是出版社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需要。中小型科技出版社可以利用翻译优秀外版书的机会,吸引高端作者参与;对于重点高端作者,要善于策划,进行全方位的资源挖掘出版;同时,要积极跟踪学术前沿,和学会积极合作,出版学术骨干的专著,扭转中小型科技出版社在聚拢高端作者资源方面的不利局面,实现高端学术专著的持续出版。

关键词 中小型;科技出版社;高端作者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8)214-0007-03

所谓高端作者,指的是作者群中被公认为在学术上有不凡功力和高深造诣、在专业领域有独到建树和较大影响的权威,对学术图书来讲,或者是在某一范围内创一流水平、有突出成就的名家,他们往往是同类作者中很难替代的佼佼者[1]。

聚拢一批高端作者资源群是出版社打造图书品牌和竞争力的重要保障,也是出版社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需要。对于中小型科技出版社来讲,高端专业作者更加重要。但在现实中,高端作者往往集中在中央大社,对于中小型科技出版社来讲,吸引高端作者资源往往是非常困难的。如何聚拢高端作者资源,如何组织和利用好高端作者资源,笔者简单谈谈在工作实践中的具体做法和体会。

1 翻译优秀外版书,吸引高端作者参与

在图书策划过程中,不少策划编辑常常有这样的苦恼:有好选题、好创意,但就是缺乏高端作者,或者高端作者没有时间或兴趣。特别是对于中小型出版社来讲,往往不受高端学术作者青睐。很多策划编辑与对方约稿时,常常被拒绝,对方一般表示会在某中央级大社出版,不会在地方或小型出版社出版。对于原版图书更是如此,很多作者一生原创性的著作只有一两部,大部分都会选择这个行业最具知名度和权威的大社出版。

针对这种情况,中小型科技出版社不妨先从出版优秀、经典外版书开始吸引高端作者。与本版书作者指定某些出版社出版不同,外版书的版权公司主要目的是盈利,虽然出版社实力也是其考虑的重要因素,但只要能及时或提前支付版权费,并按时完成出版,很多版权公司并不介意一些优秀的外版书在中小型科技出版社出版。

如果通过谈判,能够拿到一些经典的外版书,很多高端作者往往会冲着优秀外版书的影响力而参与其中,相对地对出版社的要求就会降低很多。特别是一些经典的外版书或者是“圣经”级的著作,对于一线专家、学者的吸引力是比较大的,这些作者往往会不在意出版社的大小,而是本着能参与经典著作翻译的初衷参与其中。如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翻译出版的《坎贝尔骨科手术学》就吸引到不少“大咖”参与[2],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翻译《坎贝尔-沃尔什泌尿外科学》甚至有两位院士加盟担任主审,一大批全国知名泌尿专家担任译者。如果是原创图书,这些高端作者往往是不会选择这些地方出版 社的。

在出版这些优秀外版书的同时,通过和几十位甚至数百位本学科的专家沟通和交流,会使不少专家、学者明白中小型科技出版社的实力并不弱,出版质量和效率也很高,后期合作的机会就很多。特别是其中一些参与的学术骨干,其人生的第一本重要的学术专著是在中小型科技出版社完成的,在后期的合作和出版中,往往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支持 效果。

2 圍绕重点作者,进行全方位出版

对于一些中央大社来讲,每年出版的大中型学术专著比较多,一些如院士级别的专家也不在少数。很多丛书中,院士或知名学者也不过是其中一个分册的主编而已。由于出书较多,出书周期较长,很多专业书的出版并不快。但在一些中小型科技出版社中,这些高端作者受到的待遇完全不一样。其著作不仅会被出版社及所在的出版主管机构作为重点出版物,而且获得各种出版资助和奖励的机会也远远超过中央大社。

如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王忠诚神经外科学》是由中国工程院王忠诚院士主编的,该书从1998年开始,不停修订重印,从最初的黑白版的《神经外科学》到后来彩色版的《王忠诚神经外科学》,始终围绕王忠诚院士及其团队在神经外科学领域的研究进展做重点工作,使这本书成为长销不衰的好书。

任应秋先生是中医界著名的理论家与教育学家,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任应秋医学全集》打破了一般出版社出版任应秋先生单本学术专著的常规,将任应秋先生1934年至1984年50年中主要的学术论著,整理成12卷、近800万字的《任应秋医学全集》出版[3],这本书不仅获得了国家出版基金资助,而且也获得了第四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的荣誉。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中国工程院院士程书钧的《癌前病变和癌前疾病》,在获得国家出版基金资助后,目前正对癌前病变等有关资料,进行收集整理,计划以数据库、图书、科普手册、App等形式,全方位整理和出版。

围绕高端作者,进行高端作者学术内容的全方位整理,不仅有助于这些学术成果早日被更多读者接触,也有利于中小型科技出版社对高端作者资源的维护。特别是近年来,在国家出版大奖评选中,诸如中华优秀出版物奖、中国出版政府奖等申报名额,大社和小社基本一致,这就提高了中小型科技出版社高端作者撰写的专著获奖的概率,也能成为吸引高端作者的一个重要原因。

3 跟踪学术前沿,积极谋划出版

对于学术出版来讲,只有出版最新的研究成果,才能实现选题创新。对于编辑来讲,跟踪学术前沿,把握学科发展的动向,才能出版作者愿意写、读者愿意读的学术著作。对于中小型出版社来讲,如果不善于跟踪学术前沿,不积极出版具有学术前沿甚至前瞻性的著作,就不能获得高端作者的青睐,在市场上的销售也会大打折扣。

跟踪学术前沿的主要途径有以下几种:一是关注国家科技政策及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的申请指南及批准情况;二是利用国际国内高水平学术期刊获取学术前沿信息;三是关注业内知名专家的学术研究动态;四是利用数据库、学术网站、专业论坛等获取学术前沿信息;五是参与学术会议,积极进行学术交流,获取学术前沿信息[4]。

关注这些学术前沿的动态,对于那些具有出版价值的项目,及早和项目承担者联系,“先下手为强”,在学术组织者和承担者还没有充分评估项目的出版价值且大社还未约稿或确定出版时,就为其策划项目专著出版的各种方式及写作要求,使该项目的图书在中小型科技出版社出版成为可能。

另外,积极关注这些学术前沿的动态,也是选题差异化竞争的重要手段之一,如果能及早在其中发现优秀选题,并积极与作者沟通,大多都能达成出版。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的编辑在一次学术会议中,无意间发现本省的一个作者参与的一个院士项目,是关于大面阵数字航空摄影原理与技术的,此类选题在国内还没有出版过,其研究内容和成果也是国际领先水平。《大面阵数字航空摄影原理与技术》出版以后,不仅获得国家出版基金资助,而且获得了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图书奖提名奖。

4 关注中青年骨干,与学术精英共同成长

不少出版大社,往往集中较大精力在著名专家和学者身上,对于那些不知名的中青年骨干,往往关注较少。其实从学术成长的规律来看,很多专家、学者,包括院士的创新性成果,都是在中青年时期完成的。高度重视和关注这些中青年骨干,及早进行学术成果的整理与出版,与他们一起成长,即使他们功成名就,对于当初支持过他们的中小型出版社,也会念念不忘,一些重要著作反而会放在这些出版社出版。

相对知名度较高的专家、学者而言,中青年骨干是出版社编辑比较容易接触的群体,相对而言,这些中青年骨干也愿意和出版社编辑交流沟通。如果发现他们有重要出版价值的著作,中小型科技出版社应毫不犹豫地加以出版,实际上,依照学术第一的原则,这些专著出版以后,往往也能获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另外,不少中青年骨干在编写专著或编译国外著作时,也经常会主动邀请知名专家,包括学科主任委员或院士级别的专家参与。相对来讲,由这些业内的中青年骨干邀请知名专家参与,远比出版社的邀请要容易得多。这些知名专家能够发现中青年骨干撰写著作的亮点与创新之处,对其不足能加以正确指导,在署名时,知名专家往往也是著作的重要作者之一。这样一来,中小型科技出版社就能够吸引到高端学术作者的参与。

需要指出的是,这些中青年骨干可以在学科的委员、常委中寻找,对于如中华医学会这样的学术组织来讲,能成为某一个分支学科的委员,已经是对其学术地位和学术成果的重大承认。他们也正好处在一个急需要重点图书和学术专著继续进一步提高其学术地位的关键时期,中小型科技出版社如果能高度重视,往往能吸引到这些学术骨干的积极 参与。

5 重视各级学会,推选优秀作者与著作

目前,大部分学会是各行业学术组织的重要形式。不少學会成立以后,除了组织和召开学术会议以外,各级学会也需要做一些和学术活动有关的工作,这已经成为各级学会日常的工作任务和目标之一,论文发表、成果申报、图书出版等是其工作任务和成果的重要呈现形式和手段。中小型科技出版社可以和各级学会,特别是一些刚成立或力量较薄弱的学会先合作,出版一些确实有学术价值的图书。

同时,由学会出面组织,能够团结和吸引学会中的主要学术骨干,这远比出版社去寻找一个一个作者要容易得多。另外,也可以由学会出面来组织优秀著作推选,推选出来的优秀著作由出版社来出版。这样一来,不少极具学术价值的选题和高端作者,在中小型科技出版社出版就成为可能。

出版单位与学术学会的合作可以有多种方式:安排编辑参加学术会议,组织策划各类选题;共同组织各种类型的学术研讨会;与学术学会合作成立编辑出版工作平台,开展多方面、多层次工作;在学术学会层面宣传对口专业图书及数字产品,为学术学会提供更多需要的增值服务[5]。

只要双方能够实现合作出版,实现互利共赢,编辑就能和学会的大部分学术骨干建立密切而深厚的联系,也就提高了中小型科技出版社的无形资产和形象。

在出版竞争日益激烈的语境下,中小型科技出版社吸引高端作者殊为不易,但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的努力,吸引高端作者并非不可能。通过对高端作者的重视和全方位打造,以及和学会、中青年骨干的合作,中小型科技出版社完全可以在学术出版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陈麦青.高端作者的意义及合作方法[J].编辑学刊,2005(8):49-50.

[2]王勇,单晓巍,邓晓群.例谈医学专著选题策划的“进”与“退”[J].出版发行研究,2008(9):44-45.

[3]张伏震.从丛书项目管理看责任编辑的职责——以《任应秋医学全集》项目管理为例[J].出版参考,2015(7):62-63.

[4]钟羡芳,邱水珍.学术期刊编辑跟踪学术前沿的必要性及途径[J].常州工学院学报,2011,24(2):93-96.

[5]王京涛.出版单位与学术学会合作模式初探[J].科技与出版,2016(4):46-48.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