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0
徐婷婷河南艺术职业学院,河南郑州 450000
新闻业的“人工智能”时代
徐婷婷
河南艺术职业学院,河南郑州 450000
自2015年腾讯、新华社相继引入机器人写作程序介入新闻报道后,人工智能已然在人类自认为最智能的领域里攻城略地,曾经我们可能认为在需要思维、文字、表达的领域是不会受到人工智能的威胁的,然而这种想法在如今的新闻传播领域已被打破,机器人写作的广泛应用,及其引起的影响和新闻从业者的反思,正在一步步改变新闻生产的流程。
新闻;人工智能;写作
2016年的开年之际,让人们为之热议的一大关键词想必非“阿尔法狗”莫属,它连续两届在与世界重量级围棋选手的对战中获胜,一时间全民热烈讨论人工智能为我们带来的惊喜与挑战,甚至有声音认为,人工智能超越人的智力在比赛中获胜或将开启一个人类发展的崭新局面。不管这类预测最终是否会成真,但人工智能在人类社会领域的广泛应用却不容小视。
2016年5月的最后几天,一篇题为《四川绵阳市安县发生4.3级地震(测试)》的文章在朋友圈被刷屏。造成广泛传播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该文章在文末的备注中显示:以上内容由机器于2016年5月29日10时23 分14秒自动编写,用时6s,测试阶段仅供参考。
其实早在2015年9月,腾讯财经就用自己的机器人写作程序“Dream writer”编写了一篇稿子《8月CPI涨2%创12个月新高》。这条新闻发布之后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然而大家的兴趣并非文章内容,而是这篇文章的作者“Dream writer”。新华社也在同年11月的记者节,成功发布了自己的机器人记者“快笔小新”。
最初的人工智能仅仅是为了解放人的劳动力,并大部分运用在解放人类体力劳动的环节中,一向被我们引以为傲的思维、想象、语言、情感表达这些人类思维的高级部分是不会被机器所取代的。然而就目前的形式看,人工智能越来越朝着人类智慧的方向发展,未来它可能涉及的工作领域会更抽象、更主观。
目前,学界对“机器人写作”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它基于计算机的程序算法,在此基础上对所提供的信息内容进行抓取和分析,然后由内置模板自动生成稿件,完成新闻报道的一种新的新闻生产方式,目前被大量运用在财经、体育和灾难性报道当中,尤其对大量数据的新闻报道具有先天的优势。
机器人写作最早诞生于美国,2006年美国的汤姆森公司利用计算机程序完成金融方面的新闻写作,机器人在0.3s内就整合出一篇出色的财经报道。
2009年,美国西北大学利用其开发的软件“Stats Monkey”成功地在12s内生成了一篇大学棒球比赛的报道。2015年1月底,美联社用机器人记者发表了题为《苹果打破华尔街第一季度预期》的新闻报道,并成功抢占同类新闻的头条。
在2014年夏天,美联社就与自动观点公司(AutomatedInsights) 合 作, 使 用 该 公 司的“Wordsmith”软件撰写财经报道文章。在使用“Wordsmith”之前,美联社每个季度会发布大约300篇此类新闻,现在则最多可产出4 300篇,这个数字是之前此类报道人工发稿量的14倍。
像“AlphaGo”一样,“Wordsmith”一直处在不断进化中。平台使用初期,由软件自动生成的稿件还需要记者来进行加工和润色,并且记录其中的错误发送给软件公司做进一步的调整,到2015年10月,研究报告显示“Wordsmith”写出的文章已不需要经过人工干预,且相较过去人力撰稿方式错误率更低。现在,它又新增了一项新的能力——自动生成表格。
就连犯罪领域的新闻报道,“机器人记者”也能够大显身手。美国《洛杉矶时报》曾经专门开辟了一个记录杀人事件的博客,目的是记录某一地区发生过的暴力事件,从2010年起这项工作就交给了机器人,令人惊讶的是基于计算机算法的智能分析,不仅能够报道新闻,还能够详细记录案件发生的相关信息,就连多年前被遗漏的事件,也能够第一时间追溯弥补。
2.1 智能新闻稿件在新闻报道中的比重会越来越大
尤其是涉及大量数据的新闻类型,使用智能写手能够更快、更全面、更准确地抓取和分析数据,从而短时间内实现新闻的生产与发布,整个环节会解放大量的劳动力,提高新闻生产的效率,相对人工分析来说,这种智能分析由于利用了一定的算法和程序,不仅准确率更高,而且能够大量收集和报道相关的数据,这对记者来说是一个庞大的工作量,而对机器人写手来说,就是几秒钟的等待而已。
2.2 写作模式和领域或将得到突破
目前的机器人写作大都停留在“数据”领域,更人性化、文学化、需要表达功底的写作报道是目前机器人并不擅长的部分,但可以预见的是,目前的软件开发部门认识到了机器人写作的局限性,他们不断开发程序和算法,企图让机器人能够出现更个性化、更全面的表达,让其报道领域不断拓展,甚至进入健康咨询、调查报道等众多细分领域。不过这只是目前对机器人写作的美好愿景,其未来的发展离不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更离不开软件开发者所具备的新闻素养。
3.1 同类型稿件同质化
有人形容机器人写作就像是现代工业的流水线生产,我们需要做的只是在事先设计好的模板当中填上相应的数据而已。对于这样的写作方式,部分专家学者提出了“伪智能”的质疑。其实这样的疑问并非空穴来风,由于机器人写作的工作原理,决定了它必须是一定程度上的按套路出牌,这种套路如果不改变,或者不加以更新,那么久而久之那些换汤不换药的同质化稿件就会越来越多,让人失去对机器人写作的好感。毕竟机器不能代替人,尽管现在的计算机技术,未来可能会出现带着温度的新闻,但相比人脑这种高度精密的运算工具来说,机器人写手无论如何进化,在深度报道、信息采集、评论等领域依然无法代替人脑。
3.2 侵犯用户个人隐私
人类传播从口语进化到互联网,传播的距离越来越远,效率越来越高,传播内容越来越广泛,同时人类隐私面临被分享的几率也越来越大,自从互联网被大量普及后,关于人们隐私侵害与保护的争论就从未停止过。然而,机器人写作新闻,由于基于一定的后台程序,他只负责在全网范围内抓取有用信息,而不会分析和判断这个信息的来源,也无法辨认这一信息是否是某些用户的个人隐私,能不能在互联网上进行传播。机器的机械判断力,远不能达到人类所应具有的伦理操守,那么在信息获得与个人隐私之间,如何确定界限,帮助应用程序来识别,减少机器人写作对用户隐私带来的侵犯,是媒介伦理遇到的又一挑战,也是当下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3.3 深度报道仍需记者完成
意大利知名女记者法拉奇曾经说过“记者把自己投入新闻,这样的报道才是好的报道”。这也反映了人类的情感、价值、判断在一则新闻中所占据的重要位置,虽然机器人能够写出一则中规中矩的报道,但他无法超越人类的感情去关注新闻报道中人的状态、情感,对于生命的体悟只能是思维层面的交流,而无法用二进制代码来代替。这也是为什么机器人写作目前大量应用于数据分析领域,而在批评、深度报道方面几乎查无所踪。
机器人写作的出现让记者解脱于大量的数据和资料分析的苦海中,把更多的精力集中在富有创造力的新闻报道领域。在机器人写手与传统记者之间并没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他们可以分工明确,各自发挥特长在相应的领域,起到相互补充和相互促进的作用。
[1]张鋆.“机器人写手新闻”对传统新闻生产的影响[J].新闻媒体与社会,第十辑,2014(3).
[2]李晖,高洪山.“写作机器人”将如何影响媒体[J].秘书工作,2015,8.
G2
A
1674-6708(2016)168-0082-02
徐婷婷,河南艺术职业学院。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