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渭河流域水文站测站测洪方案的编制

时间:2024-05-20

王万军

陕西省三门峡库区水文水资源局,陕西渭南 714000

1 流域的基本状况

渭河是黄河的最大一支支流,源于甘肃省渭源县,并由潼关汇入黄河,流域面积十分广阔,涵盖甘肃、宁夏、陕西等三省。渭河全长818 km,流域面积1348km2,夹在黄土高原与秦岭之间由西向东流淌,依其不同流域特点将其分为三段:上游由河源至宝鸡峡口,河道较窄,河流湍急;中游从宝鸡峡到咸阳铁桥,河道较宽,水流平缓;下游从铁桥到潼关,地势平坦,泥沙淤积较严重。

渭河流域涵盖地区属于大陆性季风气候,季节变化大,夏季高温湿润,降水量大;冬季干燥,降水量少,加之其跨越两级阶梯,西高东低,落差较大,在降水偏多的年份,夏季洪灾易发,往往造成严重的社会经济损失。

2 水文站测洪方案编制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

测洪方案是水文站根据自身特点设计的防洪方案,用于洪水期对防洪工作的指导,包括其自然地理条件,水利工程建设情况,测洪设备、方法、能力以及相应的安全措施等。现阶段,渭河流域有多个水文站能够制作并发布洪水预报,运用“ 渭河洪水预报系统”模型建立洪水预报系统,但由于预报模型建立在90 年代,当时技术条件有限,原有系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加之这些年各水文站虽基于该预报模型,往往在编制过程中只针对其主要的来水方向,对其测洪方案进行补充和完善。

2.1 流域状况复杂

渭河流域面积广,属季风性气候区,右岸是秦岭山区,支流源短流急、谷狭坡陡、径流较丰,含沙量小;左岸支流多发源于黄土丘陵和黄土高原,相对源远流长,比降较小,含沙量大。强烈的地势落差使得洪灾易发。在监测时,对于测洪方案的编制,现在干流站多采用上下游洪峰流量相关,而支流站多采用降雨径流方法。尽管在下游水文站测得的水量和径流量等数据大致相同,但在上游,秦岭山区和关中平原地区的水文站所测流速等则差异甚大。尽管在降雨量相同地域,降雨强度又有所不同,所以对于间距较大的渭河水文站,它所测得的信息精准度还有待质疑。

在长期的历史演进中,渭河的整体状况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泥沙的淤积冲刷、河床的升降等,使渭河河槽的过洪能力不断改变,预报降水水位、洪峰也在不断变化,这些都对洪水预报及防洪方案的制定产生影响。

2.2 人类活动频繁

渭河流域自古文明时期起长时期处于国家的中心,居住人口多,人类活动频繁。经过不断地建设和改造,渭河流域的河床、宽度、洪峰等水文要素都有了很大的改变,严重的人类活动区甚至改变了当地的气候。对洪水的预报和防洪方案的编制是根据气象、水文地理等要素,对河流进行观察和测量,总结规律以对未来可能发生的洪水期进行预测,人类活动改变了其特征,导致在搜寻资料和进行测量时出现偏差,难以与理论知识相吻合,从而影响到方案的有效编制。例如,在洪水期过后,洪水流经地区由于大量泥沙淤积,土壤肥沃,适合农作物的生长,所以还是有大量农民在洪水期过后迁移到该区域,种植玉米等农作物。洪水来临后,这些农作物在一定程度上阻挡了洪水的攻势,延长了其推进时间,所以水文站监测出来的洪峰流量和时间等与实际产生了偏差,在制作方案时也就会有一定的误差。

2.3 站网密度小,测量数据不统一

渭河全长800 多千米,但水文站却只有19 个,其水文站之间相差之远,甚至在魏家堡到咸阳之间大约2800 平方千米的流域内没有设水文站进行监控,数据偏差由此可见。水文站之间间隔太远,在上游形成的洪峰在流向下一水文站途中,水势减缓,水流量减少,就会导致下游的水文站监测洪峰信息不准甚至没有出现洪水警报,在综合信息进行方案的制定时便会受到影响。

3 测洪方案编制的完善对策

3.1 加强渭河流域的地理调查

渭河流域面积广,且复杂多变,再加上人类活动,其基本面貌发生了很大改变,历史上所总结的资料以及相应的防洪措施已经难以满足现在的需求,所以要对该流域进行重新勘察,加大研究力度,描绘出其现在的水文、水系、地理环境等基本状况以供制定方案。可将其划分为若干区间、单位进行细致勘察,增派勘察人员,壮大研究队伍,并应用到卫星探测等现代科技仪器,对小范围地区进行大力度调查,针对不同的状况制定不同方案,最后再统一分析渭河的特点,综合研究,从而对渭河水文站的测洪方案编制有一个整体把握。

3.2 深入了解流域居民的生活状况

人类对河流的利用和改造也是影响方案制定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在制定方案的过程中,除了调查渭河自身的情况时,还要加强对沿河居民生活状况的调查,尤其是在洪水易发地区的居民,对其在防洪堤内的农业活动具体情况,例如种植农作物的种类、种植面积、收获时令等进行深入了解,进而研究这些因素对洪水的影响,将其纳入水文站测洪方案制定的影响因素之中,减少误差;

其次要增强群众的防洪意识和防洪知识。在洪水期,防洪堤内大量的农作物,对水文站准确测洪产生了影响,不利于测洪方案的准确编制。所以当地政府要加强对民众的知识教育,宣传其活动的危险性以及对防洪工作造成的影响,为其寻找新的住所并引导其搬迁,将农作物进行移植,恢复河流的本来面貌,再重新调查研究河流特征,制作方案。

3.3 加大水文站建设投资力度

渭河是北方的重要河流,留有珍贵的历史遗迹,该流域行洪河道内现仍住有大量居民,所以不能不将其治理纳入国家重点治理河流的范围之内。考虑到其自身条件的复杂,为确保测洪方案编制的准确性与实用性,政府应加大资金投入,增建水文站,减小现有水文站之间的距离,加大密度,这样就能减小站与站之间的测量差距,更准确的掌握洪水期整个渭河洪峰的状况。例如“在渭河支流金陵河、漆水河下游、黑河支流田峪河、溺河支流沪河、赤水河等设立水文站”,这些是渭河的大支流,通过设立水文站来控制这些较大支流的来水过程”,从而可以从整体上了解渭河洪水期的河流状况,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削弱洪峰的作用。

其次,现有的水文站大多年代久远,设备落后,影响测洪防洪工作的开展,所以在加大渭河治理力度时,应对现有的水文站进行监测和整修,加强其安全性能,以保证其工作的正常开展;引进现代的高新设备代替就设备,以对河流的状况能有更准确的测量。

3.4 加强水文站网建设

水文站网,顾名思义,是由水文站形成的“网络”,指在河流一定流域内,一定数量的不同水文站之间建立的相互联系的系统,用于不同水文要素的监测和资料收集。单个水文站只能侧重于某一种水文要素的监测,而多个水文站之间相互联系而建立起来的系统,就能资源共享,接受到其他水文站的监测信息,这样能减轻单个水文站的工作压力,同时每个水文站侧重某一方面,其监测更精准,研究更深入,水文站网也使得各水文站的信息互通,所以制作出的方案较一般水文站的方案而言准确性更高。常见的水文站包括雨量站、水位站、泥沙站、水环境监测站等,将这些水文站结合起来就是河流的基本状况,所以要更好的对测洪方案进行编制,就应加强水文站网的建设。

4 结论

洪水灾害是我国发生频率高、影响较大的自然灾害之一,国家对其关注只增不减。渭河流域由于其重要性,自古以来就是防洪治理的主要河流之一,自然也受到很大关注。渭河水文站测洪方案的编制是防洪工作的序曲和指导,研究编制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解决对渭河以及我国的防洪工作有重要意义。

[1]张小凤,张长江.陕西省渭河流域水文站网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探讨[J].陕西水利.2010(2).

[2]张育生.渭河流域洪水分析[J].甘肃水利水电技术,2005(4).

[3]田宏伟.渭河径流特性研究[J].灾害学,2006(2).

[4]郑生民,张楷.渭河流域洪水预报现状及对策[J].陕西水利,2006(2).

[5]许明一.渭河流域水文模型研制及应用[D].河海大学,2007.

[6]崔海滨,张勇,王利彬.浅谈水文测站测洪方案编制[J].治淮,2010(7).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