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少儿图书馆面向潜在读者的文化传播——以佳木斯市图书馆少儿分馆为例

时间:2024-05-20

刘 悦

佳木斯市图书馆少儿分馆,黑龙江佳木斯 154007

少儿图书馆面向潜在读者的文化传播
——以佳木斯市图书馆少儿分馆为例

刘 悦

佳木斯市图书馆少儿分馆,黑龙江佳木斯 154007

少年儿童是少儿图书馆文化传播的主要对象,潜在读者是少儿图书馆亟待开发的读者源,是少儿图书馆生存与发展的后蓄力量。开发、吸引潜在读者到“第二课堂”是少儿图书馆的重要任务,也是少儿图书馆工作者亟需思考的课题。

读者服务;潜在读者;少儿图书馆

0 引言

蔡元培先生曾经说过:“教育不光在学校,除了学校还有许多机构,第一个机构就是图书馆”。因此,教育、培育人才是我们少儿图书工作者责无旁贷的。因为图书馆保存和反映了几千年文明史中最丰硕的成果,有着对孩子们进行教育最形象、最生动、最有效和取之不尽的资源。图书馆作为文化传播的媒介,在小读者和书之间一直充当中介的作用,并通过各种活动引导孩子们。

图书馆作为学习型社会的重要场所,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面对难得的发展机遇,图书馆人应当勇于创新,拓宽服务领域,开发、吸引潜在读者利用图书馆,以充分发挥图书馆的教育职能作用。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文化根基,源于儿时的阅读。由于应试教育的痼疾已经浸染到了小学甚至幼儿园,我国少儿的图书馆利用率正在逐年下滑,少儿图书馆的读者正在逐年流失,少儿图书馆的“第二课堂”功能也正在逐年萎缩。重建少儿图书馆的小读者队伍,转变观念,主动服务,开发少儿图书馆的潜在读者群,是我们必须认真思索的问题。尽管这些孩子没有成为少儿图书馆的正式的原因有很多,但作为少儿图书馆的工作者,我们在工作上的消极和懈怠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1 对少儿分馆潜在读者的认识

就少儿分馆而言,潜在读者就是指14周岁以下具有基本的阅读能力和求知欲望,但由于某种原因,没有成为少儿图书馆的正式读者的少年儿童,对于那些没有基本阅读能力的少儿来说,可以为他们讲读图书,培养他们阅读兴趣与能力的家长或其它监护人也是少儿图书馆的潜在读者。

以佳木斯市图书馆少儿分馆为例,佳木斯市图书馆少儿分馆,担负着面向市区10余万年儿童传播先进的思想和文化的重要任务,但直到目前,我馆持证的少儿读者人数还远不及潜在读者的10%,形成了庞大的读者群,所以说从转变服务方式、拓宽服务领域、更新服务手段入手,做好挖掘潜在读者的工作,将孩子吸引,利用图书馆是少儿分馆今后工作的方向和工作的重点。根据本地情况,我馆潜在读者可分以下几种。

1.1 学龄前儿童和家长

学龄前读者是指2~6岁的幼儿。因为这个时期是人一生中好奇心,求知欲最强的时期,稚嫩的童心里长满了无数个为什么,图书馆对这个时期孩子的教育是十分重要的,现在我馆学前低幼儿读物包括幼儿期刊也不超过5千册,与全市3万多低幼儿相比,馆里的藏书只是杯水车薪,再加上幼儿不能独立到图书馆里看书,需要家长的陪同,这些都是造成低幼儿不能到图书馆的主要原因,使他们成为少儿馆待开发的潜在读者对象。据调查,佳木斯市10多所正规幼儿园均无幼儿图书室,连省重点幼儿园的市实验幼儿园都没有图书馆室,更不用说普通幼儿园,所以说,广大学龄前和幼儿园的小朋友,基本没有服务于他们的图书室。社会文化教育从娃娃抓起,幼儿阅读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1.2 残疾儿童和福利院儿童

培养新世纪现代人才,托起明天的太阳是少儿图书馆的神圣职责,当无数健康、活泼的孩子走进图书馆看书,在书海中快乐遨游时,我们不能忘记还有一部分身体和智力有缺陷的残疾儿童和在儿童福利院生活的无父母的孤儿。这些社会上最困难的群体都应是我们少儿分馆的服务对象,都应受益于少儿分馆,都有在少儿分馆获取知识的权利。但由于种种原因,残疾儿童持证人数只占全馆少儿读者的千分之一,绝大多数的残疾儿童不能利用图书馆,也不会利用图书馆,这遏制了他们的读书的欲望,使他们远离图书馆。他们正是我们亟待开发的潜在读者。

1.3 多媒体氛围下的少年儿童

随着现代技术不断提高,新的媒体形式的不断衍生与发达,特别是进入网络时代,孩子在家中通过VCD影碟、上网、可以不到图书馆就能找到书本上的知识。媒体技术的发达,信息载体的多样化,影视节目、动漫和网游的出现,使当今的少儿远离的书本和文字,节假日大多孩子宁愿在家中玩游戏、看动画片,也懒得到图书馆看书,这些都严重地影响了少儿阅读能力的提高。也阻碍了他们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1.4 学业重压下的少年儿童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当年为人父母者的普遍心态。为了孩子得高分、上重点小学、重点中学,以期将来考上重点大学,是家长们的共同愿望,在这一思想的支配下,孩子们就根本没有了自己的阅读时间,他们要在节假日,休息日参加各种补习班、辅导班,完成堆积如山的课外作业,这使得孩子们的课外活动大多都集中在家庭、学校和补习班、辅导班、特长班,根本没有时间利用图书馆。很多孩子连图书馆在什么地方都不知道,更谈不上获得图书馆知识的营养。

1.5 农村乡镇的少年儿童

尽管改革开放,减免农业税使我国农村的经济状况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但相对城市而言,我国乡镇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而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对于多数乡镇少儿来说,由于当地文化基础建设差,投资力度不足,既没有购置图书的经费,也没有提供阅览的场所。这使得农村小读者严重流失。

佳木斯市图书馆少儿分馆曾与莲江口长胜乡的长胜小学进行过读书互助活动,了解那的孩子读书情况,在那里生活的孩子家庭十分困难,有的孩子温饱都难以解决,根本没有钱为他们购买书籍来阅读,更谈不上接受现代化科技的冲浪。这种现象在贫困地区的学校是普遍的,我们在当地学位学生中进行过问卷调查,百分之百的孩子都有读书、阅读的欲望。在问卷栏目“你最喜爱的书”一栏中,有很多学生还停留在阅读的初级阶段,这样就使孩子出现了自由想获取知识和想获取知识而无法获得所需知识的两个阶层,可是无论怎样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求都是一样的,所以说对农村孩子这潜在的读者群体的服务是十分必要的。

1.6 远离图书馆的在校学生

从佳木斯市图书馆少儿分馆持证读者分析,得益于佳木斯市图书馆少儿分馆服务的孩子大多是离图书馆不远的市区孩子,而离我馆较远的周边学校如:云环小学、雪松小学、发电厂子弟校等,他们的持证读者只占我馆里少儿读者的1%,佳木斯市各类中小学几十所,在校生超过6万人,这类小读者所在的比例很大,是需要我们重点开发的潜在读者群。

由于以上各类潜在读者的存在,我们的服务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加大开发潜在读者的力度,将图书馆的服务延伸到他们中间去,强化图书馆作为“第二课堂”的功能,实现少儿图书馆在先进文化思想传播中的作用,是我们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2 抓住机遇,开发潜在读者,实现文化传播

2.1 充分利用低幼读物吸引孩子从小利用图书馆

学龄前儿童(低幼儿童)是少年儿童队伍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年龄都在2~6岁之间,他们大多都活动在家庭和幼儿园之间,很少利用图书馆,目前,我们市里有些小学图书室已规范化、制度化,而幼儿园图书室还是一片空白,为从小培养孩子利用图书馆的阅读意识,我们分馆应做以下工作:

1)针对幼儿园开展集体外借服务,利用低幼读物为幼儿园教育服务。我馆可利用馆藏复本,开展集体外借,利用图书箱形式,每月定点定时送书,为他们建立小图书室,通过为幼儿园孩子送书,将幼儿园的孩子领进了图书馆,孩子的心里有了图书馆的初步概念,为孩子打下了今后到图书馆的基础。同时,为幼儿园孩子送书也解决了低幼儿读物拒借率的问题,扩大了馆外读者群,提高了低幼读物的利用率。

2)运用“讲故事”的活动形式,引导儿童利用低幼读物。讲故事是少儿馆的一大特色,具有吸引潜在读者,提高工作人员面对读者沟通的机会,它又是诱导儿童阅读的触媒,工作人员可通过辅导孩子阅读与老师配合提供书源,让小朋友们自己去找书、去看书,来调动孩子阅读的积极性,从而学会利用图书馆,为他们终身自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2.2 通过服务满足残疾儿童最基本的文化需求吸引他们利用图书馆

我们少儿馆作为社会的文化教育机构,作为一个没有围墙的学校,我们除了应对那些能够就读的正常儿童服务之外,更多是应为那些残疾儿童送去知识,送去精神食粮,唤起他们生活的勇气,点燃他们智慧火花。真对残疾儿童这一潜在读者群,我们分馆应做到:

1)密切与残联组织的联系。残联最了解残疾人的各种需求,包括文化需求。少儿馆应与他们密切配合,可联合开展各种扶助残疾儿童的活动。

2)开展社会调查,摸清当地残疾儿童的现状。少儿馆与社区、委联系,利用调查表的形式,统计调查有多少残疾儿童,有的放矢的针对他们的不同类型、不同情况、不同的文化需求进行服务,这样少儿馆就可以与他们确定读者关系,制定服务计划和服务措施,进行跟踪服务。

3)送书上门。针对我市残疾儿童状况,我们可分为集体借书和为个别儿童送书两种情况。集体送书就是为儿童福利院、特教中心等残疾儿童比较集中的地方。为个别残疾儿童送书就是指社区中失学的残疾儿童,他们是最困难的和最需要帮助的。

3 结论

图书馆是文化传播的媒介,实现传播的必要条件是有一个稳定的传播对象,作为社会公益机构的少儿图书馆,开发潜在读者,吸引小读者到图书馆来,将图书送到小读者中间去,培养一个稳定的读者群,是实现其文化传播职能的必要手段。

[1]王声银.吸引潜在读者.提升图书馆读者数量[J]中国科技 信息,2005(8).

[2]付文龙.对潜在读者转化为现实读者的探讨[J].图书馆建 设,1993(6).

[3]李燕,冯建明.少儿图书馆与小读者素质教育[J].山西广 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9).

[4]陈力.少儿图书馆的中介读者工作[J].中国图书馆学报, 2005(11).

[5]骆柳宁.从传播学角度看图书情报工作[J].科技情报开发 与经济,2006(1).

G258

A

1674-6708(2010)23-0009-02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