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我国首台空间路由器准确入轨等

时间:2024-05-20

我国首台空间路由器准确入轨

由国防科技大学自主设计与研制的我国首台空间路由器,近日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搭载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准确进入预定轨道。

这次发射任务的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首台空间路由器正式进入在轨验证试验阶段。这台路由器采用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路由器操作系统和网络协议栈,具备软件定义能力,同时支持IPv4/IPv6等网络协议。

空间路由器是构建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的核心设备之一。由于沙漠、山脉和海洋等自然环境因素,全球仍有近一半人口无法接入互联网。以空间路由器为核心的天地一体化网络系统将着力解决这一问题,为全球无网络覆盖区域的互联网接入提供有力支撑,为空、天、地、海的各类用户提供互联网服务。

我国首台空间路由器的成功发射和在轨验证将极大提高空间路由器系统的技术成熟度,为天地一体化网络系统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可编程塑料能任意植入“隐形”图案

在偏振镜片下,几张硬币大小的透明塑料片可清晰呈现出彩色蝴蝶、奔马等图案。最近,浙江大学谢涛教授课题组提出一种在塑料制品中精确“编码”的方法,通过数字化调控塑料制品内部应力,植入精致的“隐形”图案。

“有图案是因为应力。”研究人员称,塑料制品中的应力由工艺原因带入,是一种不可避免的普遍存在。因此,透明材料内部各个方向上的折射率不同,在偏振镜片下,塑料制品内部会表现出斑斓的色彩。

课题组找到了一种数字化控制应力的方法。研究人员首先在60℃左右均匀拉伸一张高分子塑料膜来储存应力,之后使用激光打印机于其上打印出不同灰度的图案,并用红外光照射,在素色底片上定点“消除”应力。温度的差异让每个像素点应力的释放程度有所不同,于是应力呈现出精细的梯度变化。这样,图案就从灰度“转码”为应力分布,进而在材料中形成预设的“隐形”图案。

“我们通过控制应力,进行‘编码操作,去产生更多的功能。比如可以实现信息的隐形存储。”谢涛说,“只有借助于偏振镜片,我们才能看见材料存储的图案。”

青藏高原4000万年前是热带雨林

世界屋脊青藏高原4000万年前什么样?近日,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科研团队与英国、印度学者合作,对产自我国西藏的琥珀化石进行了系统分析。科研团队根据琥珀标本判定,在4000多万年前,现在的西藏中部曾是一片热带雨林。

此次科研人员发现的琥珀标本产自西藏伦坡拉盆地,距今有4000多万年历史。这些西藏琥珀来源于龙脑香科植物。由于现今的龙脑香科植物是热带雨林的典型代表,其生活的最大海拔高度不超过1300米,科研团队推断,在琥珀产生的4000多万年前,西藏地区与如今有着截然不同的地理环境。

综合前人成果及进一步的生物地层学研究,科研团队认为,距今4000多万年前,西藏中部曾存在热带雨林,且海拔不超过1300米。但到距今2500万年前后,青藏高原腹地已经明显抬升,松柏等植物逐渐在此生长。

科学家解码鲸鱼“语言”

实现水下隐蔽通信

移动通信、实时对讲、卫星电话……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越来越为人们所熟知,然而对于大洋中的潜艇、载人潜水器等是如何通信的,我们却知之甚少。对于以海洋为典型代表的水下通信,是人类至今仍在努力探索的通信领域,其难度甚至超过了“上九天揽月”。

日前,天津大学精密测试技术及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蒋佳佳副教授提出了模仿抹香鲸叫声串规律的新型仿生伪装隐蔽水声通信方法。该方法借用鲸鱼的“语言”实现深海隐蔽通信,具有伪装诱骗性强、信息传输高度隐蔽、通信距离远的特点。

该技术具备极强的可扩展性,可扩展至海豚等多种海洋哺乳动物叫声,并可广泛应用于水下潜潜通信、潜基通信、潜舰通信海上遥控探测、水下测量、水下局域网互联等国防和军事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AI临床医生”学习智能体问世

日前,英国科学家开发了一个名为“AI临床医生”的学习智能体。“AI临床医生”通过强化学习,能帮助人类医生改进实时决策,在全球范围内提高败血症的治疗效果,进而每年挽救万千条生命。

治疗败血症的关键是正确施用注射液和药物,以帮助病人维持血压稳定。但是,目前的临床实践尚未达到最佳标准。

为了帮助改进临床决策,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的科学家团队开发了名为“AI临床医生”的人工智能体,其通过分析医生成千上万次真实的治疗决策,学习最佳的败血症治疗方法。“AI临床医生”利用经济学和博弈论所常用的机器学习类型——强化学习,從超出人类医生“几辈子”经验的患者数据集中,提取有用信息。

研究团队发现,平均而言,“AI临床医生”能比人类医生更加可靠地为败血症患者选择最佳治疗方法。此外,在一项独立于训练数据的大型验证队列中,实际临床处方剂量与AI建议相符的患者,其死亡率是最低的。

新戒烟法利用工程酶消除烟瘾

美国斯克里普斯研究所最近开发出一种新的戒烟方法,利用一种工程酶消除烟瘾,效果良好。

有研究估计,在尝试吸烟的人中,大约有60%的人会成为烟民;而在戒烟者中,约有75%的人会复发。之所以如此,主要原因在于这些人对尼古丁产生了依赖。因此,通过阻止香烟中的尼古丁进入大脑来逆转尼古丁依赖,被认为是很有效的戒烟策略。但截至目前,还没有能有效降低血液中尼古丁含量的药物被研发出来。

此次,研究人员对一种由恶臭假单胞菌产生的酶NicA2-J1进行修改,优化其效力、在血液中的停留时间和其他药理学特性,以期达到降低血液中尼古丁含量的效果。小鼠实验显示,在持续给药的情况下,注射NicA2-J1的小鼠血液中的尼古丁分子含量明显低于未注射该酶的对照组小鼠,而在停止给药后,前者的戒断症状也要小于后者。

研究人员表示,新方法可以减少对尼古丁的依赖,不会引发烟瘾和其他严重的戒断症状,作用于血液而非大脑,副作用较小。

德国极地试种蔬菜获得成功

在德国北极科考营地,研究人员试种西红柿、黄瓜、大头菜等多种蔬菜获得成功。目前营地已收获了183千克新鲜蔬菜,包括29千克西红柿、1.6千克黄瓜。这项试验不仅可以部分解决漫长冬天营地工作人员对新鲜蔬菜的需求,也给在非洲沙漠中种植蔬菜,或未来人类在火星上生存带来启发。

极地的冬天有一段漫长的“隔离阶段”,海面冰层太厚,没有补给船可以到达营地。过去营地常驻人员只能依靠储存的蔬菜和食物,想吃新鲜蔬菜是不可能的。

2018年2月初,德国航空航天中心北极科考营地人员用探险船送来的植物容器、基质和营养液,在集装箱暖房里试种西红柿。外面-42℃,但在10厘米壁厚集装箱内放置的植物容器里,西红柿在顽强生长。由于几乎没有阳光,研究人员采用LED灯照明。

项目经理舒伯特称,在植物容器里生长的西红柿虽然个头不大,但维生素含量超过了冷藏蔬菜。而且,极地种植蔬菜还不需要农药。

新型紫外辐射监测传感器制造成功

紫外线可根据波长分为UVA、UVB和UVC。要监测不同紫外辐射(UV)的影响,就需要低成本的光谱选择性UV传感器。但目前的传感器由于造价高、制造工序复杂,很难实现大规模部署。

澳大利亚墨尔本皇家理工大学研究人员设计出一种具有光谱选择性的高灵敏度UV传感器。他们的设计秘诀在于创造出一种基于多金属氧酸盐的隐形墨水。这种墨水具有光谱选择性UV感应的特殊性能,与低成本的现成部件(如滤纸、透明膜或钢笔)结合后,就能制造出一种纸基的低成本可穿戴UV传感器。

该传感器可以针对6种不同皮肤类型,对每种紫外线的最大允许照射量阈值进行实时照射剂量监测。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