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0
周敏杰 刘楠楠
摘要:目的:总结近几年点刺放血治疗顽固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查阅点刺放血治疗顽固性面瘫的相关文献,对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针灸是治疗顽固性面瘫的有效方法,临床上针灸配合点刺放血治疗效果较单纯性针刺更显著。
关键词:顽固性面瘫;点刺放血;针灸
顽固性面瘫是指面瘫发病后,因病情严重或早期治疗不当,病情迁延不愈,病程超过3个月而面部肌肉功能恢复不明显的一种特发性面神经麻痹。该病存在治疗比较困难,疗效差,症状改善不明显等问题,目前,针灸仍是治疗顽固性面瘫的有效疗法。点刺放血疗法通过点刺腧穴或浅表血络,放出少量血液,以治疗疾病。临床上针刺配合点刺放血治疗顽固性面瘫有较好疗效。
一、牽正穴点刺放血
王丽娜等[1]运用点刺放血配合针灸治疗气虚血瘀型顽固性面瘫患者100例,对照组给予甲钴胺胶囊、维生素B1配合针灸治疗,每天1次,每次30min。观察组常规针刺同对照组,同时三棱针点刺耳垂前约1.3厘米处放血,每次出血1~2ml,3天1次。治疗4w后观察疗效,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赵佳佳[2]观察点刺放血配合中药结合针灸治疗气虚血瘀型顽固性面瘫的60例,治疗组给予中药结合针灸治疗,并取面颊部,耳垂前方约1.3厘米处点刺放血,对照组为单纯常规针刺治疗,取穴、操作等同治疗组,1天1次,5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4个疗程后,发现点刺放血配合中药结合针灸治疗顽固性面瘫优于单纯针灸治疗。
二、黏膜点刺放血
王立新等[3]运用黏膜点刺放血治疗顽固性面瘫30例,治疗组点刺放血结合常规针刺治疗,1天1次,10天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点刺放血前揉按患侧颊部,使口颊部充血,在齿颊部找到充血的小静脉3到4个点消毒后点刺出血,放血量约为2ml,5天1次,点刺后禁食禁水2小时,并配合补阳还五汤化裁;对照组常规针刺及中药处方同针刺组。3个疗程后发现,治疗组痊愈率为73.33%,对照组痊愈率为40%。李宏伟等[4]以针刺配合点刺放血治疗顽固性面瘫48例,治疗组常规针灸针刺后,取患侧齿颊部黏膜处3到4个,用一次性注射器,点刺放血,放血量约1~2ml,隔日1次,对照组仅进行常规针灸治疗,4个疗程后观察疗效,治疗组痊愈率为58.33%,对照组痊愈率为33.33%。
三、腧穴点刺放血
毕宇峰[5]采用点刺法治疗顽固性面瘫,通过点刺刺激激发人体正气,疏导脏腑经络,点刺选取的穴位有患侧地仓、迎香、四白、颧髎、牵正、下关及阳白等,取0.3×25mm毫针,针具入半分或一分深立即出针,不按针孔,以点刺部位轻度出血为宜,时间约为2~3min。刘岚等[6]运用电针配合三棱针点刺放血治疗顽固性面瘫124例,对照组针刺颊车、翳风、攒竹、四白、太阳、下关、颧缪、地仓、双侧合谷、丝竹空等,并对下关、攒竹、地仓、丝竹空等穴连接电针仪,留针30min,每日1次,共治疗1w,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中增加三棱针点刺放血,选取3个点,并放血2~3滴,隔日1次,以4~5次为1个疗程,每个疗程中间隔3天,2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观察。结果发现,研究组生活质量改善较对照组更明显,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2.26%,高于对照组的61.29%。
四、结语
点刺法也称为速刺法,其治法以“菀陈则除之者,去恶血也”为理论基础,通过点刺放出少量血液以达到治病目的,点刺排出瘀血,可疏通经络,达到不伤正气而邪随血出的效果[7]。
临床上大多认为顽固性面瘫主要以气虚血瘀为主,气虚则不能推动血行,则痰浊、瘀血内生,瘀血阻碍经脉内气血运行,使局部不能濡养,则正气更虚,如此恶性循环会影响顽固性面瘫的恢复。
顽固性面瘫通过点刺刺激面部皮肤,其刺激传导相关脏腑,激发人体正气,疏导脏腑经络之气运行。常规针灸治疗虽取穴有所不同,但均以益气补虚、活血化瘀、舒经活络为主。文中总结了近几年点刺放血配合针灸治疗顽固性面瘫的几种方法,虽然放血的部位、操作有所不同,但都有邪随血出、祛瘀通络之效。※
参考文献:
[1] 王丽娜,王亚丽.点刺放血配合中药结合针灸治疗气虚血瘀型顽固性面瘫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9):938-941.
[2] 赵佳佳.点刺放血配合中药结合针灸治疗气虚血瘀型顽固性面瘫的临床观察[D].沈阳:辽宁中医药大学,2012.
[3] 王立新.颊黏膜点刺放血治疗顽固性面瘫30例[J].内蒙古中医药,2014 (29):52-53.
[4] 李宏伟,田永萍.针刺配合点刺放血治疗顽固性面瘫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 (21):225-226.
[5] 屈强强,毕宇峰.毕宇峰主任医师点刺法治疗顽固性面瘫经验[J].现代中医药,2018 (2):1-3.
[6] 刘岚.电针配合三棱针点刺放血治疗顽固性面瘫疗效观察[J].中国处方药,2016 (10):92-93.
[7] 陈骥,梁繁荣,任玉兰,等.“菀陈则除之”相关刺法及用穴的古今文献比较[J].辽宁中医杂志,2012(3):433-435.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