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商鞅变法为什么能够成功

时间:2024-04-24

许小年

从历史上看,中国的改革事业绵延不断。战国时期,商鞅和秦孝公在公元前356年和350年两次大规模的变法,为秦国崛起作为战国时期的霸主、乃至后来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南北朝时期有北魏孝文帝和冯太后的汉化改制。在孝文帝改革之后,有北宋王安石和宋神宗的变法,时间跨度大约十六七年,从1069年到1085年。王安石之后是明朝的张居正,从1572年到1582年。具有实质性意义的是清末光绪帝1898年推行的戊戌变法,但还没有开始就已经结束了。在这些改革中,一头成功了,其他全部失败,一头就是商鞅变法。原因在哪里呢?

失败的修补型改革是单纯的自上而下,完全依靠官僚体系推进。例如王莽的新政、王安石变法和戊戌变法,完全依靠体系内的官员设计和操作,在变法的过程中没有新生力量突起,没有推动和支持变法的社会基础。成功的改革在突破现有体制时,会出现新生力量,就商鞅变法而言,新生力量就是平民和农民。

因此,突破型的改革是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商鞅的那些新政也并不都是他自己躲在宫里想出来、设计出来的,而是来自于实践中行之有效的制度。王莽搞的是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王安石更是顶层设计的大家。完全的顶层设计,就是用政府取代市场。用政府取代市场的结果是政府不了解市场运作,因此顶层的设计往往不具备实际可操作性。完全顶层设计的另一个问题是激励不协调,甚至产生相互冲突的激励,各种矛盾导致生产效率低下,不能做大蛋糕。

虽然王安石各种各样的新政都是设计精巧的方案,但是在实践中全都碰了壁,不仅没有实现他当初的设想,反而打乱了社会经济秩序,影响了正常的生产和交易。官员反对新法,因为新法伤害了官员的利益;民众怨声载道,因为民众没有从新法中得到实惠。于是变法就转变为政治斗争,一旦转变为政治斗争,新法必定失败,因为官僚体系具有天生的保守倾向,而且新政不能收到预期效果,变法者很难证明自己的正确。因此,王安石在政治斗争中败下阵来,结果是人亡政息。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