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成绩自己会说话”

时间:2024-04-24

◎文/周人杰

“成绩自己会说话”

◎文/周人杰

每到换届时,总有一些干部“心里不踏实”,想着往领导办公室多跑跑,或汇报业务,或表达想法,至少混个脸熟,争求进步的机会。近来,有位领导同志直言这么做真没必要,组织上考察“苗子”关键看工作、看实绩,“成绩自己会说话”,又何苦费劲跑来跑去?

追求进步,希望在更合适的岗位上发挥作用,既是人之常情,也是我们事业前行的动力。符合程序的毛遂自荐,没有问题。但现实中,有的干部心里时常长草,过于着急,自以为干得不赖,生怕业绩变“哑巴”,挖空心思来“显摆”。有人一时慢了一两步,便抱怨“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转身奔走权门、主动出击。更有甚者,信奉“生命在于运动,当官在于活动”那一套“秘诀”,搞起团团伙伙、裙带关系,不惜买官鬻爵、私相授受。

当年领导黄麻起义的戴季英,中原突围有奇功,新中国成立后被委以河南省委常委、开封市委书记的重任。结果他竟丝毫不满意,倚老卖老、自我标榜,认为当时的主要领导各方面远不如他,给党中央和毛主席写信,要求做中央委员、省委书记。毛泽东同志看了“要官信”后大为震怒,批示道:“共产党不需要戴季英这样的高级干部。”

如今,这类做法不多见了,可有类似想法的大有人在。表面上看,似乎是担心组织上看不到“潜绩”,害怕“干得好不如说得好”。实质上还是没有摆正干部与组织、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不去想自己哪些方面做得不够好,而是不信任德、能、勤、绩、廉全面考察的科学性,不相信组织的观察力、识别力。没被选用就怨声载道,认为用人不公道。从根本上说,“戴季英们”的挑肥拣瘦、讨价还价,就是不守政治纪律,不懂政治规矩,不讲党性的具体表现。

刘少奇同志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讲,共产党员要“把个人利益溶化在党的利益之中,克己奉公”。习仲勋同志曾形象地比喻:对伟大的轰轰烈烈的党的事业来说,我们个人是“沧海一粟”;对整个革命历史洪流来说,我们个人是“洪流中的一溪水”。对于每一名党员干部而言,都应当这样摆正位置、端正心态,如此方能正确对待进退、得失、荣辱。

老子曰: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唐玄宗时重臣王毛仲,平乱有功,志得而骄,虽已位极人臣、“官秩层累”,仍索兵部尚书一职,还为襁褓中的幼子索要品级,最终“及永州而缢之”。古今观照,那些爱跑、爱要的干部,不少已在重要位子上,很有施展一己之长的空间。正所谓“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把精神头用在业务上,靠扎扎实实的工作实绩,靠本本分分的人格修为,反而能收获群众的点赞,赢得组织的信任。

德国哲学家费希特年轻时拜访康德未获理睬,自知年少才薄,遂奋发图强,写就《一切天启的批判》的哲学论文,作为自荐信寄给康德,终被大加赞许,受邀一道工作。“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舍下私利、拾起公心,放逐小我、成就大业,不怨天尤人,常“反求诸己”,开拓人生境界,升华党性品格,彼时又何愁水到不渠成、伯乐难垂青?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