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绿色与可持续性化学教育在高校化学教学中的渗透

时间:2024-05-20

摘 要:在高校化学教学中,绿色与可持续性教育非常重要,并且逐渐成为化学教学教师的共识。本文指出了当前高校化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及特点,并且深入剖析了绿色与可持续性化学教育的渗透和具体渗透措施,并将学科知识转变为实践能力,创新化学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绿色;可继续性;高校化学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6.04.038

0 引言

高校化学教学过程中,绿色与可持续性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环保绿色能力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并且善于发现有价值的新方法、新事物以及新知识,掌握基本规律,具备相应能力。其次,化学在当前的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当然,化学对环境的影响也备受瞩目,如何正确应用绿色化学已是当前重要的化学教学组成部分。

1 当前高校化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及特点

1.1 高校化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纵观如今高校的化学教学,均普遍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缺乏创造性、重结果轻过程、重智轻能等,尽管倡导学生积极获取知识,但是实际教学过程中依旧难以摆脱教师为中心的现象。化学教师不仅仅决定学生的学习,还对存在差异的学生盲目用统一标准评价,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也有悖于素质教育的要求。

1.2 高校化学教学特点

一般而言,高校化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变化规律、性质、结构、组成,并且在高校的自然科学领域中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化学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比如科学技术、工业生产、农业生产、医疗卫生以及衣食住行等领域均发挥着重要作用,所以,高校化学教学需要重视物质结构,并且将“化学与生命”、“化学与材料”以及“化学与生活”等[1]内容有机渗透到教学过程中,并且摒弃传统“纯化学”模式,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主动的融入到实践学习中,并且在积累知识的同时能够锻炼技能和方法,为终身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化学的本质在于实践性和真实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利用自身的体验与感悟,内化价值感和情感态度,尊重和理解化学的本质,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2 绿色与可持续性化学教育的渗透措施

(1)实现环保课程模块的构建。传统化学教育中极少会涉及到生态环境的保护及资源开发的效率,因此,学校改革人才培养方案时,需要着重实现环保课程模块的构建,并且将其作为工程专业的选修课,培养学生“绿色环保”理念[2]。

(2)优化课程体系。利用新型的生产工艺和生产技术融入传统产业技术的创新和改造,实现缓解和改善社会发展过程中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矛盾。因此,学校应当缩减高污染和高能耗的传统专业课程,并且重视清洁生产工艺及最新生产技术的课程等,为实现经济绿色发展奠定人才基础。在有机反应中绝大多数物质反应均在官能团上,有机物“成键”和“断键”规律至关重要,例如氢气和烯烃反应,其本质便是烯烃官能团中碳碳双键共价键破坏后各加一个氢原子。通过此原理,以此类推,便能够方便快捷的了解氢气和烯烃的加成反应方程式。当然,如果根据烯烃加成后反应后产物推出原碳碳双键可能位置则更好。

(3)更新教学内容。为了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及环保意识,学校应将绿色环保内容有机融入当前教学内容中,并且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整合生产技术和生产工艺对生态环境影响的案例,并且统筹分析关于化学专业的法律法规。例如制备ZnO纳米材料[3],列举影响纳米粉颗粒的条件:搅拌速度、滴加速度、滴加顺序、反应温度以及反应物浓度等,选择其中的一项或几项,将其设置为可控制变量,利用实验对其予以实验分析,通过固体漫反射光谱及激光粒度测定等方法探析制备ZnO纳米材料的最佳条件,继而培养高效学生的化学研究思维。

(4)创新实践教学。与企业深度合作,将“环保绿色”理念渗透到实践教学过程中。学习专业化学前,学校应安排为期一周的“环保知行周”,促使学生明确关于生产工艺和生产技术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企业实习过程中,应当加设环境保护的实践内容,毕业设计工程中,学校应当对学生开放工程学院的实验室,让学生更加深入了解化学专业有关的污染治理措施以及环境工程设计等方面的知识。

(5)促使“产学研”合作。为促进环保产业发展,学校应整合电气、机械、材料、化工以及环境等学科的科研团队,并且提高“产学研”的合作力度,为环保企业主动服务,秉承“绿色环保”理念,探索出具有绿色化学教育的创新模式。

(6)立足于生活实际。化学原理教学应当立足于生活实际,并且紧密围绕生活现象进行解释,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创设生活情境,旨在学生可以简单理解并且利用,减弱知识的系统性,降低学习难度,扩宽学习广度,促使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有价值的化学信息。目前,化学在农业现代化、新材料制作、药物合成以及环境污染治理中起着重要作用,所以化学专业教学时要结合生活实习,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正确分析有争议的生活现象,比如“苏丹红”事件,教师介绍食品添加剂过程中不仅要说明其如何提高食物的色香味,更要分析其化学性质和成分,让学生用辩证的思想了解化学品并且合理利用,最后通过化学方法将其予以改良。

例如从洗衣粉中引出问题:什么是“酶”?有什么作用?随后将学生分成小组,小组间进行实验探讨。用1/2/3标明3支试管,并且滴入2mlH2O2溶液,试管1为对照组,试管2/3分别置入火柴及猪肝小块。实验现象:试管1无现象,试管2少量气泡,试管3大量气泡。

教师询问:气泡中含有气体?如何鉴定?小组间讨论后给出实验方案,试管加盖,收集一定气体后置入快熄灭的火柴。结果:快熄灭的火柴会重新燃起,化学反应式如下:2H2O2=O2+2H2O讨论:火柴和猪肝均具有催化作用,且猪肝催化作用高于火柴。猪肝的催化物质称为过氧化氢。

3 总结

综上所述,绿色化学是当今时代发展的主流,更是消除污染、保护生态环境重要途径,高校化学教学中,要重视创新的教学形式和表现方法,重视学生个体,促使绿色与可持续化学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周静,王珏.绿色与可持续性化学教育在高校化学教学中的渗透[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4,34(01):69-73.

[2]黄丽英,杨宝华.浅谈高校化学教学中绿色化学理念的渗透[J].教育与职业,2012(12):131-132.

[3]吴海霞.在高职院校化学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教育的探讨[J].当代畜禽养殖业,2012(10):59-62.

作者简介:王桂林(1986-),女,山西忻州人,硕士,助教,主要从事:化学研究。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