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一中框架”后的两岸走向

时间:2024-04-23

赵杰

6月14日,参加了“习吴会”的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离京。次日,第五届海峡论坛在厦门启幕,为期一周。

这一次吴伯雄受中国国民党主席马英九委托率团赴京,与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的会面,是中共领导层去年11月换届后,以及今年对台系统人事布局完成以来,国共两党高层首次举行正式会晤,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而紧随其后的海峡论坛,被寄望为“向下扎根,向上结果”的会议。

“一中框架”既定

6月13日的“习吴会”,习近平就两岸关系所提四点意见中,首提框架问题,强调“国共两党理应坚持一个中国立场,共同维护一个中国框架”。

吴伯雄重申国民党坚持“九二共识”与“反对台独”立场,并首度提出“一个中国架构”,响应大陆“一个中国框架”诉求。他表示,两岸各自的法律、体制都主张“一个中国”原则,都用“一个中国框架”来定位两岸关系,而非“国与国”的关系。

他还指出,马英九近来重申,不会推动“两个中国”“一中一台”或“台湾独立”的立场,再度坚持了中国国民党的一贯路线。

全国台湾研究会原常务副会长许世铨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表示,吴伯雄这一有助深化两岸政治互信基础的表态,值得思考。“针对‘一个中国原则,双方表态都更清晰化了。”他说,“其中,习近平将立场和框架问题分开来提,据我所知尚属首次。”

许世铨认为,双方虽然对于“一个中国”的认识并非完全一致,但至少目前在“九二共识”基础上坚持了共同认知的部分。

吴伯雄“一个中国架构”的提法,受到台湾岛内各界高度关注,在绿营当中则引发争议。据台湾《中国时报》报道,民进党中常委谢长廷6月15日表示,若两岸交流变成国共交流、以国共共识决定两岸前途,将对台湾造成不利。他认为,吴伯雄的主张“绝不能以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关系作为互动前提”。同时期在美访问的民进党主席苏贞昌也声称,该党“不愿将台湾纳入‘一中框架”。

而在6月16日,台湾民进党前主席许信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态称,正视“一中框架”已不可避免。因此,他选择主动面对,并将于6月19日启程赴京参加两岸事务研讨会(北京会谈)。据悉,该会谈将于20、21日召开,会有台湾多名绿营人士与会。

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所长余克礼向《中国新闻周刊》证实了此消息,并表示,届时会有来自多家单位的人员参与。

政经互动

“习吴会”释放了少量的政治信息,而两岸经济领域的互动更显积极和活跃。“我一贯的观点就是先经后政、先易后难。”许世铨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但是,经济与政治无法严格分开。而双方此番再提互设办事处,则是“亦政亦经”。

针对互设办事处事宜,习近平表示希望台湾内部有更多共识。据台湾《联合报》报道,两岸针对该议题已于6月上旬进行了第三次业务沟通,双方就办理旅行证件、人道探视、保障及便利措施等议题交换意见;对于办事机构设置的地点,台方提出第一阶段在北京、上海及广州开设驻点;大陆方提出设置地点为台北。

据悉,此议题从今年4月以来已进行两次非正式沟通、三次正式沟通,在办事机构主要业务功能方面,双方对于经贸、文化、教育、社会交流及急难救助等方面已有共识。但在旅行证件和人道探视方面,“台方仍在争取中”。

根据规划,两岸互设办事机构的派驻最高代表,台湾方面是“次长级”,大陆方面则是“副部级”。台方派驻到大陆的人员,除了陆委会官员,还将有“经济部”“教育部”“文化部”“农委会”“卫生署”等官员。

“双方互设办事机构已谈了一段时间,最后达成协议问题不大。”许世铨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回溯过往,马英九自2008年就任台湾地区领导人后,对两岸之间一些复杂关系,一直采取“负面表列”描述。最早是“不统,不独,不武”;接着提出两岸“互不承认主权,互不否认治权”的主张。对此,中共高层一直未予回应。今年4月汪辜会谈20周年纪念期间,马英九明确表示,当前对大陆政策不会采行“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

直至此番“习吴会”之前,马英九再次发表“两岸不是国与国的关系”谈话。台湾中国文化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邵宗海将这番谈话视为“最有意义的事”,认为在此前提下,才有了双方互设办事机构,且绝不存在把它当成外交使领馆的可能性。

在“习吴会”中,习近平表示,服务贸易越快越好,希望能够在这个月内就能完成。商品贸易部分,也希望能够在年内完成。双方在习近平所提出的换汇协议内容上达成一致,表示争取在年内开启协议谈判。

会上吴伯雄还提出,台湾不能够参加区域伙伴是一个危机,其经济会被边缘化。对此,习近平表示,双方未来会用更务实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虽说政经不分家,但各界对于此番会谈所寄予的政治期待无疑更高。而关于涉及“较根本的政治性问题”,吴伯雄表示,正如马英九之前说过那样,这部分问题由民间先谈,现在还不能进行政府间会谈。民间政治对话已经开始,而且也没有任何限制。最敏感的话题先由民间交换意见,之后再交由政府参考。

“习马会”的可能性

在海基会前董事长江丙坤看来,“习吴会”为两岸关系的未来发展定下了方向。“我想两岸关系急不得,还是在建立互信基础上,一步一步往前推进。”

对于各界希冀接下来举行“习马会”的呼吁,江丙坤强调,目前还需要大家一同创造条件,而两岸要凝聚共识则还需民间先行。

在此番“习吴会”开了好头之后,习近平和马英九是否会择机会面?对于这个问题,许世铨认为有其可能性,毕竟多年来两岸关系的发展已具备基础,吴伯雄此访也做了很好的铺垫。“至少目前大陆方面没有任何问题,只是台湾方面或许有一些顾虑,但整体上还是积极的。”他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在许世铨看来,各界对“习马会”的期待,反映了希望两岸突破现状、打造新型关系的心情。“目前的‘一中框架共识,无疑已提出了一个很好的前提。”许世铨认为,下一步除了尽快实现互设代表处,还要考虑台湾方面所关心的国际空间问题,以及地区经济整合问题等等。对此,大陆方面虽已作出支持协商表态,但一直以来台湾的态度并不明朗,“总是隔空喊话”。

台湾《中国时报》报道认为,两岸关系要有新突破,亟须三点:首先,马英九应对两岸政治对话、政治谈判的必要性想清楚,一旦认定对台湾地区发展有利的政策,就必须以推动ECFA的勇气,促其实现。其次,切忌以“两党政治对话”为饵,换取某些政治利益,而没有真诚推动两岸关系政治对话的后续行动。其三,应推动变化,找出化解压力之道。

值得注意的是,海峡论坛一开幕,大陆方面即发布了31项对台惠民新政策措施,内容涉及两岸人员往来、赴台旅游、就业、基层调解、两岸直航、台企融资等多个领域。

这些新政策主要包括:新增授权11个省区市公安机关为在当地的台湾居民换发、补发5年有效台胞证等。至此,可以为在大陆台湾居民换发、补发5年有效台胞证的省区市达20个。开放沈阳、郑州、武汉等13个城市,作为第三批大陆居民赴台湾地区个人旅游试点城市,等等。

“在服务贸易、金融等合作均有较大进展情况下,亟须双方投资进一步开放,形成两岸合作的机制化,一定要避免走回头路,才能打牢基础,推动关系深化。”许世铨说。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